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层级越低的人,越纠结于大城市和小地方的选择

01、我们到底在纠结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纠结于到底应该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小城市工作?

马克思说过,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与他人的交往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中,人才能获得相应的界定,自我理解并得以生存和发展。

也就是说,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地点不同这么简单。

它更深刻地影响着你外在的社会地位、内在的自我定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发展机会。

我家有一位邻居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是上世纪90年代考上大学的,学校是外地省会城市很出名的一个师范大学。

那时大学是包分配工作的,他在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了当地省会城市的一所高中。

那个时候,因为我们小县城的经济挺不错(全国百强县),而且40年代的父母更喜欢子女跟自己生活在一起。

因此凡是家里有条件的都会想各种办法将子女分配回我们县里工作。

他家也不例外,千方百计地给他重分配回了我们县城的一所高中。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小县城的经济一落千丈,县城高中里凡是好点的老师也都被各种私立学校或外地高中挖走了。

他在学校里虽然担任学科主任,但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他也基本上处于混日子的态。

而他当时留在外地省会城市的那些同学,听他自己说,个个都比他现在发展得好很多。

他也经常哀叹,当时如果能留在省会城市任教该多好。

你看,城市选择的不同,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自我定位,以及发展机会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02、外在的社会地位

人是社会性的动,因此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我们的社会地位都是由现实的社会关系定义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1945年就形成了他对儒、释、道的主要见解,但他1949年初到台湾的社会地位是台湾基隆“义礼行”船行(做船运走私生意)的老板

1955年,他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

不久,他便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

困顿中煮字疗饥,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很少人购买。

直到1960年,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又适逢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才逐渐为人知晓。

随着与台湾政坛要人交往的增多,才有了“国学大师”的社会地位。

即使诸如南怀瑾这样的国学大学,在缺少现实社会关系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小城市基隆,还是大城市台北,也都没有社会地位可言。

因此选择大城市不代表你有更高的社会地位,选择小城市也不代表你的社会地位就一定会低,关键在于你现实的社会关系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一名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那么在人才汇集的大城市,你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社会地位

假如你在本地小城市的社会关系深厚,那么你在小城市会有更好的社会地位。

03、内在的自我定位

外在的社会地位是由现实的社会关系定义的,也就是由别人定义的,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标准是相同的。

内在的自我定位却是由自己决定的。

而且,每个人因为价值观、欲望动机知识结构、成长经历的不同,内心里对自己的定位都有所不同。

我们觉得苦行僧的生活很艰难,吃不饱、穿不暖,瘦骨嶙峋,过着自虐般的“痛苦”生活,这也是为何我们给这些修行者命名为“苦行僧”的原因。

殊不知,这些苦行僧看似肉体上“痛苦”,精神上却享受着“大快乐”。

在他们眼里,我们才是自虐般地过着“痛苦”生活的人,浑浑噩噩地活在欲熏天的“炼狱”中,不仅这辈子不去修行洗脱罪恶,还执迷不悟,继续给下辈子、下下辈子种下恶缘。

因此,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要从你自己的“心”出发,看哪种生活和工作更符合你的内心定位。

否则在别人眼中,看似你有着很好的社会地位,风光无限、幸福美满,但其实你已经抑郁多年,生不如死。

04、发展机会

内在的自我定位不同,每个人眼中的“发展”就会不同。

你喜欢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别人却欣赏小城市的优雅宁静;

你追求着大城市的教育医疗科技资源,别人却着迷于小城市窄巷中厚重的一砖一瓦;

你自傲于大城市拼搏的意气风发,别人却满足于小城市生活的悠闲惬意。

外在的社会地位不同,每个人实际拥有的资源就会不同,实现这些“发展”的机会就会不同。

其实所谓的“发展机会”,就是满足个人欲望的可能概率,你要从自己内在的自我定位出发定义你眼中的“发展”。

再根据你在不同城市的社会地位,分析自己实际或可能拥有的资源,判断你实现这些“机会”的概率。

概率越高证明你在这个城市的发展机会越大。

05、突破城市选择的限制

选择了不同的城市,就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自我定位以及发展机会。

理想的选择是,有这么一座城市,既满足自己的自我定位,又能给自己最佳的社会地位,并且有着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

但这个理想的选择背后有着三个隐藏的假设。

假设1:清晰的自我定位

定位清楚自我,其实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不断地碰壁中,逐渐修正自我的定位。

假设2:不变的社会地位

分析清楚自己现实的社会关系,这是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事。

但有挑战的一点是,社会关系是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而且很多时候,这个变化都是出人意料的。

我曾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老家山西的,家里有个小煤矿,勉强可挤入“富二代”的门槛。

就现实的社会关系而言,他回江西老家能获得的社会地位绝对远远高于一名深圳普通员工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选择的。在深圳工作三年后,2011年回了老家。

但2012年开始,山西开始大规模关闭小型煤矿,他家扩产失败欠下了一屁股债,他从“富二代”变成了“负二代”。

老家的社会关系一夜变为负担,他只能“逃”回深圳。

假设3:必胜的发展机会

找准了自我定位,选对了城市,凭不错的社会关系你确实会获得不少的发展机会,但这些发展机会都是有两面性的。

万一你实现机会的能力不足,可能就从机会变成灾难。

我有一位将一手好牌打烂了的朋友。

2006年父母就出钱帮忙在深圳买了两套房,自己和老婆都在国企工作,生活稳定。

2008年,有人找他合伙开了一家物流公司,挣扎3年后还是倒闭了,期间卖了一套房补贴公司亏损

自己不服气,2011年又开了一家洗车行,一开始发展不错,因为人手不足让老婆也辞职过来帮忙。但管理不善,洗车行支撑4年又倒闭了,期间卖了第2套房。

2015年因为深圳房价飙升,家里老人也无力帮忙买房了,现在人近中年,自己觉得没脸回老家,就这么租房住着,干着跑保险的工作。

因此,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

因为自我定位的模糊性、社会地位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发展机会的两面性,谁都无法保证你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

对你而言,真正有保障的是,你要能给自己打磨出突破环境限制的可迁移能力

这样就再也不必担心大城市、小城市的选择问题,因此你随时都可以重新选择。

当然,如果你能像马云那样,具备改造环境的能力就更牛了,他不是将阿里巴巴搬到曾经互联网氛围更好的上海,他只是将杭州变成了一个比上海更有吸引力的互联网中心。

当然,这个难度太高,你量力而行。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8 +1
YouCore

公众号“YouCore”(ID:YouCore),YouCore主策划,个人核心力赋能平台,一个老板、副总裁、总监们偷偷关注的公众号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