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跟乔布斯学价值法则:与其痛苦被世界抛弃,不如奋而改变世界

只有那些疯狂到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
  • 作者 | 沈浪
  • 来源 | 梦旅人俱乐部ID:neo2666)

2019年10月11日,iPhone11发布一个月后,苹果市值再次突破万亿美元,力压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此前,被称为华尔街“估值院长”的金融学教授阿斯沃斯·达摩达兰也表示,在苹果、Alphabet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这四大科技巨头中,苹果是最有价值的一个。

从这个夏天开始,我每月都会推出一篇以“寻找人生飞轮”为主题的系列文章,旨在探讨寻找理想职业的方法,帮人们探索热爱、擅长和价值的交集,找到人生与事业的增强回路。

今天,在本系列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文章里,我想继热爱、擅长之后,谈谈“人生飞轮”的最后一环——价值。

对于何为价值,一直众说纷纭。其中,“关系说”可能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效益关系。换句话说,价值源于需求的满足,存在于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之中——“我可以给你提供什么价值?这件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和别人进行价值交换,通过满足他人及社会的需求而创造价值,也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

而人生最可怕的情感体验之一——无价值感,其本质也正是源于不被需求,被漠视、疏离,被视若无物,甚至遭人抛弃。

当一个婴孩意识到自己被父母抛弃,他会遭遇人生中最强烈和刻骨的无价值感。这种无价值感深入骨髓,很可能需要用漫长的时间去疗愈。

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个被抛弃的人说起。这个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弃婴。他是一个私生子,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几十年后,他却一手缔造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是的,这个人的名字你想必再熟悉不过。他叫史蒂夫·乔布斯

从一个弃婴,一个不名一文的嬉皮士青年,变成一个影响和改变全世界的伟大商业领袖——乔布斯的人生,就是从一个从被抛弃的痛苦中奋起,竭力追求自我实现,并最终为世界创造了巨大价值的故事。

可是,他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

他怎样走出痛苦迷茫,在广袤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怎样全力以赴地向世界交付自己的价值,并收获超乎想象的价值回报?
他又是怎样凭远见卓识,让自己和苹果公司多次跨越增长极限点,不断攀登价值巅峰的?
……

乔布斯的故事,你可能已经耳熟能详。但今天,让我们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深入洞察他的人生,一起来探索价值的秘密。

先弄清楚“我是谁”,该怎样融入世界

生而为人,我们时刻生活在价值交换中,满足他人和社会需求,获得价值回报,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这一切,除了少部分通过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等实现之外,最主要、最基本的实现方式,还是职业

职业,正是一种通过满足他人需求获得收益,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社会交换方式。经数千年的发展,人类的职业数不胜数,已构成了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为更好地完成交换,实现自我价值,我们需要了解职业世界的整体构成及价值逻辑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施恩在《职业锚》一书中提出,所有的职业都可以被3个坐标所描述,分别是行业企业职能。因而,一份职业的价值是由三者同时决定的:

职业价值 = 行业价值 * 企业价值 * 职能价值

你可以将其理解成一个三维的坐标系——

你个人的职业价值,是由整个职业价值坐标系决定的,不仅取决于你自己这个点,还取决于你所在的线(职能)、面(企业)和体(行业)。

工作的时候,为什么人们通常都要找热门行业、头部企业、核心部门?为的都是占据职业世界的价值高地。

然而,盲目追求价值高地,却又是不可取的。我们不仅要认识职业世界,还要认识自己。我们要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寻找“我是谁”的答案,了解自己的兴趣、热情、天赋、擅长等等,发现它们在职业世界中的对应信息

这样内外结合,我们才能初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融入世界的初始方式。

下面,我们来看看乔布斯的故事。

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1955年2月24日。

生父钱德里是一个来自叙利亚的穆斯林富二代,生母乔安妮生于一个德裔中产家庭。读研究生时,乔安妮和身为助教的钱德里相恋并怀孕。因家庭反对,两人无法结婚,于是将孩子送给了一对蓝领夫妇养育。

乔布斯的养父保罗·乔布斯是一个热爱机械汽车修理工,养母是一个记账员。两人家境平平,都没念完大学。和同龄人相比,乔布斯的起点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

