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那15亿和你没啥关系,你需要一场平庸的胜利

随着摩拜单车美团并购,胡玮玮成功变现。一则名为「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也迅速走红,我的朋友圈几乎被刷屏。

打开一看,呵呵一笑,依靠制造焦虑自媒体人故伎重演,一篇10W+的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然而,「文红是非多」,此文一出,便被其他自媒体人一顿狂扁。

有说15亿计算方法不对的,有说行文逻辑不对的,有说这热点蹭的太不要脸的......

连大V韩寒,也按捺不住,吐了点口水......

不过,但凡观点主张,人人皆可站队表态,因为没有绝然的对错,只有不同的角度和价值观

所以,这篇文也并非要做什么价值判断,只是事论事,提供另一个观察世相的角度。

1.谨防幸存者偏差陷阱

诚实的讲,「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笔功不错,极具煽动性。

但也正因如此,却让人担心。本来过的挺好的年轻人,会不会因此而投入创业大潮?

毕境胡玮玮的创业故事如此美好,15亿的变现如此诱惑,对照自身当下,则显得如此不堪......

这种冰火效应,很容易给你「我也可以成为她」的妄念,从而孤注一掷,坠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先讲个小典故。

二次大战时期,联军想对战斗机进行防护加固。于是对战斗机的中弹部位进行统计

最后发现,机翼的弹孔最多,而机尾则最少。军方也因此得出结论,应该对机翼进行加固,因为这是最容易中弹的地方嘛......

当军方去找统计学家沃德教授求证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

「应该加固机尾,而非机翼。」

沃德教授为何如此判断?

他说:「机翼中弹多发,还能飞回来,说明这部位耐打啊。而机尾中弹少,则说明这地方一旦被打中,可能就再也飞不回来了。而这些无法返航的飞机,也不在统计范围内了......」

最后,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而且后来也证实该决策是正确的。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由来,它说明:

那些看得见的弹痕总引人关注,而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

生活中「幸存者偏差」比比旨是,尤其反映在对成功人士的追捧上。

媒体的助推,使胡玮玮们的光环更加耀眼。

每当这些明星出现时,就会有无数个作者来进行诠释,总结出三五个成功经验告诉你,仿佛这就是秘诀。

这无疑会让你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而忽略成千上万个倒下的创业者,毕竟没有媒体对失败者感兴趣,TA们也最终沦为沉默的螺旋

正如电影《爆裂鼓手》中所说:

庞大分母上的分子,才被允许绽放光芒。

你可能会质问,我说这个观点的意义何在?是倡议放弃奋斗与冒险吗?

当然不是,通过「幸存者偏差」,我只想说明三点:

一,那些关于明星的报导,即使再让你心潮澎湃,也只能当个故事听听,万不可作为决策的依据;

二、媒体对创业明星的成功总结,对你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真相总在看不见的地方。

三、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失败者,因为你极有可能成为TA们中的一员,所以了解失败者掉进坑里的原因更有用处。

就像芒格所说,上帝如果只给他一次发问的机会,他会问将来自己会死在哪里?

因为知道答案后,他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2.凡大成者皆为时运使然

我从小喜欢看人传记和武侠小说,渐渐发现其中诸多雷同。

男主角,掉落悬崖,大难不死,巧遇一只大白猿,捡到一本武林秘籍......

主人公,创业失败,百无聊赖,偶遇慧眼识人者,凭外力东山再起......

为何会如此相似?

一方面,没人关注旁枝末节,大家只看快意恩仇,中间部分肯定要轻描淡写。

另一方面,大成者的人生,确实如同一部戏剧,总是充满起承转合和柳暗花明,这就是所谓的「时运」。

正如万人瞩目的胡玮玮,我们不否认,她能力出众,意识前瞻,但你也不能否认「时运」对她的眷顾。

如果胡玮玮没有在汽车媒体混了10年,就不会认识第一位投资人李斌

正是李斌捧着钱,拿着方案,甚至已经起好的名称,送到胡玮玮面前,问她:「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如果胡玮玮没有在做摩拜前先搞“GeekCar”,也就不会认识王超。

正是在这位汽车设计师热心的帮助,摩拜单车拥有了汽车的基因,使得它的品质远远优于竞争对手

当然,胡玮玮的成功最重要是美团王兴的大手笔。

如果没有这笔收购,很难讲摩拜和胡玮玮是什么结局。也许真像胡玮玮所说,权当做了善事......

