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费用资本化处理其实是一场错误的游戏!

(一)

我认为,费用资本化处理其实是一错误的游戏。费用就是费用,费用怎么能够记为资产呢?可以说,所有的费用都是为了更好的产出,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是不是所有的费用都应该进行资本化,记作资产。

费用资本化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要说有道理,那只能说是有做假账的道理。比如乐视网2011年至2016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保持快速、稳健的增长,这中间主要的功臣就是因为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公司把这块花的钱全部费用化,那么,公司的净利润则在2011年之后一年不如一年,到最后几年已经出现大幅的亏损

没有费用资本化的话,是不是可以避免出现“贾跃亭事件”。再说,最近的“商誉雷暴事件”,不就是将收购时多花出去的钱,还作为“商誉”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招展吗?它好看吗?其实全是披着资产外衣的费用。

杨家将yjj2015:费用资本化就是自己骗自己的。

马靖昊:费用资本化是用来骗外人的,骗不了自己。

春后小雪:问费用是资产,不如问利润按啥分段,比如年利润是一年利润,为啥不是五年利润十年利润?为了配比出一年的利润,但费用未必自动一年划分,所以只好人为划出一年的费用,剩余部分等着明年与收入继续相抵,剩余部分就叫资产,资产本质是还没有变成费用的未来费用。

马靖昊:请思考下配比原则合适吗?我认为,配比原则看视科学,实则既不科学也没必要。

(二)

如果公允价值准则是魔术的话,那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简直就是巫术。比如一家上市公司去收购一家企业,被收购方在被收购时的评估价值为20亿,然后双方通过收购方案以30亿来完成交易,那么多花出去10亿的部分就会被记为商誉,仍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美其名曰看好被收购企业未来的成长。

其实作为商誉的这部分溢价支出应该是费用,需要直接计入企业当年的利润表中,这样,只有那些收购方的利润强大到足以承受这一块溢价费用的企业才会去考虑并购,这一方面规范了商誉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并购行为,而不是如同现在这样,都先记入到资产负债表中,然后再进行所谓的“减值测试”,这不是糊弄人吗?

九魔49614:人家本身目的就不是正儿八经经营,就是为了通过上市后高溢价收购关联方资产,将上市公司的钱转移到一小部分人手里。前几年流行的影视上市公司收购影视明星临时设立的各种所谓工作室,就是这种套路,所以说,本朝娱乐圈,不仅淫乱,而且贪婪。

注册会计师大曾:商誉是无形的,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是有形。这叫套现于无形,跟杀人于无形一样厉害。 马靖昊:上市公司的商誉已成为套取资金黑洞,比利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套取资金更为疯狂。

关中鸣大爷:马老师净说大实话。

T-田大侠:这么搞人家就没法玩了。

匹夫编户之民石永锋:花的钱就是支出,赚的钱就是收入,一减就是利润,不明白有什么好讲的。现在那套会计方法完全就是糊弄人呢。

(三)

商誉减值的测试过程】嘉凯城将收购明星时代影院所产生的近3.5亿元商誉计提了2.6亿元的减值准备,其减值测试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数据公司对于明星时代影院未来现金流现值估计不足1亿元,而除商誉以外的账面价值仅1190万元,而商誉却高达3.49亿元,为账面价值的近30倍,超过现金流折现价值的3.5倍。

(四)

会计本来就不应该象现在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这样复杂,它就是用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应该是账目越简单、各种技术用的越少越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一旦加入了“公允价值”、“估值”等会计技术(比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会计很多时候就复杂到甚至于很熟悉企业业务的管理层都看不懂报表了。这样编制出来的报表有什么用呢?不客气地讲,这样的会计技术就是专门用来做假账的!

亦蒲资本:马老师这话太接地气了!所谓“四大”“高盛”“摩根”之流,不过是把控话语权来“收割”别人而已。

马靖昊:比如商誉就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韭菜”。

(五)

我一直说利润不是东西,因为在现代会计制度下面,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企业要做多少利润就可以做出多少利润,通过“洗大澡”等手段,企业要做多少亏损就可以做出多少亏损。经常通过做账方式调节利润以规避戴帽风险的企业,财务报表上也一定能够看得出来,比如那些一年小赚,一年大亏交替进行的上市公司,基本就是通过“洗大澡”方式做出来的。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业绩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波动规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8 +1
马靖昊

公众号|马靖昊说会计 (ID:majinghao920)财政部新理财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财会月刊》、《财会信报》特约主编,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