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苹果、星巴克、GE等高管都有自己的高效时段,你找得出自己的高效时段吗?

  1.

  假如人的一生能活到75岁,一般他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也就是说,这辈子有25年的时间我们是睡过去的。

  一些商界精英就希望分秒必争,从上帝公平给予的每天24小时中多挖掘出一些清醒高效的时间,用于工作和生活。

  方法倒不一定是少睡觉,而是把自己的作息区间整体往前调整。与常人相比,他们确实更早起。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成年人睡6个小时左右也很正常,并不算压榨睡眠来奋斗。

  大神乔布斯是6点起床,现任苹果CEO库克是5点出现在健身房,原来在Google工作现任美国在线AOL)CEO Tim Armstrong 5点多起床,GE的CEO 杰克韦尔奇的接班人伊梅尔特每天5点半起床,通用汽车CEO Mary Barra 6点会出现在办公室,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5点半起床,维珍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5点45起床,迪士尼集团CEO Bob Iger 4点半起床,星巴克 CEO 舒尔茨6点前到办公室。中国首富万达集团的老板王健林6点起床,有事要全球出差的时候甚至4点起床,赶私人飞机。

  这些老板们也不容易,在我们看来他们太有毅力了,对自己这么狠,都近乎残忍了。

  2.

  但我想,支撑他们做到这一点的是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公司股东员工责任。再一点,其实只要开始养成习惯后面就好说了。

  没有正向的激励是不可能这样早起的。

  对这些“晨型人”来说,早起有什么好处呢?

  在早上,早起会有一段独处的时间,可以用来处理公司邮件,或者跑步健身、冥想。晚上下班晚,睡觉又不过12点,健身的时间放在早上比较可行。这一段时间,别人都在睡梦中,做事不受打扰,没有电话、没有过来找你聊天的。像库克这位独身的朋友,连给家人做早饭都免了。

  作为为股东、为员工负责的管理者,在大部分人起来之前早起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态,更早地做一天工作安排,这有利于公司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

  京东老板刘强东要求管理层们每天8点半开早会,无论他前一天工作到多晚,除了出差,第二天都要坐在那开早会。这样一上班,重要决定就已经做出来了,可以往下贯彻了。

  老板和CEO们之所以喜欢早起,确实是因为早起对工作有好处,让他们一天更高效。而早起上班前的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的高效时段之一。

  我们很少在早上给自己制造这样一个时段。源自日本的“晨型人”这个新鲜的理念前几年引入中国时,就受到了极大关注,但能做到的还是很少。 

  3.

  这些精英们是挖掘出了自己的一个高效时段。他们骨子里是追求效率的人,效率是他们的价值观,甚于鲨鱼热爱鲜血。

  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老板都是“晨型人”,其他的人也有与之匹配的作息,也被认为某称程度上很高效。为此,公司整个决策和执行也会围绕管理者做出决定的节奏去进行。

  像互联网行业,相对来说整体的作息比较晚,也有少量晚睡晚起型的领导者。比如微信之父张小龙,我两次采访他都是安排在下午傍晚,上午他是在休息,而深夜他则用来思考科技产品。整个微信团队在诞生之初都是围绕他的这个作息特点来工作,配备行军床,中午午休,这样小团队也能快速突击,整体受外界事务性干扰减少。真是特立独行的一个团队。

  我们常人并不是要照搬这样的习惯,早睡早起对很多人来说也很难,我们也没有身处那样的位置,感受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内心和外界环境要求,没有那么多约束条件。

  但找到自己的高效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事。

  找到这样的时段并不是与别人比,与那些精英们比,不意味着学习那样的作息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是要与过去的自己比,从自身上挖掘出潜力,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

  4.

  这也是时间管理的要义之一,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高效时段,来充分利用。寻找关乎今后很长时间的行为节奏。

  高效时段应该拿出来去做最重要的事情,这个匹配往往会被忽视。很多人要么是做了很多紧急的事,要么干脆就浪费了,比如上班后第一时间看新闻,这对每个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

  一般来说,早上和上午在一天当中,都是人体力和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而到了晚上,累了一天了,自控力也会下降。所以,一般大的决策并不在晚上做出,因为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你劳累之后自控下降冲动了还是真的可以那么决定其实,睡一觉,如果晚上有让人兴奋的想法到早上仍然想去实现,那倒不失为一个好想法。经过了一夜,头脑冷静下来还兴奋的话,值得一试。

  时间管理表面上看是对时间管理,其实时间是不理你的,它不像管理下属那样,你用你的意志可以让他改变行为,时间就闷着头自顾自地向前走,时间直属于上帝来管理,管理时间其实是在不同时间刻度上,决定做什么,把做的事情往时间身上匹配,同时投入自己的精力资源。时间管理的背后是决策和精力管理

  人的精力,包括思考能力和自控力等,在每个时间刻度上都可能不同。从早到晚,随着大脑的疲劳,能量的消耗,呈现出下降趋势。所以,对付更重要、一般也更难的事情,就得全力以赴,好钢用在刀刃上。

  所以高效时段就有巨大的价值,无怪乎那些商界精英们早起,而且更早地早起,在别人早起之前早起,这就是他们的高效时段。

  5.

  每个人的高效时段是不同的,尽管有早上和上午这样的自然规律下彼此差不多的时段,但还是会因人而异。

  在找高效时段之前,我们需要记录每天的时间去向,来寻找线索。

  记录每日时间去向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每天忙什么。事实上,这其中就有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数据

  经常做重要的事,做难事的时段,不受打扰的时段可能就是你的高效时段。

  有的人,上午会议更多,对发起会议的人希望有成果的人是有价值的,但是被动参与、觉得产出成果较少的人这上午会议时间就不是高效时段。

  因此,在考虑内部身心况之外,还要结合外部环境的要求,从中看看是否有规律可循。

  有些程序员朋友白天忙于沟通,被逼无奈晚上加班来写程序,因为那会才可能少干扰。这也许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也许是大环境就限制于此。

  总之,我们是要结合时间去向的日志这个工具,来认清自己的高效时段。人可能会过于自信凭主观来回想,但实际上站在一周的末尾你去想,这一周是什么都想不起来的。

  记录时间去向吧。在找到高效时段的同时,还能挖出浪费大量时间的时间黑洞。这是学习时间管理首要要做的一步。

  • 作者|周昶帆
  • 来源|北极光阅读(kanbeijiguang)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7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