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复工后,公司通知降薪30%:做对这3点,把危机变成转机!

  • 文/上铺老王

临近复工,小周被告知,复工后公司降薪百分之三十,至于期限,可能要等到疫情结束,工作全面恢复后再做打算。

小周接到消息后与同事们沟通,原来接到通知的并不在少数,不仅有降薪的,甚至还有被通知待岗裁员的,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小王和同事们不知如何是好。

特殊时期,各城市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疫情,据智联招聘《2020年春节企业复工情况调研报告》显示:

企业选择最多的,就是延长假期。让大家在家里待着,不仅是最稳妥的,也是最有效的抗疫情措施。但这也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正常营业。

延长假期,多日无法开工,部分企业就会控制成本,开始降薪裁员。

所以,复工后若遇上降薪裁员,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冷静分析,搞清楚公司为什么会做此决定之后,再采取措施应对。

1、为什么会被降薪裁员

1、疫情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公司通过降薪裁员止损

小周所在的公司属于旅游行业,大家历经万难从各地回来上班,不料返工第一天就被通知裁员,且裁员率高达80%,除了部分高管,基层员工基本没剩下几个。

表面看是公司无情裁员

但客观情况是公司所有经营被迫中断,陷入经营困难,已没有多余的财力去承担这么多人的工资,为保企业持续生存,与相关行政部门沟通做了裁员的决定,并根据相关法规,承诺六个月内若渡过难关,优先条件重录被裁人员。

为防止疫情扩散,首要阻断的就是面对面的交易旅游餐饮、线下教育娱乐等,这些服务业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沉重打击。部分企业也随之丧失了抵御风险能力,迫于无奈只能靠降薪裁员及时止损。

无论是哪种企业,企业和员工必然是唇和齿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为渡难关,大家或许都要有所担当才是。

2、通过降薪裁员,实现内部人员优化。

小吴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上班,每年年初的裁员降薪已成传统,所以每次过完年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跑去HR那里看降薪裁员名单。

今年,因疫情严重,没等到复工,小吴就收了降薪通知,看着通知,和微信群里同事被裁员的消息,小吴陷入了沉思。

企业只有不断换血,保持竞争力,才能赚取更高的利润来提升员工的的待遇。

一些员工在一家企业待久了就会变成“老油条”,这部分人呆在舒适区不思进取,降低了企业的效率

这个时候企业就会采取一边裁员一边招聘的换血策略,以此来实现内部人员优化。小吴所在的公司就是如此。

3、公司为激活员工动力,调整薪资结构

小艾在公司销售部门工作,整个部门制定的计划,总是他们几个新人在忙,而一些老员工,除了瞎指挥,就是坐享成果,这让小艾心里非常失衡,甚至几欲辞职

几天前小艾突然收到银行短信工资卡上莫名其妙的多了3千块钱,就赶紧问公司财务是不是打错了。

问过财务才知道,原来公司调整了薪酬体系,降低了岗位保底工资,提高了提成工资绩效工资,并从上月就开始实施了,该补的要补上,该扣的下月会扣掉,同时,还有一部分同事被裁员了。

很多企业因为机制僵化,薪酬体系缺乏竞争性,不经意间留存了一批“本应住在养老院的人”,而这群人也积极的发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惹的一部分优秀的人想要跳槽

在疫情的影响下,小艾公司未雨绸缪,提前做了薪酬体系的升级,不仅能提高周边和同行间的竞争力,也对内部人员起到了较强的激励作用。

2、面对降薪裁员,做对这3点

1、 快速摸清公司裁员况,及时做出应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宁可在公司喝口清汤,也不愿意看见裁员这碗饭端到自己面前。所以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无法接受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快速的搞清楚,公司的裁员是属于违规解雇,还是常规的团队精简裁员员工也好有的放矢维护自己的权益,做出下步的打算。

