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还是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有些人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还是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为什么呢?因为,你只顾着学,那是在浪费你的人生。

①读圣贤书的孔乙己

鲁迅先生笔下有一个人,孔乙己。孔乙己,一介书生,衣衫褴褛,自称读书人。文章中写道:

……他们(众人)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鲁迅的文章向来都有强烈的讽刺寓意,文中虽然描述一个叫孔乙己的人,好吃懒惰,坏脾气,偷盗行窃,张口“君子乎”,闭口“者乎”等等。

实则是讽刺当时社会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使得读书人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也讽刺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他们没有将国家命运与自身学习相结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那么,与现在有和关系呢?

答案是:有!

大到社会环境教育体系,国家栋梁人才培育,小到学校,学生学习,企业发展员工工作

②学校培养的花朵

所谓培养的花朵,多是学校分数,为此不得不提我们的教育体系,大家称它为应试教育

想想你的上学经历,老师大人们灌输给我们灌输思想,从小的目标是考上理想的中学、高中、再至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而且家长也总有一种想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此,父母省吃俭用,但对儿女教育绝不吝啬,应给全给,送到最好的学校学习,甚至父母当中一人,全职照顾孩子,洗衣做饭,你只管学习,考个好成绩,期待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老师亦是如此,一旦成为了老师眼里的尖子生,就会被特别关照,重点培养对象。

而你自己更加努力,父母老师和自己的希望再加上学校的期盼,多重压力就更加剧了你的决心:努力学习,争取更高分数。

十年寒窗苦,一朝高考时,对寒门弟子来说,更是鲤鱼跃龙门的时机。所以,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改变自身命运,十年寒窗苦根本不算什么。

吊瓶现象习以为常,图为老师辅导学生

③走出大学,走向社会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扩大改革,使得很多人因此有机会读大学。但是,却产生了一种让人费解的现象,就是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们抱怨说找不到工作,同样,数以万计的企业单位却也抱怨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到底是怎么了?

苦读寒窗十余载,到最后依然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问题。究竟原因在哪?

劳资双方找不到合适的,相互抱怨,这到底怎么回事?

就业难,怀才不遇,究竟原因在哪儿?

印度有部非常有名,且具有教育意义和讽刺寓意的电影:《三大傻宝闹宝莱坞》。很好的诠释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时的问题。

影片中有三位主人公,其中一个叫兰彻,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敢于反抗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绰号“消音器”的查尔图的不满,他是一名院长欣赏的三好学生,成绩优异。

兰彻为了向院长证明学习并不只是靠死记硬背,故意修改了查尔图的演讲稿,面目全非。让他和院长当出丑,查尔图愤怒至极,与兰彻定了十年之约,看谁能笑到最后。

十年之后,兰彻不仅了,而且还赢得了对手查尔图的尊重。

虽然是喜剧,但折射出了现在社会教育的问题,家长只管孩子应该去学什么,而从没想过孩子自己想要去学什么。不仅不问他们想要去学什么,还要求他们要获得高分,这让学生们感到压力倍增。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影片中一有为青年梦想制作一个无人机,但却被校长强制退学,校长从来没在乎这个青年的梦想,并把他推向了万丈深渊。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教育,正确的教育。

真正教育的成功,并非死记硬背考高分,应该是知识书本和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不要一味愚昧的听从长辈的安排,而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在热爱这件事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韩寒在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文中结尾送了大家两句话。

第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第二,别以为读了几本书,有了点知识,有了个文凭就了不起了,这只是开始,是人生的标配。每当你觉得骄傲自满时,就去帮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一下作业吧,你会宁愿复读十年的。

④不一定非要只学你的专业

天才,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智商相差无几,关键要学有用的。

学习并非一定要拿奖学金,毕竟那个名额有限。如果你不想拿,或者根本拿不到奖学金、或在当前的专业考研或是深造的话,那就没有必要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这个专业的学习上——因为学来的知识对未来的你不一定有用。

那就只需要认真地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并在期末考试之前一段时间进行准备,最后让自己每科成绩保持在70分以上即可。并不需要在平时课后也用功钻研。

而节约出来的时间,就要用来发展自己、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做好准备。

比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当年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无比激动兴奋。但是他的激情很快被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枯燥乏味消磨。

他发觉计算机非常有前景,因为那时国内计算机非常落后,而美国计算机成熟且相当流行,再加上他非常喜欢这个新专业,于是从大三开始,李彦宏便心无旁骛地准备托福GRE目标便是留学美国,方向是计算机专业。

众人皆知,李彦宏创立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而他学得并不是自己专业东西。他看到了一个行业前景,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认准了,就去做。

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不跟风,不动摇。——李彦宏

对,喜欢并擅长的,不跟风,不动摇!

