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果公司让你42岁“退休”,怎么破?

  最近有一条刷爆朋友圈的消息:某世界五百强公司让老员工提前“退休”,从之前承诺的45岁提前到42岁,甚至开始清理34岁以上的“老”员工。虽然该企业随后进行了辟谣,说“绝无此事”,但是该公司的确选派了数千名骨干(老员工)赴海外,很多人因受不了长期外派而主动提出离职

  我们暂且不去追究这个传言的真伪,也不去评估这家公司做法的优劣。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果我的公司/单位/组织,在我42岁的时候抛弃了我,怎么办?

  不要以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你身上,要知道无论是当年“铁饭碗”的国企、还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外企,当开始“下岗”和“裁员”的时候,没有哪个是仁慈的。这世界上哪来的什么“永久饭票”啊,你以为是进了“保险箱”,实际上是进了“骨灰盒”。当你开始混日子的时候,日子迟早会混你。类似“我养你”这种话,无论是谁说的,听着笑笑就行了,如果当真了,那就是你不对了。

  有一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当组织的盈利能力开始下降而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时候,一定会开始裁员,或者美其名曰“优化人员结构”&“轮岗”,而且一定是从投入产出比最低的员工开始。这就像当热气球爬升动力不足甚至开始下坠的时候,一定会开始扔辎重,而且从最无关紧要的、最重的辎重开始扔。

  比如某公司,根据其公开的财报,2015年销售额3950亿,利润369亿,利润率9.3%;2016年销售额5200亿,利润385亿,利润率7.4%。一年的时间,销售额增加了1000多亿,而利润只增加十几个亿。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残忍吗?当然残忍,但是比这更残忍的是企业因不堪重负而垮掉而树倒猢狲散。所以“裁员”和“强制退休”已经是所有的残忍中的最不残忍的选择。

  那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而言,究竟该怎么办呢?仅仅只是加强学习吗?未见得!小心“学的越多越不值钱”。

  你的职场生涯会比你现有的公司存在时间更长,这是极大概率的事件!你得在公司把你当辎重扔下去之前,自己先学会飞!   

人的“学习”与“成长”之困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长达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人在20多岁的时候get到的技能,到了60岁还能用的概率非常低。而且,最最恐怖的事情是:即使你每天都在学习,还是会被无情的“淘汰”。而且可能你学到的越多,思维就越是局限。不要以为上文那家公司的员工学习能力不强,他们当中有的人对某些技能的修炼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很多“大公司”虽然有很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但是那种培训和学习所得到的技能,仅限于在那个大平台上使用,一旦离开那个平台,很难施展得开!

  这就是职场人所面临的困局:  

不学习被淘汰,学习了还是可能被淘汰!
绩效考核不好会被裁员,绩效考核好了还是会被裁员!
《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为刍狗!”——当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而开始裁员的时候,他才不会管你的绩效考核是A还是B呢!

  记得当年美国的高科技巨头企业(LC)把他的某前沿科技研发部门裁掉的时候,给出的理由居然是“该部门研发出来的技术太先进了,十年内看不到应用的可能性”——因为你工作太出色了,所以把你裁掉!

  虽然大家都在学习,但是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学习的东西不一样,最终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有些公司非常“坏”,经常把“学习”和“培训”安排在周末,占用了大量员工休息的时间,实际上是屏蔽了员工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这样的培训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洗脑精神控制。面对这个局面,那我们应该如何“破”呢?  

对职人“学习”的重新审视

  在我眼里,在公司学到的技能总体而言分为两种:

  1、只有在这个公司平台上才用得着的技能

  2、离开了这个公司平台也能用得着的技能。

  前者是公司小平台的“个性”学习,后者是大职场的“共性”学习。

  为什么很多从大公司离开的人,往往会落下个“只会讲PPT”的名声?因为他们在原有大公司平台上所学到的那些技能,只有“写PPT”和“讲PPT”在社会上还能用,其他的技能基本上就用不着了!

  那么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如果你成天琢磨的都是公司交给你的那些问题和技能,那可真可能会变成“螺蛳壳里做道场”,学的越多,视野越窄!

  而且,你还会面临的情况是:当你到了35岁+的时候,仅仅只是比25岁+的年轻人做事情更熟练而已,而你的体能、精力肯定比不上那些25岁+的年轻人。如果你的待遇是那些年轻人的数倍,而创造不出相当于他们数倍的价值的时候,被他们替代“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难道需要继续和年轻人PK加班时间吗?那当然是一条死胡同,何况还有各种积劳成疾的慢性病甚至“过劳死”等着你。如果你还在跟年轻人PK各种“能力”,即使了也证明你快被淘汰了。因为你能笑傲职的,绝对不应该只是“能力”,还应该有“能耐”和“能量”!

  真正的职场大赢家:“能力”、“能耐”和“能量”,缺一不可!

