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留在大城市你就能野蛮生长了?别骗自己了

01

如果你想感受到大城市的朝气蓬勃,那你最好要赶一趟早高峰的地铁

年轻人在每个候车站台排着长长的队伍,换乘地铁或者从地下赶到地面的人群,行色匆匆,走路带风。没挤上地铁的只能看着塞满沙丁鱼罐头似的列车呼啸而去,似乎也见怪不怪了。

列车到站,人们潮水般涌出地铁口,各自奔向附近的写字楼工作所,开始了崭新的忙碌的一天。如果这一天刚好没有雾霾,你会为这个城市鲜活而流动的生命力而感染,每个人的睫毛似乎都带着清晨的露珠,透明而光亮。这里的人像是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城市最早和最美的晨间圆舞曲。

夜晚华灯初上,伴着霓虹和月光,一个个疲惫的身躯再次从地铁口涌出,像归巢的鸟,挥动翅膀飞回各自的住所。这时你会在他们年轻的面孔上捕捉到一丝满足,充满希冀的双眼流露出对明天和未来的憧憬。

在一二线大城市,相信每天都会看到相同的场面,大城市的好处和优势不用再说,相关文章浩如烟海。大城市给人机会,大城市给人梦想,大城市给人希望,大城市能让年轻人野蛮生长,实现逆袭!

但是身在大城市的你,真的就能野蛮生长吗?

02

我有一个朋友阿凡,在北方上的大学,毕业后当两年老师,觉得实在没意思,就南下深圳发展。他凭着当计算机老师的经历找到了一份在科技园高新企业程序员的工作。

初到深圳,他在白石洲找了房子与人合租(p.s深圳的白石洲承载着多少南下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此处请允许我小小的感叹一下)。深圳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互联网公司包容开放的文化让他感觉舒适,程序员的工作让他自由自在徜徉在代码的世界。

多少个夜晚他和同事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起奋战,只有周末才会去大梅沙海边放松疲惫的身体,迎接新一周的到来。在深圳,大家凭本事吃饭,他的视野打开,思维解放,学到了新知识,见到了计算机牛人,他和伙伴们在编织着代码的同时,也开发出新的程序和产品,崭新上市,他觉得身体里流动的血液都是跳动的,他为自己做出告别体制,选择南下的决定而自豪。

当他披着星光回到自己租住的农民房,躺在单人床上,透过窗户仰望星空,从来没发觉星空居然可以如此深邃,如此高远,这是他在北方的老家看不到的,他为自己在30岁以前还能够重新选择一次而默默激动。

他恨不得把时间掰开了揉碎了再多一分钟,一个小时,他对时间的贪婪有如吸血鬼嗜血。1年后他升为Team Leader,2年后他升为Manager,3年后跳槽去了华为。到了华为,他又像是到了一个新天地,在华为,大家比的是创新,是速度,是拼劲,他觉得自己的爆发力又一次被激活,和同事们思想的碰撞,创意的激发,产品的迭代,让他兴奋,他感受到思想和身体在野蛮生长,停不下来。

当阿凡和我回忆这一切的时候,他现在已经是华为的产品总监。阿凡平淡地说,如果当时没有去深圳的冲动,他今天还在老家的学校,大概已经有了高级教师职称

狄更斯写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大城市,人生的可能性更大,身边的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网红运营小白,广告文案市场营销、售楼经理......你可以往人生履历中添加任何想要的东西;而你也永远不知道一栋看起来普通的四环边上的写字楼里会有哪个很牛的团队工作

这是一个如此激动人心的时代。有多少稚气未脱的90后乃至95后的创业团队拿到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融资。他们携新技术呼啸而来,让大公司甚至行业巨头不得不转身合作。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也为个体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一个迅猛发展,快速迭代,发生结构变化的社会里,我们所能拼尽全力的,唯有野蛮生长而已。

03

同事和我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主人公小延。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下来在一家公司当助理。一开始还是挺努力的,但是慢慢有了惰性,生活和工作圈子越来越小。有人劝她,助理不是长远之计,让她试着转换岗位,尝试其他工作,但是她觉得既没兴趣,又干不好。上班时,刷刷手机,上网买东西,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说自己要在大城市享受小资生活。

几年过去,小延还在原来的岗位,后来公司变动需要裁员,她是第一个被通知的。等她重新求职的时候,才发觉这几年没学什么新东西,竞争力差,好的工作不好找,差的工作又不甘心,一晃大半年过去了。后来老家的父母看着着急,让她回去在当地找工作,她想想也觉得实在没意思就打道回府,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最后还是离开,结束了一关于大城市的美梦。