乔布斯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养父母对他并无隐瞒。有一次,六七岁的乔布斯和一个小女孩说起此事。“这是不是说明你的亲生父母不要你了?”女孩问。小乔布斯如遭雷击,跑回家放声大哭。

世间的幸与不幸常常是并存的。一方面,乔布斯出生即被抛弃,心中有个需要填补的“黑洞”;另一方面,他的养父母对他非常宽容、慈爱。两人认真地告诉乔布斯,他们是特意选择他的,他是特别的。

被抛弃、被选择、很特别,这些关键词糅杂在一起,让乔布斯成为了一个充满矛盾不安的个体,既敏感脆弱,又特立独行,还有着强烈的掌控欲。

对于乔布斯,另一个幸运之处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金山湾区,这里是美国西海岸政治文化科技潮流交汇的中心点。在这里,他不仅见证了摇滚乐、嬉皮等亚文化运动的兴起,还目睹了硅谷的崛起。1971年,从农业社区向微电子产业转型的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被正式命名为“硅谷”。少年乔布斯太阳能光伏电池雷达这些很酷的东西吸引,对科技的热情也被点燃。

15岁时,乔布斯还幸运地遇到了早年最重要的伙伴——沃兹尼亚克。两人都喜欢电子学,也喜欢恶作剧,可谓一拍即合。

和桀骜反叛、但还能力不显的乔布斯相比,沃兹是典型的学霸,早早展露出硬件技术的才华。两个极客少年在一起交流电子设计和摇滚乐,疯狂迷恋鲍勃·迪伦。有一次,他们还鼓捣出一台可以盗打长途电话的“蓝盒子”,用它来大搞恶作剧,甚至冒充基辛格给梵蒂冈教皇打电话

尽管成长在初创期的硅谷,又有着沃兹这样的密友,但乔布斯还是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经历了青春迷茫。只不过,特殊的身世让他的迷茫痛苦来得还要更深重一些,也让他的行为更特异和叛逆一些。

1972年,高中毕业后的暑假,乔布斯开始服用迷幻药,强制性食素。他整天和刚交往的女友厮混,压根不想读大学。当养父母为履行对乔布斯生母的承诺,坚持要他上大学时,乔布斯说那就上里德学院,其它哪都不去。里德学院素以崇尚自由的嬉皮士精神著称,是全美最贵的大学之一。一直经济拮据的父母妥协了,竭尽全力凑到了学费供乔布斯读书。

乔布斯在里德学院继续着特立独行的风格,大多数时间都是光脚走在校园里。他喜欢上艺术课,却不想去上那些必修课,经常逃课。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将主要精力放在心灵觉悟上,并信奉东方精神,尤其是佛教禅宗。

在里德学院晃荡了18个月后,乔布斯决定不再浪费父母的积蓄,回家找了份游戏公司工作。他想打工赚钱,去印度进行一次精神之旅。他说:“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

1974年初,19岁的乔布斯去了印度。他坐着公共汽车漫无目的地游荡,在集市与当地妇女为牛奶掺水激烈争吵,还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剃了个光头。

乔布斯在印度感受到了直觉的力量。在他看来,直觉比西方的理性思维更加强大,可以让他更透彻地看待事,更敏锐地感知世界。

但同时,乔布斯也发现印度比他想象的穷得多,其真实况与神圣光辉之间存在触目惊心的差距。“我平生第一次开始思考,也许托马斯·爱迪生对改变世界作出的贡献,比卡尔·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巴巴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大。”(注:尼姆·卡洛里·巴巴是印度高僧。)

在印度待了7个月之后,乔布斯在秋天启程,回到旧金山。他或许是从印度的贫苦中体会出了科技商业的重要性,于是选择了正在崛起的电子行业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

从乔布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寻找融入世界的方式,是追求价值实现的第一步。

融入世界前,先看清自己。兴趣、热情、天赋、擅长、需求……我们对自己了解越多,也越能明了自身的驱动力,清晰自己与他人进行价值交换的筹码,让自己融入世界更为顺畅一些。

用“点线面体”视角,去认识世界。要用宏观的战略视野,从行企职的维度,去探索和掌握职业世界的价值分布,寻找和自身特质及需求的交集

关注变化趋势,选择进入时机。职业价值坐标系是动态变化的,我们不仅要把握现状,还要观察其变化趋势,选择正确的进入时机,以求“顺势而为”。行业的崛起,往往是一个巨大机会,意味着一个新经济体的上升和新生价值网络的形成。

不然,就有可能像互联网产品人梁宁说的:“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将擅长产品化,向世界交付价值

通过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我们找到了融入世界的初始方式,确定了要进入的行企职,达成了价值实现的基本条件。那么,面对一份工作或事业,怎样才能更好地交换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呢?