不仅胡玮玮,但凡你研究一下大成者的成功路径,就会发现。虽然Ta们不乏勤奋、专注等优秀的素质,但最重要的却是「时运」。

马尔科姆在其名著《异类》中,曾提过这样一个现象。

他发现加拿大优秀的冰球选手,往往都出生在1-3月。这是因为冰球运动员都是在孩子9岁时开始选拔。

出生在1-3月份的孩子,比后面出生的早发育,也就显得更为高大和强壮,更容易被教练视为潜力队员而悉心培养。

如此循环驱动,强者恒强,被视为优秀的终将变得优秀。

其实,回归本源,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孩子早出生了几个月而已......

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新书《成功与运气》中更是指出,成功者有一种经验你是学不到的,那就是「运气」。

书中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教父》的主演帕西诺,原本只不过是个三流演员,拍这部剧时,正好名角档期全满;

正好导演也是新人,所以要用新人;

正好帕西诺长得像个西西里人;

正好剧本变了,本来戏份不多的帕西诺成了重量级......

这些「正好」造就了帕西诺的卓越非凡......

首富比尔盖茨,更是运气的宠儿。

如果不是出生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出生在那个国家,如果不是家境良好,如果不是IBM的昏招,如果不是QDOS拥有者的无知……

这些「如果」成就了比尔盖茨的富可敌国.....

正如美剧《绝命毒师》大获成功,媒体采访导演吉里根时,他说:

「就像把一个纸团投向远处的垃圾桶,有时你瞄都不瞄,随手一丢就进了......

有时你悉心准备,保持专注,百般努力,却怎么都投不进。

就是这样,别人的剧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血,但是成功的却是我们,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也许你觉得《成功与运气》的论调太不励志,但是我却觉得足够真实,他揭示了一个大家都知道,却都不愿意承认的道理:

「努力固然重要,但时运却决定了你到底是不是个普通人。」

什么是普通人?

你坐的飞机不会掉下来,你能活过65周岁,你中不了彩票大奖,你不会突然继承巨额财产......

我们都是大数法则的应验者,所以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李嘉城、马云......,我们甚至都成为不了胡玮玮......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观点很丧,觉得是在抹杀努力的意义。

其实不然,我总觉得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金字塔,当你来到这世上,就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层级。时运能带你冲破层级,飞向塔尖。

然而,为你兜底的却是努力。它不但保证你不会落入更下的层级,而且很大几率,会帮你攀上所在层级的顶端。

这就是努力的意义所在。

3.我们需要平庸的胜利

作家梁晓声去某大学讲座,在与学生交流时,一人信誓旦旦的说:

「如果35岁以前,我还很平庸,那我就自杀!」

梁晓声问到:「怎么样才算不平庸呢?」

学子回答:「当然是拥有社会地位喽,要么是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要么掌握一定的权力……」

你看,现在的年轻人这么生猛,死都不怕,却害怕平庸......

但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平庸与否的决定权并不在你手里。

垂涎别人的繁锦,只会让你戾气丛生。不如关照自己的当下,争取一场平庸的胜利。

鉴于此,给你三点建议,以供你于喧嚣中铭志。

·聚焦一个特有的领域

未来分工会越来越细,各类需求会层出不穷。所以,再小的的领域,也可大有作为,你需要一种长期蹲守的决心。

·建立一个可以迭代的技能

《黑天鹅》一书曾揭示,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就是那种不会因不确定性而消失的技能。

说白了,就是成为一个手艺人。当然,这种手艺需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来不会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二来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越发精湛。

·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将来,个性会得到空前释放,保持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

你可以想像,为何人们不再喜欢那种道貌岸然,字正腔圆的演讲者,因为他们太过同质。

反而,一个头发稀少,略带徽南口音的胖子会得到大家的追捧,因为他够个性化。

所以,不要去模仿别人,把自己的特质发挥到极致,你就会找到自己的路径。

做到以上三点,不能保证你飞黄腾达,但起码可以让你殷实富足。

更关键的是,做到这三点足以让你在心中建立一座堡垒,以区隔外界的纷乱嘈杂。

你不会再咬牙切齿,发下毒誓,自绝于平庸的35岁;

你也不会媚像毕现,垂涎艳羡,觊觎别人的15亿;

你会享受这种平庸的胜利,就算这种胜利不够完美,就算这种胜利充满遗憾。可这些都是一种意义非凡的美丽。

就像梁实秋所说:人生最美之境界,莫过于「花开半花,酒饮微醺」。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0 +1
良大师

作者:良大,来源|公众号:良大(ID:liang_da_shi)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