谁的青春不迷茫,没有人不经历过迷茫,差别在于:你是在迷茫中停滞不前,还是在迷雾中向前奔跑?年轻人在该奋斗吃苦的时候,却开始享受,止步不前,逃避责任和担当,最后只能是虚度时光,浪费青春。我们可以穷,可以无能,但却要有一颗野蛮生长的心。

04

大城市的繁华,大城市的富有,大城市的沸腾,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留在大城市,那这些其实和你也没什么关系。

身在异乡,来自异地,年轻人想要留在大城市,改变祖辈住在小城市或农村的命运。大城市是热情四溢的,然而又是现实势利的。大城市的机会是均等的,大城市的机会又是有所偏爱的。

如果以为留在大城市,就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自动获得大城市带来的红利,从此享受城市,享受生活,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异地的年轻人需要在大城市的江湖中野蛮生长,快速迭代,完成逆袭,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1. 留下来,你还没资格开始享受

坐在街角的咖啡馆,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有时会产生错觉,觉得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们配得上的生活。

我们会跟着别人一起对房价的飞涨而呐喊,对汽车摇号的政策而愤青,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而担忧。而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都不是目前花精力考虑的重点,考虑了也没什么卵用。

在我们还没向这个城市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本事在这里立足时,我们还没有资格开始享受。

和别人攀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在大城市注定只能白手起家,打拼天下,我们唯一能攀比的就是我们想要走下去的激情和勇气有多么强烈。

阿凡住在白石洲的农民房,每天挤公交,一点不觉得没有面子或者低人一等,他觉得这就是一个闯世界的年轻人最真实的态和生活。

2. 留下来,在现有平台上找到未来的路

携程网CEO梁建章表示,对于有志向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就要到一二线城市,因为这是创新的热土,到了这里才能获得创新潜力的最大发挥。

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很多情况下我们不会一下子就准确找到发展方向。那就索性把自己扔进去吧,只有深入进去,我们才有能力识别自己的优势,兴趣和发展道路。一味等待,想要一步到位就找到切入点很难也不现实。

小延的起步点是助理,这是个能够多方位接触其他部门和工作的好机会,如果她充分利用了这个平台,保持关注度,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结合自身优势,完全有可能再闯出一条路来。

3. 留下来,和时间赛跑,勤奋努力,克服惰性

留下来,虽然大学生活结束了,在社会的舞台上我们的表演却才刚刚开始。大城市的欲望森林里,我们不能停止勤奋的脚步,我们会有片刻的停留,但这驻足是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让自己再次电量满格。

我们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我们不再关注娱乐八卦,因为那纯粹是爆米花消费,没有营养;但我们还会去追美剧,目的却变成更好的学习和提高英语,我们关掉字幕提示,双耳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那样可以锻炼英语听力;

我们还会买书看小说,但是不再是看完一扔,那些打动我们的故事,都变成最好的素材,我们把自己的感想发布在豆瓣,发布在朋友圈,发布在公众号,我们尝试了写作,锻炼了文笔,输出了价值观,积累了个人影响力

我们还会打游戏,但是打游戏的同时我们更在仔细琢磨用户感受和产品体验,而这将为公司下一代游戏产品的升级提供一手用户体验资料;

我们还会去咖啡馆小坐,但不再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而是约上三五好友分享各自行业信息和最新动态,或者对接资源开始新的项目

我们还会熬夜看书码字,但是我们规定12点钟前必须睡觉,为的是第二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因为我们参加了一个付费社群的早间打卡和读书活动,迟到一次就会被没收押金并被踢出社群;

我们乘地铁挤公交,不再无所事事或者只听音乐,我们在喜马拉雅或得到订了有声书籍,上下班通勤时间都被我们充分利用,完成一本又一本书的“听读”;

我们还会刷手机,刷微信,但是我们不再是浏览各种鸡汤,羡慕各种晒,在x宝上买买买,而是在社群中和小伙伴们分享学习心得,参加线上微课或者和业内专家进行一对一在线咨询。

我们发现自己比上大学时还要勤奋,还要自律,还要充实,在给老家爸妈的电话中,我们底气十足而略带自豪的说:我在这边挺好的!