你可能会说,努力工作呗,全力发挥擅长。可要怎么发挥呢?

让我们回到那句“价值源于需求的满足”,从用户需求出发。产品,是满足需求的载体。我们所拥有的擅长,包括知识技术能力本身对用户来说,是无价值的,只有变成产品,才具备价值。

因此,想要更好地交换和实现价值,我们需要将擅长“产品化”。用知名商业顾问刘润的说法,就是把你擅长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照用户最能接受的方式打碎、打包、打磨成产品,向用户进行价值“交付”。

不管是有形产品、虚拟产品(如软件、App),还是特殊的服务产品,都需要将产品创造者的擅长产品化。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都应当具备这样的产品思维和产品能力。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每一个人要掌握的底层能力。

我们继续来看那个伟大的产品经理的故事。

乔布斯早年并没有显示出多少令人惊艳的才华,和学霸好友沃兹尼亚克相比,其电子技术并不突出。

可乔布斯却从修汽车的父亲那儿学到了如何通过买卖零部件赚取可观利润,培养了对商业的敏锐嗅觉。那一次,当沃兹做出盗打长途的蓝盒子后,乔布斯不满足于仅用来找乐子,便说服沃兹一起做了100个蓝盒子卖掉,小赚了一笔。虽然这事并不光彩,但“技术天才+商业奇才”的合作模式却由此萌芽。

同时,在际遇和天赋的加成下,乔布斯还兼具极客的技术敏感和嬉皮的艺术敏感,并从印度之行、禅宗那里,学到了直觉的力量和禅的智慧。

从印度漂泊归来后,乔布斯又回到了上一家游戏公司。他早晨冥想,白天去斯坦福大学旁听理学课程,晚上在游戏公司工作(乔布斯吃素食,不洗澡,因有体味被老板安排了晚班),并梦想着能创办自己的事业。

此时,硅谷正在酝酿着一巨大的技术革命。计算机就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长在硅谷的乔布斯在11岁时就见过计算机,留下过深刻印象。1975年,20岁的乔布斯和好友沃兹尼亚克一起加入了一家计算机俱乐部。那里有很多跟他们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围绕着最早的个人电脑雏形——基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的阿尔泰,渴望制造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

阿尔泰不是现成的计算机,只是一套零部件,需要用户自己焊接到电路板上才能运行。它也没有键盘、鼠标、显示器,甚至没有软件。尽管如此,它却点燃了PC创新之火,并激发了沃兹、乔布斯等无数爱好者。

在这样的氛围中,在惠普上班的沃兹凭自己的技术天才,做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Apple Ⅰ。它结合了主板、屏幕和键盘,可以打字并即时回传字符显示到屏幕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Apple I诞生后,沃兹照例没有用它赚钱的想法。依然是好友乔布斯,巧妙说服了沃兹一起开公司。他没有说他们一定能赚钱,而是说这一定会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即使我们赔了钱,我们也能拥有一家公司。”沃兹兴奋地答应了。

1976年的4月1日愚人节,苹果公司诞生。此后,这家新生的公司共生产了200台Apple I,让乔布斯和沃兹挖到了第一桶金

售卖过程中,乔布斯确信个人电脑应以整机形式卖出,才能覆盖更大的用户群体。他决定让下一代的苹果电脑,自带一个漂亮的箱子和内置键盘,并且整合电源、软件、显示器等关键元素。沃兹负责研发,乔布斯提供设想、全力争取资源,在他们千方百计的努力下,Apple II问世了。

1977年4月,在旧金山的发布会上,乔布斯精心展示了Apple II,一炮而红。Apple II真正让很多普通的消费者接触并认可了个人电脑。随后的16 年里,苹果公司共售出了超过6百万台Apple II,带来了每年逾十亿美元收入。它堪称历史上最著名的百亿级“爆款”产品之一,真正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

