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年,是树木被加粗的年轮。
30岁,是被着重标记的年岁。
古有三十而立,今有三十而事业有成、三十而有房有车、三十而年薪几十万、三十而已婚已育……三十岁除了用作记录年岁外,还被我们赋予了更多意义。
30岁如此特别,于是很多人都选择在30岁左右,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书。33岁,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记录了自己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文字中透露着她初步成型的性格。33岁,白岩松出版的《痛并快乐着》中,同样讲述了他对前30年人生的回顾,从大学毕业分配工作,讲到了新闻人日常的点滴,以及自己的爱好、理想、家庭。
撒开了18岁的缰绳,做了10年自己的主,将大人世界的道理浅尝一遍,攒下了自己的第一波感悟,开始有了输出的冲动。30岁,每个人都想说点什么,我也想说点什么。
好几年前我就开始设想这一天我会说点什么。《我是如何在30岁到达年薪百万的》,《30岁,我们仨》,《30岁,幸福了吗?》……所有的设想都在30岁真正到来时丢掉了悬念,我没有年薪百万,我还是我,我觉得挺幸福倒是真的……从镜子中,我看到了30岁自己的真正样子。
这一刻,兴奋反而减弱了,焦虑也减弱了,就像是一条绳索,我曾经刻意的将某处拎的很高,整条绳索都被绷的很紧,当我慢慢将这个点放平到起始位置,整条绳索恢复了松弛状态,自然向远处延伸开来。而此刻,我只想用最简单的形式,最朴实的文字,去真诚的感激这10件过去10年中发生的事情,因为它们,才累加成了现在的我。
2
1)选择了北京
10年前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选择了北京这城市,当我看到老家的同学都选择留在了杭州、上海,起码是家附近的南方城市,我就后悔当初的决定,几次想打包回去复读,重新再选一次,直到后来有了考研回浙江的想法,我的情绪才得以安抚。没想到一留下,就是10年。
10年后的今天,我最感激的事情是当初选择了北京这座城市。这里是有趣的灵魂、丰富的物和事、遍地的机会和自由的选择。曾经我认为“离家近”是选择城市的唯一理由,现在我认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外在与性格,选择城市其实是在选择一个愿意相处的朋友。而“离家远”的担忧,会被不断提速的交通工具和远程办公技术慢慢吞噬。当和父母同住在北京家中的时候,我发现有些问题也并不是无法解决。
对北上广和家乡的选择,是经久不衰的辩题,无法辩明的原因是很少有人用平分的时间同时体验过两种生活,没有经历过也就没有评价的权利,我唯独能给自己一个交代:留在北京我从未后悔。
2)出国的那两年
和来北京一样,出国这个选择同样是意外而为之,我没有为之精心准备过。但是出国这个结果是好的,我总结了出国的那两年,对我带来的三点好处:
1. 感受到世界很小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对物理距离的最初感知。
小时候,在我对距离的感知中,从我家到外婆家,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还没到外婆家,我已经睡的趴在了妈妈的后背上。上大学后那个回家的暑假,我为了健身从外婆家走回自己家,不过1个多小时。那时我心中感知的最遥远的距离,已经换成了从北京到浙江,G打头的高铁还未问世,Z打头的直达车要坐上将近15小时才能家。希望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最大的原因是这15个小时屁股的酸疼。
直到我体验过在飞机上的一日三餐,我心中对距离的感知才被进一步放宽,寒暑假不再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而是往返于两个国家之间,我开始习惯这种距离,并且不再为之恐惧。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束缚,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束缚会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起到作用,出国将我心中的地理界限打开到更大,我之后工作中的很多次选择,在地域这个唯独上,都变得更加自由。
2. 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每个中国学生,都在国外第一堂课过后,有着深深的感触。课堂上,外国学生频频举手,滔滔不绝,手舞足蹈,段子扯的没完。中国学生与老师四目相对时,不自觉低下头去,很少主动表达,回答问题就真的是在回答问题,一句句都是点到点认真作答。
文化同样是束缚我们的绑带,只有看见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才有足够的素材去比较和判断,然后有意识的调整改善自己。
3. 拥有了一块不算太硬的敲门砖;
很多人都将出国称为“镀金”,但其实这层金不是万能的。回国后我才发现,我能做只是如何用手上的这块砖敲开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坚硬的门,之后迭代手里的砖,更换想敲的门,一步步发展和变化。
而每一段经历都有变现的机会,我相信海外的经历存在敲门以外的价值,只是变现的时间和形式,并不全由我们控制。
3)尝试了一些不同的行业
我曾经因为30岁前更换了太多个行业而困扰,我没有一个深耕的领域,至今还未混及管理岗。但是,平铺不同的领域,和深耕某一个领域,是两件短时间内无法并存的事情,既然无法同时选择,就无法考量哪个答案更好,想想,也就释怀了,只能问问自己,目前的状态会否后悔。
答案是不后悔。
行业和行业之间的界限有如国界,如果在一个国家生活的久了,本国的气质和风格会融入血液,甚至改变样貌、谈吐、思维方式、处事习惯,久而久之成为了一道屏障,无法再跨出。
我做过的所有工作中,我看到需要紧密follow进度的岗位,会让人变得爱push;需要频繁沟通的岗位,会让人不自觉的使用沟通技巧;需要用到创意的工作,会让人不自觉的想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需要漂亮履历才能加入的岗位,浮着一层薄薄的焦躁之气。
