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北京户口:你以为自己站稳了鄙视链顶端?

  • 作者:霍老爷
  • 来源:公众号|霍老爷(ID:ddz_233)霍老爷知识渊博,文笔犀利有趣,思维方式独特,擅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现代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他分享的经验,是改造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的利器。

01

只有大爷大妈在鄙视链上吗

这些天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是在中山公园给自己孩子相亲的一位大爷。有着北京户口的他自视甚高,正理直气壮的训斥一位拒绝了自己的姑娘。

“你们外地人怎么还那么多事儿,能找个北京的够不错的了,还挑什么啊。”

户口在相亲市场上的火热程度不言而喻。从一个小伙子的相亲对象要求就能看出来了:“要有北京户口,轻度残疾也没关系”。所以那个理直气壮的大爷,自然站在了相亲这条鄙视链的顶端。在他们眼里,没有户口的外地人都比不上自己的孩子,因此只能在收入房产、外貌、身材上向对方提出苛刻的要求,这才配得上自己顶端的身份。

但是,单单凭北京户口这一项条件,就以为能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大爷大妈们也就在公园,广,胡同,菜场逛逛,要知道外面的世界里,鄙视链已经无处不在,而且不用等到孩子成年相亲,在只看得懂动画片的幼儿园小朋友那里,鄙视链就已经开始了。

02

鄙视链要从娃娃抓起

现在想要在幼儿园里辨别一个孩子的出身有了一种新方法,不是问父母收入,也不是看孩子穿的衣服,而是和小孩聊聊他喜欢的动画片。

而在动画片这个方法之前,是问孩子有没有英文名。早先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中产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的孩子同读幼儿园》,说的就是一个中产阶级的母亲,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和没有英文名的小孩交朋友的故事。因为一个小孩没有英文名,体现出这个孩子的家庭,对于孩子国际化培养的重视不够。进而反映出孩子家庭财力不够,父母认识不够的本质,因此这样的家庭不值得结交。

而现在都不用等到孩子自我介绍英文名,听一听他谈论的动画片,就可窥之一二他的家庭。关于动画片的现在也有等级森严的鄙视链。金字塔尖的是《探险活宝》、《开心汉堡店》、《倒霉熊》等最新的原版英文动画片,排在第二的则是《迪士尼》、《海绵宝宝》、《托马斯小火车》等欧美日韩引进的中文配音的动画片,最末尾的是《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等国产动画片。

看着顶端动画片的孩子被教育不要和看国产动画片的孩子交朋友,因为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因为顶端的小朋友看着英文原声的动画片可以学习英文,看迪士尼可以学数学,这让他们比同龄人从动画片开始就领先一步。这种来自中产的鄙视链,真正的可以算是,“从娃娃抓起”。

除此之外,中产们在其他消费品的选择上也颇为讲究。

即便是没有闲暇在午后的咖啡厅细细品味一杯产自牙买加的蓝山咖啡,也要在上班路上匆匆捎上一杯三十几块的星巴克,而绝对不能用速溶咖啡来凑合。

旅行不能叫旅行,更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度假

度假绝对不能在国内,特别是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而一定要去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实在不行也要去看上去比较高端的大溪地,普吉岛,马尔代夫这些海岛。去日本和韩国,已经是最低的标准里。因为衣食住行,举止投足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自己中产的身份。

03

消费主义时代:鄙视链无处不在

中产身份,是大部分人向往的一个头衔,它代表着有格调,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格调一词来源于保罗·福塞尔的书《格调》。书中把美国的社会分为九个层次:看不见的顶层、上层、中上层、中产阶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下层贫民、赤贫阶层与看不见的底层。

跻身上层,显然是一般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上层人士是“那些你从公路上压根就瞅不到影子的大宅的主人。”

但是成为中产,就要容易的多了。

在美国,民意测验显示,当要求回答“你愿意成为哪一阶层的成员”时,大部分人选择中层。当问题是“你愿意属于中层的哪一部分”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中上层”。

成为中上层阶级是人们谙熟说可靠的梦想:这个阶级的习俗较之中产阶级稍显尊贵,易于辨别,便于习得。而如果做一名上层阶级成员,你可能会“因不知如何食用鱼子酱和某道法国菜,或如何使用一只洗手指的碗而脸红心跳。”

中产的套路,还是相对平易近人的,小资的情调和优雅的家庭成员,以及高贵不落俗套的气质,这些不管在电视里还是书里,都描写的很清楚了。大抵不过是买一些精致的器具,注意提升自己的气质,稍微有点钱,这一点都不难。

因此中产们努力捍卫这条消费的高要求,由等级森严的消费选择,新晋中产们完成了对自己的身份的维护。在这里,消费不只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单一方式,消费的选择成为了身份的象征,选择什么牌子的产品,都能折射出消费者所代表的层次,这是这些消费者在花钱之时获得的高于欲的快感,那就是中产阶级的身份带给他们的高贵和不落俗套的骄傲,这份来自于新晋中产的骄傲,铸就了这个消费主义时代里最大的狂欢。