Apple II是沃兹和乔布斯全力发挥擅长,联手向世界交付的产品。它离不开沃兹令人赞叹的电路板设计和操作软件,同样离不开乔布斯洞察需求、把握机会、整合资源的商业才能,以及高度的艺术敏感和追求完美产品的激情。

是乔布斯敏锐洞察用户的需求,给予Apple II精准的产品定位。他坚信计算机作为一种力量应该电力一样人人都能使用,并易于使用。因此Apple II没有追求高端计算性能,而是以游戏娱乐和简单化办公作为切入点,得了市场的广泛接受

是乔布斯找来了各种资源和人才,极大推动了Apple II的营销苹果公司的发展。乔布斯找到了第三位合伙人迈克·马库拉,他给初创的苹果带来了资本支持和营销哲学,自己也成为乔布斯在商业上的导师;乔布斯还请来了营销大师里吉斯·麦肯纳,他为苹果打造了令人难忘的品牌形象

是乔布斯将沃兹的电路板和其他部件一并打包,赋予其漂亮的外观与不同寻常的精神内涵,并反复打磨,最终创造出一台满足无数人需求的完美机器。他还通过苹果这家企业,将这台机器带给千家万户,开创个人电脑产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价值网络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上市。担任苹果董事长乔布斯身价飙升到2.5亿美元,在25岁之际成为亿万富翁

乔布斯的这段故事告诉我们:

产品思维和产品能力,将擅长产品化,向世界交付价值,是追求价值实现的第二步。

洞察真正需求,找到切入市场的好机会。就像汽车大亨福特不会被消费者“‘要一匹更快的马”迷惑一样,乔布斯说,“不要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一个企业的目标就是去创造那些消费者需要但无法形容和表达的需求。”

把一身的绝技,打包成人见人爱的产品。要从具体的用户群体出发,基于用户在具体场景下的需求,将我们擅长的知识技术、能力打包,整合用户界面友好的产品。

找到合作伙伴,将各自擅长发挥到极致。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事事擅长。无论是打工,还是合伙创业,你都需要突出自己的擅长,和你风格不同、擅长不同的人合作,才能创造出品质更好、市场更大的产品,实现更大的价值。

只有颠覆自己,才可能跨越增长极

说完了价值的交付,再来说说价值的增长。

职业生涯早期,我们找到了融入世界的初始方式,但依然存在可能,这个位置并不太适合我们。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在变化中调整,在试错中成长,让自己的价值不断攀升。

然而,即便是发展顺利,我们的增长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行业和自身的增长极限点。倘若应对不当,我们的事业和价值就会停止增长,甚至走向衰落。于是,企业基业长青梦碎,个体也会遭遇职业动荡或危机

想要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就需要寻找“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理论,是由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的。它是指任何事,从行业、企业、技术到生物个体,其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这一S型的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其中,抛物线的顶点又称为增长极限点。

混沌大学的“第二曲线”

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曲线回落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也就是“第二曲线”。在这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的过程,从而跨越“非连续”的增长周期。

以企业为例,成功找到并切换到第二曲线的企业,就会像腾讯阿里苹果亚马逊那样,能够长期领跑行业,实现持续增长;而未能成功切换第二曲线的企业,则可能像柯达诺基亚,轻则一落千丈,失去江湖地位,重则遭遇生死危机

同样,个体职业生涯需要关注职业价值坐标系的变化,及时找到第二曲线,跨越增长的“非连续”。不然,就很可能在行业衰变、企业没落及自身发展瓶颈面前束手无策,陷入困境。

我们继续来看乔布斯的故事。乔布斯恐怕是第二曲线式增长最经典的范例。

伴随着苹果上市,乔布斯25岁就成了亿万富翁,可谓风光一时无两。不过,此时的乔布斯还远远算不上一个成熟的商业领袖。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5年后,他便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