我很满足于我的气质并不属于某一个行业,但又属于好多个行业,特殊的我自己,可以更融合的做一些事情。
4)喜爱上了互联网
2013年初,我面试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对方问我想要做的行业,我说快消、零售。总之是要我能懂的行业。对方给到的答案是:只有互联网团队缺人。我说可以,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我实在对互联网无感,互联网就是打游戏对吗?BAT是什么鬼?代码,光这俩字就让我头疼。我又一次被天意强行按入了互联网行业。而惊喜才刚刚开始。
第一道惊喜是我发现每个行业都是类似的。
只是核心业务不同,但公司层面都有着相似的运转模式和人员构架,连出现的管理问题都是相似的。将一个行业拆解开后,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快速拆解其他行业。我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啊?我不喜欢这个行业耶。为什么不喜欢?我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他们做的东西我没兴趣。在这件事上,我明显的长大了。
第二道惊喜是互联网将我的职场贯穿成一条线。
入职之后,当时的Boss让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浪潮之巅》,IT行业的兴衰沉浮100年,让我像认识一个朋友般走近这个行业。外表看来,这两年我踩着的是人力资源咨询的节奏,但实际上,我踩着的是互联网行业的节拍,到后来的创业做互联网公司,在管理咨询公司里做TMT项目……互联网是我凌乱的职业路径中串起来的一条线。
第三道惊喜是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件惊喜的事情。
互联网是个工具,基于此,我们优化了生活和工作。而从互联网开始、到自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将作为底层功能,去贯穿我们所有已发生、待发生的巨变。提前与互联网亲近,它也将不断回报我们以更多更大的惊喜。
5)体验了创业
创业是一道河流,将创业者和不是创业者分隔两边。
不是创业者,即使满脑子是创业的念头,撸着胳膊信誓旦旦要过河创业,依旧不是创业者。只有跨到河对岸,才能真正开始接收来自创业的馈赠。
很多人说,创过业的人就停不下来了,但是并不了解为什么会停不下来。因为创过业的人就拥有了“开创”的方法,从0到1、MVP验证、迭代思维都是对创业者最基础的锻炼。在生活于工作中,每当嗅到一丝机会,或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创业者会很习惯性的想要去搭个模型做做看,从想法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是很轻很迅速的。我觉得创业可以和PPT、Excel、SQL语言等,并列成为一项技能。
6)认识了自媒体
每个自媒体人在做自媒体初期,都会想写一篇文章关于《我为什么要写公众号》,正文内容总结为一句话:我要开始自嗨了,才不管你们想不想看。写公众号的过程是不断转变视角的过程,换位思考可以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好的得到锻炼。
写完五十篇以上的文章,有些话题会不自觉的再次出现,反复出现的话题反应着作者个人的经历和观点。文章越写越明,明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看看自己总说些什么,总批判些什么,有没有钻了什么牛角尖,有没有局限在什么地方了。
自媒体人沾上了一点媒体的边儿,所以自媒体人也都很关注热点新闻,阅读多方评论,最后提取自己观点。你与这个世界的接触点正在变多,你关心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各种热点事件,而当这些事件在笔下被刷过一遍后,脑中的记忆就会加深。所以,自媒体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总能比一般人想起更多的事。
7)为自己努力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欲望池子,有些欲望的的泡泡会咕咚咕咚冒的特别活跃,这些泡泡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钱、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名、是家庭、是稳定、是安全感、是爱情、是自我实现……只要不满足它们,它们就会一直在心底挠骚你,痒不可耐。除了合理控制欲望,我们还应该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实现需求。
职场逆袭的结果,已让我明显从中受益,但我更感激的是逆袭过程中掌握的方法。如何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搜集信息,管理行动,安排时间,有效表达,快速反应……而当我用了所有的方法,成功实践过后,你除了验证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获得了信心,你开始相信很多的低谷是有可能被改变的,很多的目标是可以凭借努力去实现的。
8)养成了这些爱好
20岁到30岁间,我培养了两项新的爱好,一是舞蹈,二是阅读。
在跳舞的过程中,你的表情、肌肉形状,肢体习惯会暴露你的性格,我的易紧张体质,略带矛盾的性格都在跳舞中清晰可见。跳舞最神奇的地方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去识别,而是帮助我们去改变。当音乐响起,你闭上嘴巴,完全用身体表达,你所有思绪都被锁进节拍里不容发散,这时候只剩下纯粹的快乐了。每周出差再忙我也会飞回北京去上舞蹈课,因为那是一周最快乐的3个小时。
看书是对有限生活的无限补充。世界的角落,历史的片段,思考的角度,人性的不同……我很难想象如果生活只剩下一个切面,该少了多少趣味;我很难想象如果我没有看书的爱好,出差路上的几小时,睡前的一小时,我该用什么来填充,朋友圈吗?
