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少即是多,你会给目标做减法吗?

生活中人们喜欢充满目标感,为此制定了很多目标,从而觉得人生充实。

但这里恰恰相反,是对目标做减法。

实际上,太多的目标,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可能让你迷失和淹没在各种目标中。

1、问题就是目标太多

我喜欢讲故事,话说: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就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原本打算立刻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头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只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发芽,于是又走向马铃薯苗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夕阳西下,油也没有加,猪也没有喂,田也没有耕,什么都没有做好。

很显然,农夫的问题就是目标太多,结果一件都未完成。

现在鸡汤横行,很多人容易被感动,然后励志要改变自己,实现别人制定好的目标。

美国成功学家、作家拿破仑·希尔创作的《思考致富》中说:

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除非人为地限制它。贫穷与财富都是意念的产

毅力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心态。坚持不懈的毅力体现在:要有明确的目的,以及追求目标的强烈欲望;

为此,很多人兴奋不已,认为只要有目标,加上意志力和坚持,就一定可以实现人生目标。

2、奋斗的青年

小张是一个充满斗志,和远大理想的人。他一直想改变自己,实现人生抱负,让人生一定要活得精彩,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学好英语出国深造,获得MBA、当职业经理人创业老板、做培训专家、做书法大师……。

他认为,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

制定下来后,他便开始付诸行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忙得不亦乐乎。

别人度假休息时,他在看英语书籍,背词汇,记语法,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分数通过考试,为将来出国深造做好准备。

当别人在休闲娱乐时,他在工商管理知识,想要早日获得MBA证书,提高自身竞争力

周末小伙伴去KTV party,他还要去图书馆学习经济学企业管理知识,提取其中的精华,增加自己的商业知识,为了能出色胜任CEO

他还要不停学习当下市场环境创业能力,发掘机会,以此发现商业机会,创业翻身立命。

又在做培训方面知识,还要练习书法,想想以后可能用到。

当年的他,奋笔疾书,可谓踌躇满志,认为成功指日可待。

然而,时间弹指一过,五年悄然过去,他竟然一事无成,当初定下的目标无一实现。五年的时间就这样忙忙碌碌过去,但成功遥遥无期,此时的他觉得充满了怀疑……

What's happened to me?

说到这,真是有点讽刺意味,难道不是吗。

大部分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感同身受,只是目标不同,有大有小。

回想一下,你当初信誓旦旦的目标,有多少实现了呢。

3、不完成目标难受: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项记忆实验。她让参与者做 22 件简单的事情,比如写下喜欢的诗句、从 55 倒数至 17、穿针引线同颜色珠子等。

完成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都是几分钟。但是,这些事情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事情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做完实验后,参与者回忆自己做了哪 22 件事情。结果显示,未完成工作的人能回想起 68%,而已完成工作的人只能回想起 43%。

也就是说,人们总会记得一些未完成的事情。此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

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蔡格尼克效应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做事情一定要一气呵成,不完成就不放手;要么就是做任何事都拖沓,时常半途而废。

所以,一旦有事情没有做完,人们总会惦记着它,影响其他工作,这是人类的天性。

比如,上学时一道难题做不出,就很难跳过它做下面的题目;工作时一个问题没解决,都没心思吃饭等,严重影响其他事情。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该得分的题没得,本可以完成的工作却没完成(而且还没吃饭)。

4、科比应该为自己修剪花草吗

著名NBA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拍一则广告300万美元,但今天周一他家园里的花草该修剪了,他可以雇用一个园丁修剪半天只需50美元,但不能享受家园的美好时光。

你觉得,科比应该选择前者拍广告,还是选择后者修剪自己花园,享受美好时光呢?