美国的社会学家在二十一还世纪初曾经说过,“在目前,西方社会以及政治统治意识形态的时代已经过去,甚至掌握舆论媒体都无法控制意识形态,现在统治意识形态的是消费。”消费的意识形态是维护一个圈子和阶层的重要手段。

现在再要判断一个人的阶层,单谈收入就显得太过肤浅,毕竟暴发户的收入也相当可观。骄傲的中产们不仅要有相对较高的收入,还要在一切可承受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身份的消费品,从而得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和普通人划分出界限,让自己彻底地,从普通人的身份中脱离出来,真正地成为一个自豪的中产。

而消费时代物质的极大富裕,这个源自消费的鄙视链在不断扩大,以至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要多亏了嗅觉敏锐的商人们善于迎合消费者的直觉,他们竭力打造符合这群中产审美和需求的“高贵产品”,力求给这些尊贵客户不同于一般人的用户体验,使他们的客户相信自己的任何消费都能彰显自己的高贵。

于是上至幼儿园学费,下至吹风机的价位,一切皆有鄙视链存在。从最开始的衣食住行打造升级体验,再到现在连精神生活的消费都要分层。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定不会知道,他从出生一开始就喝的奶粉和用的尿不湿,都是尊贵的中产身份体现。

04

消费的鄙视链背后
是新晋中产们身份认同的焦虑

想想在过去,想要当一个富足阶层的人远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要成为“万元户”,就已经可以骄傲很久了。并不需要在众多鄙视链中,都位居前列,但是越是要事事争先,人们就越焦虑。这份无孔不入的中产鄙视链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里新晋中产们的焦虑。

按照国际公认的中产定义,中产需要在大城市里有房有车,无负债,生活体面。在这个房价秒杀一切的时代里,即便是月收三万这样一份让大部分人咋舌的工资,都难以轻松地过上一个体面的中产生活。

一轮一轮的买房和车牌摇号不中,按揭首付比例提升,房价再次上涨,家庭意外变故需要大量金钱。生活随便扔过来一个打击,看似体面的生活就会瞬间破灭。就算是手握三万的月薪,这些新晋中产们也没办法真正认同自己的中产身份。

金融行业从业,都戏称自己是金融民工IT从业者也都低调自称码农。要知道这已经是人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了。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生活在焦虑之中,暂时用消费的鄙视链给自己以身份确认的自信,是这一群生不逢时的新晋中产们尚能承担的骄傲。

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轻奢”。轻奢不像奢侈那样成本高昂,但是却又给人以同样精致和体面的直观感受。

中产没有能力斥巨资购买游艇或者花5个亿当学费练习投资。但是他们喝得起30多块一杯的星爸爸,而星巴克在中国的路线,就是吸引中高端人群,并且近年来星巴克还在各地设立星巴克臻选店,走的是更为高端的路线,更加迎合中产们的小资需求

除此之外,麦当劳的McCafe和肯德基的主厨特供系列,都显示出这两个快消和平价的消费品牌,开始重视起中国这群新晋中产们的需求。他们需要这种轻奢,来证明自己的中产身份。

而在消费上追求轻奢的这群中产们,举手投足之间都要维护这份骄傲。与其说这是来自他们这个阶层给别人的鄙视链,还不如说这是他们在维护自己这个阶层被现实蹂躏的尊严。

毕竟,在高端健身房办得起贵宾卡的用户可以鄙视普通年卡用户,但是普通年卡用户在经过小区和公园的公共健身器材附近之时,心里还是有小小的自我满足,这份满足和贵宾卡用户看到他们的满足无异,毕竟都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白领们上班路上宁可打车堵在路上,感觉也会比当年在地铁上挤来挤去要好很多。这种轻奢的选择,不能让他们跻身上层,但却可以让他们脱离曾经的底端,些许缓解他们焦虑的身份认同。

《格调》的英文是class——阶层,作者细致的将美国社会分为九层,其划分标准精确到了衣服的颜色。而实际上每个社会都是由不同阶层构成的,印度有种姓,美帝有九层。每一个阶层都需要一个具象的件来确保自己的身份,这和原始人不同部落之间的图腾崇拜一样。

而在现代,不同的消费品甚至就是不同群体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的狂欢,在新晋的中产阶层这里来的更加猛烈,因为他们急需这一身份认同,却又不像是相亲市场上的北京大爷那样有着盲目的底气,他们对现实更加清醒。

因这种鄙视链更多的是中产们自我的戏谑,就像是丧和颓一样,是严峻现实下他们的生活态,而不是用来鄙视下层的工具。毕竟鄙视本就无穷无尽,处在鄙视链的哪一段上,都要承受上一层的鄙视。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8 +1
霍老爷

公众号|霍老爷(ID:ddz_233)霍老爷知识渊博,文笔犀利有趣,思维方式独特,擅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现代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他分享的经验,是改造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的利器。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