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你为什么总有忙不完的活?

今日话题 ~

“救火”

01

当马路上呼啸而过赶赴救火的消防车时,伴随着令人紧张的警鸣声,可以想见火灾现的紧迫、危急和忙乱。

只有到真的发生火灾,而且火势危急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会拨打消防队的紧急电话寻求帮助。

可想而知,在接到报警的那刻,消防队里的气氛是多么紧张,消防官兵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穿戴完毕,上车出发。

02

救火中的安全防护,路途中的安全须知,这些被培训和训练了无数遍的技能,在那个紧要的关头,居然会出现大的纰漏。

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不少消防队员是死于奔赴火场时的交通意外中,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原来是坐在车上的消防队员没有系好安全带

难道消防队员们不明白系好安全带的重要性吗?

他们当然知道。

但因为任务紧迫,时间宝贵,这些重要的自我保护举措居然被放置在了“管子”之外,被忽视了,乃至消防官兵们为此一次又一次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

03

组织里,在生活中,不少组织的领导者和个人正充当着消防队员的角色。

他们有永远也忙不完的活,永远也救不完的火,每天都紧张的扑向现实中的“火灾”现场,扑灭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火势。

却从不愿花时间思考: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如何从系统结构的角度防范火灾的出现?

在他们眼里,最重要,或者唯一重要的只有——救火!

于是,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下,组织里火势不断,人们不得不跟着手忙脚乱的四处救火,疲惫不堪。

每次却都是这边的“火”刚扑灭,那边的“火”又燃了起来。

04

作为一个个体,不少人也长年过着类似消防员的生活。

他们不给自己做人生规划,不设定目标,不为明天的生活制定一步步可实现的步骤,并采取行动。

而是过一天算一天,抱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使自己长期处于落后一步的态。

关于救火型组织,《稀缺》的作者介绍到:

组织学专家罗格.博恩和拉姆钱德拉.贾库玛认为,救火型组织有几条共同特征:

第一, 这种组织“问题太多,时间不够”;

第二, 这种组织会解决紧迫问题,但对于非紧急事务,无论其重要性有多高,都会被搁置;

第三, 这种行为会导致层叠效应,致使要去完成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

05

简言之,他们的时间都用在扑救火灾上了,要忙于应付四处不断冒出来的新火焰,却没有人为此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问题永远太多,时间永远不够用,组织里从上到下永远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做规划,没有时间制定行动方案和步骤。

任务总是那么急迫,时刻处于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

06

那些真正对组织未来最重要的事项,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无论有多么“重要”,都会被搁置,而且极有可能会被无限期的搁置。

直至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务,最后以既重要又紧急的“突发状态”呈现,紧急到必须马上应对的境地,人们才会再重视它,并采取灭火行动。

于是回到了救火的态。

火为什么会燃起来?责任人是谁?下次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

从没人去追问。

人们认为火势既然已经被灭下去了,那么好吧,咱们赶去另外的地方救火。

于是任务叠任务,任务越堆越多,等待要完成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直至不堪重负。何谈余闲?

没有余闲,就极有可能做出重大的,却是错误的决策

07

人们该怎么办呢?

坐视救火的状态持续下去吗?

当然不是!

救火型组织需要一个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稀缺》的作者告诉我们:

组织“赘肉”一点一点地被削掉,随之一同被带走的,还有余闲。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很希望能拥有一位干将,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能超脱于每日的管窥心态,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余闲。

他所关注的问题,不是今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是明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又会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

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的人们,不会向未来的项目资源,并因此耗尽余闲,将组织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

08

每一个组织,尤其是处于救火态的组织,急需这样的一位干将,他的主要职责不是为组织省钱,而是带领组织脱离管窥心态。

他不仅关注“管子”内的事项,更关注“管子”之外的重要事项,把握好之间的平衡,并确保组织有足够的余闲。

只有拥有足够的余闲,决策者才可能做出对组织长远更有利的决策

这位干将需要关注明天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预判突发事件对组织的影响。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力求将突发事件对组织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09

干将的存在,确保了组织不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

向未来借用资源,对组织、对个人都是成本很高的一种生存方式,会带来很大的带宽负担。

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会耗尽组织和个人的余闲,最终步入带宽的陷阱,陷入稀缺

使组织和个人进入非常低效的能量循环。

因此,不论经营企业,还是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救火”都是应极力避免的一种状态。

  • 版权声明:本文为杨柳君原创文章,来源微公号:柳君说(y823021823)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7 +1
复制成功
领导力  管理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