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多少人的前途,败在没有职场作品意识

  • 文/巫巫欣

新一季《奇葩说》里,导师薛兆丰金句连连,其中有这么一句火了:“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这话一点不假。

你的简历越出彩,你面试、加薪、晋升的通过率越高、议价权也就越高。

在节目里,薛兆丰强调了我们要有老板思维,要为自己打工,但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一点,就是我们还要有职作品意识

可能有人会问,作品不是画家、作家、导演等艺术家们的玩意,和我们职场人士有何相干?

若你真这么想,那就是大大的错误了。

作品意识指的是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掌握的技能知识等,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以此来证明我们努力的成果。

带着作品的简历,才是真正丰满、有含金量的。

01、为什么很多人不敢宣传自己的作品?

1、低估自己的能力,过于谦虚

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致的,我身边很多人都不太会主动宣传自己的作品和表现自己的能耐,他们更倾向于谦虚做人。

当同事夸赞他们的ppt、设计图或者是摄影集等做得好时,他们经常会说:

“我没有那么厉害啦”
“我设计的图片也没有多好看”
“比我厉害的人一大堆呢”

性格内向的人,则更不太会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个人情况。

但事实是,你觉得自己的作品逊色,但是你或许已经超越周围的人一大截,你只是习惯性否认和低估自己。当你在否认自己、一再往后缩的时候,可能原本职里落后于你的人,就已经先发制人,利用自我宣传,让领导看到他的努力和成果。

美国作家奥里森曾说:

“当我们相信某件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大脑就会为我们找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

其实这话延伸到职场上也是同样的,当你相信自己能力还不够,不足以做管理者、操盘更重大的项目等等时,你可能真的就会让自己远离更好的职场位置。

2、出于个人隐私不想公开

我有个同事,主业是做电商策划,日常会在豆瓣、简书等平台上写写文章,收获了一批粉丝,同时也接到了不少约稿邀请,自己也从中赚了一小笔。我问他怎么不分享到微信群或者是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文笔,并更大范围传播他写的内容。

他回答说:“我不愿意这么做,这样子我的隐私空间就不存在了。”

其实像我同事这样子想的人还真不少,有些人出于爱好创作的作品,可能其中会夹杂一些个人经历和私人情感,所以会担心被同事、领导或其他人知道。

另外,现在很多人的生活都是996工作节奏,每天和同事、领导相处的时间很多,没有什么私人空间,所以,能在作品里获得独处的美好感觉的人,会更加希望能够保护好这个私人领域。

3、担心被笑话和被增加工

还有一类人,他们不主动传播和宣传自己的作品,更多是因为担心周围同事和领导的评价。

写得不好呢,同事们可能会笑话自己:“写得这么差,就不要花时间在上面啦,多花点心思搞好工作吧。”

写得好呢,则很有可能被人命令:“你不是这方面挺厉害的嘛,这个就交给你了哈。”

总之,职是个是非之地,做得好、做得坏,都难免会招致麻烦,这也减弱了职场人主动分享和自我宣传的动力。

02、怎么才算是有作品意识

尽管有不少人是存在以上种种思想阻碍,但更多的人,其实还停留在不知道要培养作品意识,输出自己的作品,并呈现在简历里来表现自己的阶段。有作品意识的人,面试、升职时,作品就是他的加分项;没有作品意识的人,即便是金子,都可能会被掩埋。

那在职场里,我们究竟怎么做才算是有作品意识呢?

1、定期更新自己的作品集

每个职场人都不该只顾埋头于日常工作中,而是要学习定时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输出你的直接作品和间接作品。

所谓直接作品,指的是以职场技能类为主的,如ppt制作、市场策划、软件开发等相关的作品。比方说你是个设计师,那么你就要有设计作品;你是个广告营销人员,那么你就得有自己的创意作品。

至于间接作品,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软技能的体现。就像我们说逻辑性强,那这要如何呈现呢?不妨考虑用一份行业报告,输出你的分析结果,如此来突出你的逻辑分析能力

总之,在硬软技能上,我们能输出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就怕你没有沉淀意识。可能你看着会觉得这不难,但很多人就是在日常工作里没法培养起来,等到优化简历想跳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漏了很多优质作品。

就像我的舅舅在我读大学前就说:“你要建立个excel表格,将你好的作品都收集起来。”

我那时候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从大学就开始做这事,但现在来看,虽然可以不必这么早,但是这种意识是要有的。

职业生涯是长远的,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不仅要考虑当下赚了多少钱,更需要思考的是未来如何越来越值钱。

2、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追求匠人精神

我的同学在毕业刚面试的时候,除了自己的简历,还附上了自己的新闻作品集,和自己排版印刷的摄影作品集,让人感觉特别有料。

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体现了,既然是自己的作品,就得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用心,切忌为了做作品而去做,高质量的产出才能称得上是作品。

当你追求作品的质量时,其实这也是驱动你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更好,同时能起到对照的效果,看看自己的能力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追求更高的平台,才可能让自己的作品经得住考验,不仅能体现你的能力,还能成为职后辈,甚至是公司财富

具体来说,

如果你是做摄影集,那你就要关注差异性,人家从这个角度拍,你就换个角度,另辟蹊径;

如果你是做产品开发的,最好你是能解决一个只有你能完成的大问题;

如果你是做ppt的,那就不要用别人的模版和风格,自己另创一个。

总之,要输出高质量的、有差异性的作品。

3、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平台表现自己

如今便捷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展现自我的平台,你的作品不一定要放在简历里,你还可以将你的作品进行广泛传播

例如文字,你可以通过媒体平台知乎今日头条等进行宣传; 如果是摄影,你可以注册成为知名网站的作者,分享你的照片; 如果你会画画,你甚至可以和其它品牌合作,合作设计一款产品

总之,你的作品不止一种表现方式,也不止一种传播渠道

即便你不愿和同事、领导分享,你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输出作品,慢慢沉淀,形成口碑和品牌,未来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可以更直观、更量化地展现给其他人。

演员黄磊曾说:“人生,一定不是百米赛,一定是场马拉松,是长跑。”

在这场赛跑里,职场作品就是我们的里程碑和纪念章,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代表着我们的能力

因此,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培养作品意识,让你的努力有迹可循,这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 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巫巫欣。集宅和闹于一身的95后女生,在阅读和写作里寻找自己的第三空间豆瓣号同名,欢迎交流。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8 +1
复制成功
面试  晋升  职业生涯  工作岗位  简历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