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共享“公地”上的悲剧怎么愈演愈烈?

  • 文|路易

6月初,某共享雨伞在上海投放了100把免押金、免收费、不设密码的“三无”雨伞,结果雨伞全部遗失。6月中旬,又是100把,结果遗失率再次接近“百分百”。投放3万把共享雨伞,一把都没找回来!和共享单车类似,共享雨伞通过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然后进行身份认证、交押金、充值等步骤,就能得到一个密码,输入后就能将雨伞打开。

不过,共享雨伞也遇到了共享单车相似的问题,大量的雨伞被破坏、私占。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桂林、东莞等多地甚至出现数万把共享雨伞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失”的情况。

1

共享”本身就是一种自律性理念,既需要政府部门为共享型经济模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更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自律实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另一方面,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路权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也阻碍了共享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挟着强大资本优势、技术优势而来的共享经济,给民众出行及生活都带来便利,也因其粗放式管理,不可避免成为一片水草肥美的“公地”。因为一哄而上造成的乱象及破坏,使共享经济行业面临生存困境。

公地悲剧规律的原意是:公共牧监管无力必然导致无度放牧,牛羊索取过度超出牧场承受范围,退化成沙漠荒地在所难免,最后谁都得不到好处。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财产,自然有着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产权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2

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景象。“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无止境的掠夺。

结合我们对挣扎在生活磨难中的人们的理解,“公地悲剧”可以这样来理解:勤劳的人为个人的生机而算计,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最后,导致公共财产——那个人们赖依生存的摇篮的崩溃。

所以,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的公地悲剧才会发生。更准确的是:无节制的、开放式的、资源利用的灾难。

就拿环境污染来说,由于治污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本外部化。这就是赫尔曼·E.戴利所称的“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导致私人的自利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公地悲剧”源于公产的私人利用方式。

事实上,针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英国加勒特·哈丁教授提出的对策是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而不是私有化

共享经济带来的生活的便利需要在一大堆的规则与制约中才能慢慢稳步前进,而制约的出现,正是由于公地悲剧的无止境掠夺,谁都不愿意退让,最后资源的浪费其实是每一个人都在损失。然而为了一己私欲,人们往往很愿意一起加入悲剧中。只想着分光吃净,竭泽而渔,再好的东西不珍惜,就意味着会永久失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