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为知识付费,关键在如何让学习值回票价

  01

  不得不说这两年是内容服务红利期。无论是对知识提供者,还是知识获取者。

  对知识提供者而言,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将自己的经验能力打包成产品出售,不仅拓宽了经济收入渠道更是加快了自我品牌的亮度,从而实现个体溢价

  再次验证了:这个时代下,分享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价值

  而对于希望汲取知识的我们,线上课程这种互联网化的知识消费大大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实乃喜闻乐见之事。

  比较知名的知识分享平台,有以网易云课堂为代表的传统网校,朝夕、千聊、知乎live、荔枝微课、得到、一块听听等知识分享社区,垂直行业的在线课程平台也遍地开花(如偏互联网产品领域的三节课、馒头商学院 )。

  更有已具备个人品牌的线上课程,表现形式就更丰富了(简单而言,只要你想要资源多的是)。

  载体不同,本质类似。

  倒是随着获取知识的成本直线减低以及方便程度的日新月异,出现了硬币的反面:过于容易到手,导致对其价值的稀释。到最后刷完几波课程可能发现: 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获取,而是“我在学习”的假快感。

  一不留神,就会把它弄得流于形式。

  02

  想榨出课程的最大价值有个重要前提:先得筛选出对你有价值的课程。

  分享几个我在选择线上课程的感受吧。

  首先,我个人倾向购买系列课程。为什么呢?我购买线上课程的目的多半都很功利:学习方法,实现能力提高。

  事实上早期我看单次分享课比较多,但逐渐发现有两个弊端:一是单课时通常40-60分钟,受时长的硬性约束总觉得有点儿意犹未尽。二则是,内容上往往只能快速将最核心的点过一遍,或是针对某个角度纵向细说,这样独立的知识点若想形成知识体系,困难指数堪称5星级。

  就像你想盖一座房子,靠几块零散的砖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后期我选择系列课程更多些。连续性的课程基本可抓住一个核心点辐射出几个有关联性的问题,以点及面,从而提高学习的系统性。

  至于包季度、包半年、包年的在线课程学习卡,个人觉得有些鸡肋。性质上很像健身房里的年卡啊,脑补一下对持续性动力和效果应该明白几分了吧。适合有强大自控力+有明确学习规划的朋友们。

  其次呢,单次课程并非说价值低,恰恰相反,在以下情况下很适合优先选择。

  1、购买系列课程之前的试听

  系列课程的学习周期从2,3周到几个月不等,费用上倒还好说(一般也就几百元),时间精力上的付出成本还更让人揪心(毕竟大伙儿时间都很宝贵)。

  所以若你有心想报某门系列课,最好可以先去听听讲师的单次分享。免得花钱入手后发现是个坑,弃之不舍食之无味,生生浪费了大好年华怪心疼的。

  举个例子。之前我原本想报某大咖的技能类课程。恰好碰到他应一个社区邀请做分享,于是那晚屁颠屁颠推掉了原本和朋友准备去看电影的约会,翘首以待。

  结果一个小时的分享中,讲师前半截讲述他的奋斗史,后半段或许是惊觉时间不够,突然像加速发动的传送带似的刷刷刷丢下各种知识点。弄的大家都挺消化不良,最后半小时问答更是举手寥寥,草率收

  单次分享是授课人的重要窗口,很容易由表及里。

  也庆幸没一时脑热直接去买整套课程,不然得多糟心呐。当然反之亦然,有些牛人确实是……他一开口就能把你给圈粉了。

  2、原本就对讲课人感兴趣

  如果你原本就有关注在行业领域中很厉害人,那TA的分享自然不能错过。因为很大可能性上,你在此之前已经看过他的不少文章、了解他的调性,不至于出现“意料之外”的尴尬场面。

  而分享的内容,很可能是对过去零碎信息的高度精炼,性价比颇高(虽然有几分迷妹的味道……)。

  另外若想发现感兴趣的方向,或是抱着猎奇学习心的朋友,也可以去知识分享平台选择感兴趣的单课,有时会有意外惊喜。

  分享课基本都不贵,毕竟有些抛装引玉的味道。多数是10元内(贵也不过小几十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咖啡,但能带来启发甚至能挖掘出兴趣点。而且能接触到你生活半径以外的厉害的、有趣的人,算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之一。

  挺好的,对吧?

  03

  课前的关键在于筛选,之后若要挤干课程的精华就得看课中和课后了。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习惯以下听课模式:到点开始->听听听听听 ->讲课结束->收工大吉。讲真啊,刚才说的“我在学习”的快感,90%以上就是源自这种放羊模式。

  光听课,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这就和你听了再多交响乐也弹不出肖邦的《降A大调练习曲》道理一样。你必须做些什么让听到的、看到的一切转化为属于你能力体系的一部分。

  第一,听课过程中需要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PPT该记的得记,该截图的截图(当然没让你整场都忙着做笔记)。

  纯粹听课很可能就是听个自我安慰。你认真想想,之前你听的线上课程现在让你回忆某节课讲了什么,不见得就能痛快地归纳出。同样不用指望课后下载PPT或资料回看什么的,这就和微信中收藏的文章差不多——约等于不会看。

  如果节奏允许,跟着课程同步做可以加强过程记忆。比如之前上产品类线上课程时,模式设计环节我可能会抓一个工作中的实际项目,跟随课程中的方法同步做出初步样貌。如此也能更透彻理解细节。

  第二,课后需要巩固。部分网课会布置课时作业,尽量都去做,不然听完沉浸在“我又在学习了真是棒棒哒”的幻觉中,效果只能甚是感人。即便没有课后作业,也及时把课时中出现的工具、方法都练一遍。

  有一句话是“做一件事必须在72小时内做完,否则你可能永远不去做”,我觉得不太对啊——应该是24小时以内。真的,隔了一天热情消退程度比你想象的快的多。

  总之除了听课你一定需要做些什么,哪怕只有几个小点。听到的不是你的,去做的才是你的。

  04

  至于哪种线上课程方式好,或是哪个平台的课程好,我认为含金量由内容本身决定,而非拘于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购买的在线课,有在知识分享平台、自有网站、视频录播 、群内语音等方式,算是各有千秋。整体看品质都不错,或许也和我在购买之前,会先搜索讲课老师的文章、背景、及学员评价(如果有)再决定入手有关。

  毕竟,这时代平台标签开始模糊,个人品牌逐渐光亮。

  至于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学习?这么说吧:我觉得只要你比我强,我就应该向你学习。

  不管哪种渠道的学习,真正的学习都是发生在行动之后。 想获取最大价值得从最大程度地尊重自己的时间开始,不断复盘反刍,化知识为己用 。

  好啦,希望我们在为知识付费的同时,多多汲取养分,不仅让学习值回票价更能尽快升级成2.0版本的自己。

  • 作者|临公子
  • 来源|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9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为知识付费

2017-03-08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