  简单点说:

“能力”是适应规则,需要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得来;——基本功
“能耐”是改变规则,需要通过思考和灵活变通得来;——潜规则
“能量”是制定规则,需要通过积累并能散发出来。——影响力

  所谓“能力”

  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主要就是“能力”的成长:比如做软件开发的每周写多少行有效代码,做销售岗位的每个月完成多少销售额等等。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学习岗位所需的各种规矩、流程制度等等。如果你能够做到对各种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并且能获得不错的岗位绩效工作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许你还能当上小领导,手上带着几个徒弟,若干年后……你这样的人就正好被淘汰了。   这样的人在职场上的态,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工作比较被动,更难以谈的上思考和变通。虽然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流程,但是不清楚这些规章制度流程的来龙去脉。

  有些离开了大公司平台的人,拿着过去公司的PPT做咨询和培训。如果他们只知道过去的公司是这么做的,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其实这些“规章制度流程”的绝大部分只是实现企业阶段性目标的手段,并非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如果你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高维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规章制度流程”,你只能成为一个“比较不错”的复读机而已。

  能力重要不?能力当然重要,这个是你在职上立足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绝对是飞不高的。

  很多做技术出身的人,往往有这么一个想法:我没啥野心,也不求升官发财、大富大贵,只要老老实实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安安心心的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其他的事情别来烦我——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幼稚和危险的。这个社会就是这么吊诡:你越是不想麻烦别人,就越是有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来麻烦你;你越是主动积极进取,那些“烦人”的小事情就会跑的无影无踪。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公司一定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更主动积极进取的人去做,让那些“只想做好本质工作”的人去“配合”他。所谓“配合”,就是去做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嘛!“无关紧要”的事情做多了,你当然就是“无关紧要”的人了嘛!奖金先发给谁?裁员先拿谁开刀?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当你工作了上十年,给人的印象如果只是“业务能力很扎实”,那可要小心了!因为这意味着你只是一颗合格的螺丝钉而已。传说中的某公司劝退34岁以上的人,就是这类人。

  所谓“能耐”

  有很多技术扎实、非常规矩的“老工程师”带“新工程师”的时候,只会反复的强调“这个规矩不能碰”、“那个制度不能犯”,却不能教新工程师这些规矩和制度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样的“老工程师”带出来的徒弟,胆子会比他自己还要小。

  所谓能耐,就是你不仅要知道那些“规矩”,也知道“规矩”中的“灰度”,哪几条是红线,哪几条是黄线……尤其是要知道规矩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目的来适时的调整“规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一定是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之一。如果你仅仅只懂得遵守“规矩”,而不懂得这些“规矩”与“盈利”之间的关系,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你只知道做好本职工作,却不知道本职工作与整个企业平台的运营之间的关系,那你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当你发现通过改变/优化某个规矩,可以让公司/组织获得更大的盈利或者减少成本/风险的时候,你就开始琢磨“能耐”的事情了。你当然可以“干一行、爱一行”,也可以“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没错,但是千万要记得把自己所干的“行当”和其他“行当”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要把自己的“板凳”和其他“板凳”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只有这样,你的“干一行,爱一行”才不至于变成“只懂这一行”。

  所谓“能量”

  要知道所谓的“老板”,其实只是一个职位而已,有时候他也是很希望被“影响”的。一个优秀的和聪明的老板,是很希望身边的人给他提出具体的建议的,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完全一无所知。

  很多在大公司时间呆久了的中基层职业经理人,有个习惯就是一见到做老板/上级的就“板起脸说话”,甚至连眼神都不敢跟老板有交流。这样的人,老板是看不起的,也不会给他机会。老板需要的是能跟他一起扛枪往前冲的伙伴,而不是低眉顺眼的丫鬟。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要学会“曲线救国”,产品技术的问题用客户关系解决;客户关系的问题用售后服务解决;售后服务的问题用资本运作解决………你必须比别人多一个解决问题的维度,才能把握主动,别人才会佩服你真有“能量”!这就是传说中的“降维打击”。

  比如在大家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差不太多的情况下,谁能够有“体系之外”的资源,谁就能占得先机。比如一群水平差不多的程序员在一起工作/创业,选谁当领导呢?最适合当领导的,可能并不是编程能力最强的那个,而是能够搞来投资的、或者能够协调到各种社会关系和资源的人。为什么?因为只有他才有可能让大家的工作最快的产生实际利益

  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不是“老板”或者公司高层才需要具备的么?“我只是一个小兵”,惹不到他们啊。是的,也许你现在只是一个小兵,也没什么野心。但是如果你能早点搞清楚“上面的人在想什么”,会让你做事情事半功倍,而不至于疲于奔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很明确的指出,作为“知识工作者”,每个人都应该管理者,当你还在基层工作的时候,就要学会“管理上司”。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职人,一定要有创业的思维,哪怕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创业。因为有了创业的思维,你才可以很更顺畅的和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进行沟通和协调。  

应对“42岁”危机的终极办法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工作/创业,“能力”、“能耐”和“能量”,都是缺一不可的个人素质。你越是有离开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办法,你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就越是平等,发展机会就会越多;当你被组织绑架的越紧,组织当然就会有恃无恐。

  从“能力”到“能耐”再到“能量”的演进,无不是自我革新、自我突破,这样的革新与突破,越早越好。尤其是当你具备了足够的“能耐”和“能量”之后,你就不会再陷入到和别人比拼加班时间和工作量的恶性循环中。也只要这样,你才会具备更宽阔的眼界和视角,感受到因为自身强大的内力所带来的“四两拨千斤”的职业乐趣,个人在职场上越来越值钱!

  • 作者:夏广润
  •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润呈品(ID:gh_09169ef66ad3)

【本文已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8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