4. 留下来, 三年定个大目标,每年定个小目标,不断从舒适区跳出来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人一辈子只有七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25岁开始出现,平均七年出现一次,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第一次太年轻、最后一次太老,都不易抓住,期间不小心错过两次,所以实际上只有三次机会。

年轻的时候,要勇于尝试,敢于试错。刚毕业的几年可能比较迷茫,但慢慢会逐渐了解自己,熟悉行业,我们需要为自己设定职业或事业发展中长期目标

在大城市的好处就是有无限的机会,无限的发展可能性。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我们就以三年为一个大的变动期限,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待在舒适区里太久,就需要挑战自我,从舒适区里跳出来,在挑战区磨炼自己,一旦变成了舒适区,再跳出来,再磨练,如此我们就已经获得野蛮生长,不断进步了。

我身边的朋友,既有从985/211名校毕业的,因为在大公司中舒适太久,而最终成了公司的老员工而已;也有从二三本学校毕业的,凭着野蛮的拼劲,敏锐的嗅觉,爱折腾的性格而跻身于顶尖投资机构或者独立创业公司估值早就过亿,过十亿。

我发现这两类人本质的不同就是在思维方式上。接受舒适,享受舒适甚至炫耀舒适就会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得过且过。

而不断超越舒适的人就会在自己的任务清单上将一项项完成的任务打钩并划掉,他们看中的是在每一段经历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然后将自己清零,重新出发,跨越另一个山峰,从中享受超越的快乐。

5. 留下来,拓展优质圈子

社交社会,我们讲究人脉,讲究圈子。但是曾几何时我们发现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无效社交上,我们误以为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就是社交,就有了人脉。殊不知缺乏均等的利益对价,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最后还是走不到一起去,融入不到一个圈子。

想要进入一个圈子,就要先提高自己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让自己配得上那个圈子,同时在圈子中不断甄别优质资源。能让自己不断提升和进步的人群,社群,圈子才是我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因为只有时间和精力是稀缺资源,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换来的。

在优质圈子中,我们和伙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抱团成长, 在未来这样一群有共同志向的人说不定可以一起干一些更牛逼的事!

6. 留下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饥渴

大学毕业了,社会大学才刚刚开始,我们甚至还处在小学生水平。我们要学习的硬知识,软技能雪片般扑面而来,我们深感寒意,但是却又无比激动。

对比大学生活,在实践中和工作中的学习和成长更让我们兴奋。大学的专业和实际的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必然关系。知识的迭代速度正以我们无法追逐的脚步飞奔,每个人都有可能凭新的知识架构体系,新的技能在全民IP的时代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论是扎克伯格提出的“Move fast, break things” ,还是李彦宏倡导的狼性,都是这个道理。

7. 留下来,提高对挫折抗压能力

城市敞开怀抱,大城市也会翻脸无情。生活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坎坷,不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个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曾苦逼过,踩过坑,摔过跤。这个时候最考验我们的就是抗压能力和对理想的坚持。

失利,公司裁员,事业不顺,创业失败,没有人一帆风顺。可能在那个当下我们心里怎么也过不去这个坎,甚至有时觉得就此自己的未来将暗淡一片,再无翻身可能。

很多的鸡汤告诉我们要坚强,要勇敢,要敢于担当。其实我们最好的资本就是年轻,年轻让我们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如果认可自己就此是个怂蛋,那就自怨自艾下去吧,但是骂过哭过之后,擦干眼泪,我们似乎看到昨天还在狰狞的大城市,经过一夜又展示出了它温柔俏皮的一面,我们发现没有怀抱,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我们一样再次站了起来,世界还是我的!

有些人实在受不了大城市的竞争,撑了几年选择回到老家,选择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将大城市的岁月变成回忆,成为无处安放的青春,对此我们微微一笑。

电影《布鲁克林》结尾处,艾丽丝最终在大城市和小镇间做出的选择是回到纽约布鲁克林。她靠在纽约典型的红墙上,迎着午后阳光,男友托尼正向她走过来。选择了大城市,就选择了这个城市带来的活力,机遇和挑战。

在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小说描写生活的分层,如手术刀一般精准地把人们划开,三个空间的人们仿佛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年轻时我们只负责野蛮生长,因为只有经过炼狱般锤炼,我们才会实现跨越,跨到第二甚至第一空间。这个时代有最多的迷茫和焦虑,但只有学会聪明地智慧地野蛮生长,我们才能在未知的美好的未来遇见那个未知的美好的自己。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2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