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逻辑层次,如何在培训中应用?

  在玛丽莲老师的课程上,对我冲击最大的还是逻辑层次。这个逻辑层在NLP里有系统的介绍。而老师的逻辑层次把精神层面改为了Vision(愿景)。逻辑层次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梳理清楚自己人生的愿景、和使命价值观等,挖掘个人深层次的内容,激发个人的潜能,改变自己,形成系统化的一致。


  在培训来看,对我启发较大的是原来开发的课程更注重下三层的传输,尤其是对How(方法论)部分尤其看中,因为总认为课程最主要解决的是落地问题。

  我对这个逻辑层次的深入理解在于每个老师和每个课程本身都可能需要解决逻辑层次问题,同时也应该解决学员的逻辑层次问题,而不仅仅是下三层的内容。所以我以前忽略的是上三层内容的构建。而:

  1、愿景解决的是未来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和人生意义,是有视觉性画面感的;

  比如,我的愿景更多是能够影响到帮助到更多人成长,或者加速更多人成长。当然这个愿景还不够清晰,因为愿景是链接潜意识的,很难清晰描述出来。

  2、身份则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身份去实现这个意义(我是谁,我有怎样的人生);

  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帮助他人成长。

  3、信念价值指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身份,在价值观里包括上课、分享和写文章的初衷都是围绕着帮助到受众

  基于上三层的描述,也就决定了下三层的内容,也可以找到自己需要扬长和提升的地方。那么在课程中,未必每次都能够引发出学员更深层次的愿景,然而我们应该在开时帮助学员解决其身份定位和价值问题。比如,领导力的课程,管理者对于自己的定位就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接受和愿意学接下来的内容。如果管理者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发号施令者,那么课程中关于引导、辅导和激励的内容他可能就不能接受。比如,在培养内训师的过程中,如果内训师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知识传播者,那么其上课的内容也就更多只是局限在讲解课程内容,而忽略了教学策略

  其实逻辑层次的第二个作用在于课程中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完全可以根据逻辑层次自下而上来设计引导性问题,比如基于一个案例和故事,我们可以这样问:

  1、主人公主要做了哪些事情?(what)

  2、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其方法论是什么?(How)

  3、为什么这么做有效果?(Why)

  4、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价值定位?(Who

  所以,玛丽莲老师说,她上课时面前就“挂着”一个逻辑层次,可以灵活调用。当然我们未必能够经常将学员引导到愿景层,不过适度的把学员往上三层引导是有必要的,这会引导学员到潜意识层面,让学习发生。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其实李中莹老师的《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我几年前就看过了,而逻辑层次已经没有了印象;在去三亚上课前也在《被赋能的高效对话》中读到过,然而都没有这么深的领悟和感触。这说明,其实只是看书、只是获取知识解决不了学习问题,其他手段暂时很难替代面授培训,当然一好的体验式的激发学员的培训课程需要精心的设计。

  • 作者|张立志
  • 来源|培训每日谈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复制成功
逻辑  系统化  培训  价值定位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