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战疫40天,多地0新增:背后揭示的4个真相,你不应该遗忘

这两天,全国多个省市都连续多天零新增,治愈出院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时至今日,这突如其来的浩劫,已经肆虐了近两个月。随着各种防疫措施的加强,人们的情绪,也渐渐从恐慌紧张,变得更加理性克制。

或早或迟,疫情终将结束,但这个黑天鹅事件给我们的点滴启示,却应该被我们牢记。

01、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独善其身之外,我们还要做得更多

我所在的城市,疫情并不算特别严重,但城市新闻里的一个镜头,还是让我印象很深:

某小区一户人家被确诊后,和他们居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被马上转移至隔离点。

这些从未上过电视的普通人,在镜头前拎着大包小包,仓皇而狼狈地坐上了社区特别安排的车,离开了自己的家,开始了两周突如其来的隔离生活。

一对老夫妻,因为年龄太大,身体不好,被留在空荡荡的楼里居家隔离,由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帮助送饭送药。

在此之前,他们像你我一样,每天严格按照要求,不出门、不聚会、戴口罩,但却仍然左右不了自己生活的方向。

而在全国,比这严重百倍千倍的事例,在此次疫情中,比比皆是:

晋江一男子,隐瞒曾去过武汉的事实,参加多场宴会,致近4000人被隔离;一名员工,从外地回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隔离就直接上班,导致单位数十人被隔离。

疫情中,有太多人,因为别人的大意、失误,被搅乱了生活,甚至搭上了性命。

一个人的愚蠢行为,买单的,是全社会、全人类。

在人与人构成的社会中,并不存在真正的独善其身。仅仅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我们其实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面对隐患,我们今天选择了视而不见,明天,它就可能会变成落在你我身上的灾难;

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选择忍让沉默,明天,我们就可能被牵连其中,自食恶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做好自己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去影响别人,让错误的事及时终止,让正确的事能被宣扬,我好了,我身边的人好了,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好起来。

02、如果你的公司还在,请珍惜你的工作

最近,很多仍然没有复工的网友,陷入了另一种焦虑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从未有过积蓄的他们,前所未有的想回去上班;而很多中年人,面对房车贷和一家老小的生活用度,也越来越担心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段时间在家办公期间,我也和很多候选人沟通了他们的近况。比起每年春节过后的跳槽小高峰,今年的候选人,心态上明显更加谨慎和冷静。

一个候选人说,这段时间,其实自己想的不是等疫情过后赶快跳槽,而是很庆幸没有在年前匆忙提出离职,公司也给了很多的关怀和支持,让他感到前所未有地珍惜这份工作。

他说,现在想想自己原来的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糟,自己遇到的困难,也并不全是外因导致,比起网上那些撑不过三个月、甚至已经倒闭的公司,自己更应该觉得幸运。

稻盛和夫在回忆他的职业经历时,曾多次提到他在大学毕业后入职第一家公司的故事。

那家公司因为效益不好,一直拖欠员工工资,没过多久,和他同期入职的员工纷纷辞职,而他本想去自卫队工作,却因为家里人的极力反对,也不得不放弃。

没有其他选择的他,只能一心放在工作上,没想到,却因此催生出了他优异的科研成果,为他之后的职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很多时候,人往往是在没有退路时,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捧着的,就是金饭碗。

不完美的工作和生活,本就是常态。珍惜当下,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够去做的事,你会发现,那些本来觉得无可改变的事,会因你的努力,而变好。

03、思辨力和免疫力一样,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很多网友都说,这个假期,感觉自己心脏病都要犯了。

每天打开微博,都不知道该先为哪件事生气,可看到医护人员的报导,又感动得要哭湿整条毛巾被。

心情就像过山车,但开关不在自己手里。

的确,自从疫情发生,我们经历了太多“真相变谣言,谣言变真相”的刺激,搞得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其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就算没有这疫情,我们哪天又不是被各种不知来源的信息包围,而分不清对错呢?

而避免让自己陷入“乌合之众”的狂流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思辨力: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去判断外界信息的真伪。

记得在一档纪录片中,钟南山院士提起他的父亲时,曾这样回忆到:父亲话不多,但他说的话,都是有根据的。

他记得,他们曾遇到一个孩子,有尿血症,他不假思索地说到,这孩子得了结核病。

父亲问他:“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

这句话把钟南山问楞了。他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是结核,就脱口而出了,可实际上,很多种疾病,都可以产生尿血的症状。

只相信那些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确认无误的事,只向别人传播自己能完全确信的话,既可以让我们免于信息过量带来的焦虑,也能让这个世界更加清澈。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一书中,曾提到自己的几条行为原则,其中第一条便是:凡是不能确认的东西,就不完全相信。

无论在当下的疫情中,还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会思辨,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形成自己的真正判断,是我们一直要学习的功课。

04、人格的高贵与否,与学识和地位无关

可以说,每次的突发事件,都是一面人性的放大镜。

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身居要位却玩忽职守的官员被免职,看到了自己毫无作为却跳出来指责韩红的微博大V,却也更看到了许许多多人格闪亮的普通人。

一位农民,一次性捐出15000支口罩,而这些口罩,是他之前打工的口罩厂倒闭前,抵给他的好几个月工资

一个老乡,满身是土,从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一沓子钱,说,国家有难了,我能不多少献上一点吗?捐出了他不知道攒了多久的2000块钱。

这些普通人,可能没什么学问,更没有金钱地位,有的,只是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

故事的主人公祁瑞宣,在国难面前,很想和弟弟一样逃出北平参与抗战,但无奈他是家中长子,要肩负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影响身边人,宣传爱国思想。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先被他影响的,是没什么文化的年轻邻居程长顺,平时看着胆小窝囊的长顺,和瑞宣说想去参军。

老舍写到:

知识不多的人,反倒容易有深厚的情感,而这情感的泉源,是我们的古远的文化。一个人可以很容易获得一些知识,而性情的深厚,却不是一会儿工夫培养得出的。

困难面前,有的人选择远离是非,保全自己,甚至逃往国外;而有的人,选择尽我所能,甚至迎风逆行。

这背后的差别,不是金钱地位知识学问,而是人格的高低不同。

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中指出,意外总会发生,只有脆弱的事,才喜欢安宁稳定的环境,而具有反脆弱的事物,则会从混乱中成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意外事件一样,我们无法控制它们的发生,但仍可以选择如何面对,以及应该从这些事中,思考和记住些什么。

愿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这疫情时,能记起来的,不仅仅是悲伤。

  • 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小欧姐。MBA智库专栏作者,资深猎头顾问,曾任500强HR,累计沟通上万名职业经理人。和你一起吐槽职场奇葩事,学习大咖成长史,公众号:小欧姐微职场(ID:xiaooujiewzc)。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0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这次停顿也让我们本来过于匆忙而来不及经过充分的判断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虽然造成经济上的困顿,却给了思辨能力的提升

2020-03-13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