1985年,IBM公司推出个人电脑,大片抢占市场。而乔布斯助“1984”广告,大肆营销的Mac电脑却因为性能缺陷,遭遇市场惨败。这使得苹果公司的内部矛盾加剧。很多人认为Mac的失败很大原因要归结于乔布斯独断专行的个性、过强的控制欲。因此,当乔布斯和他亲自请来的CEO斯卡利之间爆发严重冲突时,连包括马库拉在内的几个乔布斯深为信任的苹果高层都不再支持他。

1985年9月,乔布斯被撤销了经营大权,被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扫地出门。他称自己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像被人猛击了一样,没有空气,无法呼吸。”这是乔布斯一生中的第二次“被抛弃”,使得他的价值感又跌落到了一个低谷。

这也是乔布斯职业生涯的“非连续”。他被迫离开了原先的价值网络。此后,乔布斯另起炉灶,创办了一家新的电脑公司——NeXT,面向企业教育机构生产多功能电脑。在那里,乔布斯放纵自己的天性,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他做出了一系列炫目的产品,却都遭遇了市场失败的重挫。也正是这些华丽的失败,让乔布斯收获了真正的学习和巨大的成长。

直至1995年11月,沉寂十年的乔布斯才迎来事业的转机。他收购皮克斯精心制作推出了世界首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该片夺得了当年全球票房冠军,乔布斯也机让皮克斯上市,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回报。

一年后,当苹果公司经营不善陷入破产危机时,乔布斯再次抓住机会,重回苹果,王者归来。这时的他,已颠覆了过去的自己,蜕变重生成一个真正成熟和睿智的商业领袖

“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我们认为他们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不久之后,便推出了电视广告及系列平面广告“Think Different”(非同凡想),大胆地将苹果的品牌跟甘地、爱因斯坦、鲍勃·迪伦、马丁·路德·金等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乔布斯心中的偶像,富有创造性,敢于冒险,不惧失败,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这一广告成为史上最成功的广告之一,大幅提升了苹果的品牌形象。次年,乔布斯推出了令人惊艳的iMac电脑,令苹果重获生机。

这一切,只是奇迹的开始,它为美国商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复兴拉开了序幕。

2000年,乔布斯提出将PC设计成“数字中枢“的理念,并先后开发出iTunes和iPod,同时还在租金昂贵的黄金地段开设专卖店大获成功。

2007年,苹果进入手机领域,以革命性的产品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

从1998年iMac,到2001年iPod,再到2007年iPhone,短短十年,苹果的主产品线变更三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第二曲线的切换,一次又一次成功跨越非连续的增长周期。

乔布斯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自我颠覆。

乔布斯曾引用《创新者的窘境》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自我颠覆的必要性:“发明了某个事的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看到它过时的。”乔布斯深知,要做到持续增长,一定要在第一曲线到头之前快速转身。

正是依靠这一次次的自我颠覆,乔布斯让苹果不断跨越增长极限点,将一家濒临破产企业,变成了全美最具价值公司。而他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在这一次次的颠覆中,走上了巅峰,成为“神一样的传奇”。

乔布斯一生至少颠覆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如今,他所创造的电子产品被全世界十多亿人使用着,用于学习、生活、娱乐,更用于创造……他看到每个人脑海中灵感的价值,并帮助他们将想法变成现实。

苹果公司本身,更是乔布斯这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乔布斯的精神、搭建的组织结构、带领大家探索出的工作方法,都成就了苹果今天的价值。他所缔造的这个富有创新精神创造力产品美学的公司,正在继续开创人类的未来。

从乔布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敢于自我颠覆,找到并切换第二曲线,跨越增长极限点,是追求价值实现的第三步。

积极关注变化,力求顺势而变。企业或个体大都会因环境或自身的原因,遭遇增长的非连续。如行业、企业衰落,或是自身发展遇到天花板,甚至因黑天鹅事件遭受重挫。这都要求我们积极关注变化,提升反脆弱性和抗风险能力,并要有直面失败、卷土重来的勇气。

主动颠覆自己,重启增长引擎。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相比起绝处逢生,我们更要敢于主动颠覆自己。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及时找到并切换第二曲线,凭新的增长引擎,重新出发。

永远做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到这里,追求价值实现的前三步,也就是前三个价值法则已讲完。在讲最后一个法则前,我们先来谈一个重要概念——价值观