答案不重要,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只能选一个,权衡利弊,进行取舍,做出最合适自身的选择。

经济学有个词专门描述它: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个例子:假如难得一个周末,你是和小伙伴出去游玩呢,还是在家学习知识呢。如果出去玩可以放松下身心,但是不能学习了;如果在家学习,可以提升自己,但不能玩了。

而你如果偏偏唱反调,既要玩又要学习,那结果可能让你失望,没玩好也没学成。

因为,人的精力时间有限。

5、乔布斯产品观与微信之父张小龙

众所周知,乔布斯一个传奇人,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

在1997年回归苹果,当时公司几近濒临破产,产品挺多的,但无一能拿得出手。乔布斯立即大刀阔斧改革,砍掉数十款产品,停止了不合理的研发生产,并开始研发新产品iMac和OS X操作系统

他在观念、开发思路、细节等方面与众不同的概念,追求简单,创新思路融汇贯通到产品中。

1997年推出iMac,创新的外壳颜色透明设计使得产品大卖,并让苹果度过财政危机

“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厘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

——乔布斯

同样,微信之父张小龙也坚持简单原则,不要设置过多功能,少即使多,用户只会记住一二三。影响最深的是,微信启动界面,目前仍是一个人与地球。

“极简的审计理念,极致的产品追求,坚守的毫不退让,有情怀的人文精神” 使得微信简单易用,妇孺皆知,成为国民APP

6、年轻人要学会放弃

英国人有狩猎的传统,他们有句谚语: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如果你同时追两只野兔,一只也捉不到。)

意思不言而喻。

生活中,你可能为了自己曾经精心设计的几个目标,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收获的却很少。你最终会发现,你设立的目标太多,根本不能系统地对每一个目标进行分解,定出详细的计划,所以导致自己精力分散,无法实现其中的任何一个目标。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心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焦虑,甚至不快,是因为迷失和被淹没在各种目标中的结果。

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值得设立的目标,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行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只有专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目标。目标太多只会让你花了眼,到头来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

在通常况下,这几件事情都不会做得很好。而如果每次只专心地做好一件事,精力便能够集中,也必定有所收益。等一件事完成后,再去做下一件事,如此每件事都能做得很好。

7、如何改变呢

(1)兴趣和能力

认真想想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你擅长什么,你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成就,你应该做到你“想”做什么,而非“应该”做什么,然后在付诸行动,想好了再做。

你有自己的喜好、不安全感、优缺点、特长,去寻找自己的才能和梦想的交叉点,即兴趣和能力聚集的地方。

比如,你喜欢看书,恰巧你有写作能力,那你可以从事创作。

你喜欢计算机里神奇的世界,恰好你会程序设计,那你可以做技术大牛。

(2)列出目标,对目标做减法

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列出你所有的目标,对目标做减法,进行多轮筛选。

第一轮,哪些目标不明确,不切实际减去,留下10个目标。

第二轮,哪些目标不可信,不符合自身,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留下5个目标。

第三轮,有点难抉择了,可能都是重要的,但你还必须进行筛选。

最后,重要性排序,哪个目标最重要,影响最深远,最好只有2-3个目标。

不要总想着把所有都做好,学会权衡利弊,进行断舍离,学会放弃。

(3)提高行动效率——麦肯锡四象限工作

麦肯锡四象限工作法

简言之,事情分清轻重缓急,做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详见:中国人盲目推崇的勤奋,正在让你变得碌碌无为

(4)集中注意力,专心一件事

一般况下,同时着手几件事情都不会做得很好。而如果每次只专心地做好一件事,精力便能够集中,也必定有所收益。等一件事完成后,再去做下一件事,如此每件事都能做得很好。

比如每次学习英语,就先专注学它;每次写作时,心无旁骛,专心写作。

不要让我们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上,把其它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得到的收获就会更多。

(5)形成习惯,减少决策

在这个充满各种干扰和诱惑的世界,我们面临的选择实在太多。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你要形成习惯,尽可能地减少选择的机会。比如网上购物,就选销量第一的商家,不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挑选衣服。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衣柜里就几件T恤,他说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决策,避免头疼的选择,节省时间精力。

8、结语

太多的目标,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把思绪搞得混乱,什么都想做到,可能什么都做不到,毕竟一个人精力时间有限。

老子在《道德经》中曰:大道至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就这么简单。

给目标做减法,学会放弃,人生少即是多,断舍离也是一种智慧。

  • 作者:公子张良(ID:gongzizhangliang,能量MC2)。211学士学位剑桥国际高级商务管理学位,喜欢研究先进科技、思想、国学等。其文章普真科学,透本质,以简单实用为主,注重思维和行动,激发个人成长
  • 图片:全景视觉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ID:Mbalib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3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