小周在收到裁员通知后并没有浪费时间怨天尤人,而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新工作

于是小周找到一家专业律师所咨询关于公司裁员的事项。

经了解,裁员一般分为经济型裁员、优化裁员和结构性裁员。其中经济性裁员属于被动裁员,优化裁员和结构性裁员属于主动裁员。

经济性裁员,一般在企业经营不善,或发生严重困难时方可采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

结构性裁员多是因为企业战略调整行业市场变动需要而进行。而优化性裁员多是因为企业需要进行内部人员优化时进行。并且,这两种裁员人数规模都比较小。

清楚裁员的种类和程序后,小周结合公司现在的情况得出,公司是受疫情严重影响,不得已才做出经济裁员决定,同情之余,也早早的开始在招聘网投起了简历

2、遭遇不合理降薪裁员,积极维权。

正常的裁员,公司一般都会提前制定出裁员方案,结合财务做补偿金的确定以及提前和政府进行沟通,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法律程序。

也有很多企业趁疫情之风,打着经济裁员的幌子,裁掉年轻没经验,年纪较大薪资较高,或患有职业病员工

若遇到不符合实际情况和程序不符的裁员,我们需要的是不做沉默羔羊,而是积极用法律维权。

小王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刚一毕业,就随一批应届生一起进到了一家房企工作

刚上班大家都懵懵懂懂,干活小心翼翼,脏活累活也都抢着干。

眨眼半年就过去了,随着年终的来临,疫情也严重起来,这个时候裁员通知也一起下来了。

第一批裁掉的,就是和小王一起进来的这批应届生,理由是业绩差,对公司没有贡献,并通知年后找财务,一人补贴一千块钱生活费。

接到通知后小王等人非常气愤,因为招聘方说该企业稳定待遇好,所以都是推掉了几个offer才来到这里,现在说裁就裁?

于是小王等人就联合起来一起咨询了律师,了解了此次裁员属于违规解雇,并着手准备材料提起仲裁

受理律师就相关问题联系了该房企负责人,好在该企业自知违规裁员,同意进行调解,并愿意做出经济赔偿,补偿标准为2N。

通过积极的维权,小王等人得到了相应的补偿,最低限度避免了损失。

拿到补偿后,有了备用金,也能安心的找下一份工作了。

3、让自己成为稀缺的少数人,变得不可替代。

除开客观环境影响的原因,被降薪裁员大多时候还是自己能力的问题。

若非公司破产倒闭,我们会发现,总有少数人是永远不会被裁掉的,而被裁掉的那些人,一定都是随地可见的大多数职员。

究其原因会发现,这一小部分人,在各自的位置上似乎是永远不可替代的,离了他们,公司就像被抽去了核心。

由此可见,让自己变的稀缺,成为那些不可替代的少数人,才是应对降薪裁员危机最好的办法

对于如何让自己变得稀缺,提高不可替代性,这里有两个建议。

首先,是要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复合人才的标准是:除了有一项专项能力,还应该有其它专项能力。能力掌握方面不是浅度掌握,而是几项技能都有深度掌握,且能够彼此互补力,为同一个目标服务。 复合型人才可以帮助公司提高人效产出比,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

HR界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好的招聘人才的原则应该符合“ 1个人,干2个人的活,给1.5个人的钱 ”。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商业的根本目的。一个复合型人才人能创造出多个人甚至更大的价值,这无论在哪种环境中都是稀缺的,都是无比受欢迎的。

其次,还需要学会深度工作,创造难以复制的新价值。

深度工作的意思是:“在无干扰的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上提出:“新经济形势下,稀缺的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工作质量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可以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和实现精英级产出,从而创造出难以复制的新价值,跻身稀缺人才之列。

最后,无论是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还是学会深度工作,我们都需要未雨绸缪,提前修好内功,时刻提防降薪裁员危机

尼采曾经说过:“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

在我们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恰逢遭遇了这抗疫危机,这也警醒我们,降薪裁员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

所以,如果遇到降薪裁员后,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冷静分析、妥善应对,快速摸清状况,用最快的速度,维权也好,改变职场赛道也好,未雨绸缪改变自己也好,目的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把自己变的更强,使每一次危机,变成转机。

  • 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上铺老王。执着探索有趣世界的理想主义青年。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6 +1
复制成功
降薪  裁员  薪酬体系  结构性裁员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