价值源于需求的满足,因而,对应于纷繁复杂的需求,价值也有非常多的种类。“对你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坚持的,什么又是最宝贵的呢?”人们对于价值的总体看法、评价、态度,就是价值观。

有人在乎精神,有人在乎质;有人看重安全,有人看重自由;有人追求稳定,有人追求变化……每个人都是在各自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价值观受成长环境影响,连接着我们的深层需求。作为生命的重要驱动力,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此外,价值观对于人生最大的作用,是指引我们的选择,尤其是当我们陷入迷茫的时候,当我们难以取舍的时候,当我们随波逐流的时候。

乔布斯素来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他所秉持的信念——“永远做余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正是我们的最后一个价值法则。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对此做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演讲中,乔布斯回忆自己在17岁的时候,读过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他说,从读到之日起,这句话就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好的思考工具,也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

接着,他还说出了那段令人深受启示和鼓舞的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永远做余生中最重要的事”,乔布斯一生都在坚守他的信念,听从内心的召唤,无畏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价值实现

在他的人生晚年,从2009年做完肝移植手术,到2011年10月病逝,乔布斯也将最后的时间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两件事情——苹果公司和他的家庭。

iPad是这段时期苹果最重要的一个产品。2010年1月,乔布斯拖着消瘦的病体参加iPad的发布会,首次阐述了他“科技+人文”的理念:“我站在人文之路与技术之路的交叉路口”。身怀阿拉伯人和日耳曼人的血统,在美国硅谷这样的科技天堂长大,被富于叛逆精神的反主流文化思潮浸润,又推崇东方的极简主义与灵性直觉,乔布斯的人生确实跨界得一塌糊涂。也正是这种跨界,带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苹果新总部——Apple Park是乔布斯晚年另一个重要作品。他亲自选址、参与设计,操持了很多细节。这个耗资50亿美元办公大楼,就像一个降落在地面上的飞行器,富有梦幻感。“这将是一座这个星球上从未有过的美丽、科技、磅礴、环保的巨型建筑。”尽管它造价昂贵,堪称世界之最,但乔布斯坚信,在这座楼里工作的人们,必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除了在苹果的工作,乔布斯把剩余几乎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妻子劳伦娜和四个孩子。他身世特殊,早年的情感生活饱受影响,一片狼藉,直到遇见了劳伦娜。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乔布斯的家庭给了他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给了他所需要的爱和陪伴。

2011年10月5日,留之际的乔布斯久久凝视着家人,最后目光越过他们看向远方。“Oh wow,”他说,“Oh wow,Oh wow.”

这是他留给人间最后的话语。

乔布斯和价值法则的故事讲完了。

这是“寻找人生飞轮”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写作本文的过程,我长久地沉浸在乔布斯的人生故事中,时而激赏,时而叹息。

就像乔布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漫长的寻找自我、艰难的实现自我的过程。

我们都曾经迷茫过,苦苦寻求过“我是谁”的答案;
我们都有自己的伤口、软肋,感受过痛苦、孤独,仿佛是世界的边缘人
也许被漠视被抛弃被遗忘,也许在重压下步履维艰,怀疑过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有过高光瞬间,也有过至暗时刻,昨天在云霄,今天又在尘埃里;
…… 但只要在世间一天,我们就有寻找自我的自由,就有实现自我的权利

世界是如此宽广,朝我们敞开,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世界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舞台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只要我们学会用双眼观察趋势、寻找机会,用心去同理共情、洞察需求,用双手去做出产品、完成交付,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方式;
只要我们敢于颠覆自我,重新出发,我们也将会在时代的浪潮前,一次次跨越极限,让增长持续不息;
只要我们将每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永远做余生中最重要的事,我们也将会不悔自己的一生。

从热爱,到擅长,再到价值,我们也终于完成了“人生飞轮”的闭环。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一路的陪伴。

愿我们都能被爱被需要,拥有对存在的确定感,找到让生命发光的力量,
愿我们用专注、激情和全力以赴,为自己得尊严和自信财富与荣耀,
愿我们在世间留下痕迹和回响,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曾经来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6 +1
沈浪

作者介绍:沈浪,生涯咨询师、职业发展管理师,自由写作者,前上市公司内刊主编,微信公众号:梦旅人俱乐部(ID:neo2666)。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