⑤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价值转换。

从学校走向社会,很需要磨练的一个能力,便是价值转换能力,即能够把自己多年的积累变成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的工作成果,因为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优势,如果刻意视而不见,则是很不必要的浪费。将来即便你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得学会转化。

比如,你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可以尝试开发一套软件用于解决人们的问题。就像小米创始人雷军,人称雷布斯,在大学时期,因学习机房中病毒,这是一个好机会,但首先你必须发现这个问题并帮人们解决它,于是与人合伙编写出一部杀毒软件,结果销售上万套。

你所学习的知识,如果能细心观察身边问题,然后找出解决方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就是价值转换能力

再比如怎样把自己的文字能力转化成剧本、文章、小说等——而这样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是可以先行训练的。

实例就是彭小六,原来是一个工作族,年收入也不过行业平均值,但是从2015年开始,在简书上写作。半年时间成为简书一哥,并且为他赚了十倍于工资,利用文字能力转化成文章,实现价值转换。

发掘身边的问题,就是机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它。

所以,我们并不是学习的知识无用,而是价值转换能力。

⑥学,是拿来用的

在现实中,实际的应用往往需要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情景等相结合的。如果只是把理论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不仅不会成功,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赵奢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书上是这么说的,就按照书上做,结果被秦军灭。

“学”,当然重要,但“用”,更重要。在促进世界发展的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光我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我们如何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起来。书本中的理论只是白纸黑字,但我们运用理论需要多彩的,学与用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才能让我们的理想得到实现。

但是,没人一上来就可以做得完美无瑕。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给出如学以致用。

这本书是从反对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不赞同类似“只要你努力朝前奋进,终将达到目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没有目标的“一万小时定律”,只是重复劳动,并不会让你成为高手。

他给出的方法是:

(1)设定目标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目标不明确,方向错误,再多的练习也是徒劳,这是刻意练习的前提。

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

S即specific,代表具体的。目标要具体,是年销售达50w、100w,年阅读10本书,20本书,目标不可为:提高多少销售量,多读书等;

M即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的。目标都是有数字的,只有我达到这个数字,我才能算是合格的。;

A即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的。按照目前正确做法去做,月读2本书,一年完成24本书,能实现的;

R即relevant,代表相关性。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意思就是始终为目标服务的,提高口才,学习销售技巧都是完成销售目标的;

T即time-based,代表有时限。注重完成目标的期限。

(2)寻找导师

我们要找到一位合适的导师,以便在练习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反馈,及时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因为,就像前面所说的,一开始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靠我们自己现有的认知是找不出来的。

因此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久而久之,我们会学会自己检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这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你会问找不到导师,怎么办?

请记住:导师不一定是现实人,也可以是网络,也可以是书。

(3)集中注意

生命有限,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注意力有限。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你就必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这个你想要练习的技能上。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繁杂多样,学习内容更新很快,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打断,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可以使用番茄学习法,将学习内容分为一个一个时间段,一次只做一件事,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简而言之,给自己特定的时间,练习集中注意力在特定的学习上。体验心流,体验全神贯注,体验时间流逝而你心有满足的感觉

(4)持续调整——反馈。

反馈,其实就是复盘,对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总结需要什么?总结需要反思并且归纳。反思需要什么?反思需要记忆,大脑存储着信息,我们才能对它进行反思。那记忆需要什么?记忆需要联想,避免形成记忆的孤岛效应。

简单的来说,就是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合自己,反馈调整,并触类旁通到其他方面,举一反三,把东西学活。

⑦我还没准备好呢

我还没准备好呢。

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感觉:我还没准备好呢。

其实百分百的准备多数是不可能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怕犯错,没人开始就做得完美,把知识学活,勇敢去做,积累你的人生资本

生命有限,别只顾着学,把它运用起来,如果不去,就是在浪费你的人生。

记住:学习的目的是要价值转换。

  • 作者:公子张良(ID:gongzizhangliang,能量MC2)。211学士学位剑桥国际高级商务管理学位,喜欢研究先进科技、思想、国学等。其文章普真科学,透本质,以简单实用为主,注重思维和行动,激发个人成长
  • 图片:全景视觉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ID:Mbalib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7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