9)尚未结婚
网上流传过一篇很热门帖子,一个大二女生写下的“30岁前结婚”计划,其实很多女生都在大学时订过类似的计划,我也写过,一些关键节点比如要28岁结婚,在大家的计划中都是雷同的。
恰巧按照计划节点走的人群,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只会在曾经的计划书上打勾表示完成,不再考虑。而尚未结婚的人群,倒是有了机会去重新思考爱情和婚姻,去思考18岁那年写下的计划书到底依据什么。爱情不能控制,结婚可以控制,当我们不愿意降低爱情的成分时,我们便无法控制结婚的时间。我们可以让自己做的更好,不过分挑剔,不过分将就,更勇敢,更坦率。但除此之外,我们真的无法控制能不能遇见他,以及结婚的时间。
那么,我们只能做到,在一个人的时候,要幸福;在两个人的时候,分享两个人的幸福;在三个人的时候,体会三个人的幸福,而已。而当一个人要面对不知所谓的规则,催促的言语,以及内心的不确定时,我们需要一股力量的帮忙,这股力量不能是其他的,只能是我们真正过的好。所有无法抵御外界压力,背后的深层原因都不是恶势力太猛,而是我们自己过的不够好。
10)拥有了这些朋友
在我生活半径不过学校周围几公里的时候,我无法猜到10年后我到别地出差,竟然都能有三俩本地的好友可以出来小聚。老同学老朋友在岁月的沉淀下变的更老,哦不,更亲。每一份工作中的同事,每一个项目上的客户,创业路上的小伙伴……新鲜的朋友带来新鲜的朋友圈活力,而时间又在人群中筛选留下最默契的,最臭味相投的伙伴,继续一起走接下去的路。
我第一次跳槽空窗3个月的孤独期,没想到阿宝会意外的在那段时间来到我们家,陪我度过最熬人的起步阶段,我答应阿宝以后一定要让他的一辈子和很多狗不一样,有很多人认识他喜欢他,然后阿宝姐的后台现在经常有人呼唤阿宝出现,加起来,该有万把来人知道阿宝是一只无敌可爱又蠢萌的比熊吧?
10年前,我从未想过10年后的今天,我叨叨写下5000多字,会有来自不同地方,从未谋面的你们耐心阅读。我也从未相信我会和很多我的公众号订阅者成为好友。几个月前,有一位在浙江的朋友告诉我她换了一份工作,去了上海,一切重新开始,有时间约饭。有一位广州的朋友分享给我看她最近看的几本好书以及心得。有一位上海的从事教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了她改变发型后的第一张照片,问我美不美。有好几位朋友,看到我每篇文章中插入的音乐,猜测我也是轻音乐和民谣的爱好者,平时会分享他们听到的好音乐给我,我们从不说很多的话,但我加班到夜里听到这些音乐时,就觉得特别温暖。
3
过去10年,每年的生日我都会收到永远18岁的祝福,但是今天我想说,今天就是我的30岁生日。30岁,没什么不好。
18岁那年,我正沉浸在高考的紧张和压力之中,那是一段每天有夜宵吃的日子,因为有夜自习。我们每天忙到深夜,却不知道自己这么忙到底是为了什么,老师和家长不断的给我们画饼,所有的饼都没画清楚,我勉强接受的一个饼就是,努力过后大学4年就可以彻底放开了玩耍。但是为什么我不能从现在就开始玩耍呢?于是翘课就成了生活中最美丽的点缀。18岁那年有操场,有Walkman和心爱的卡带,还有我努力想销毁的身份证照片。回想起来,简单、青春、活力、纯粹。是我对18岁的总结。
30岁与18岁,最大的区别在于自己开始对人生掌舵,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自己开始把握,行进中的每一帧画面是更清晰的,而且最重要的是,30岁的我比18岁那时要好看多了。我喜爱18岁,也同样喜爱30岁。
白岩松在30岁时写完《痛并快乐着》时隔10年,在40岁写的自传《幸福了吗》一书的末尾写道:十年前希望今天更犀利,更言无禁忌,更能在行笔中自由地呼吸,我必须承认,与十年前相比,实现了一些,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还在于内心勇气的增长。十年后,又会怎样?
我也想着10年后再看看这篇文章,实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我希望在10年后的文章中可以加入几段全新的故事,可能关于某段新增的海外求学经历,可能在公司做到更高的职位体会到了现在体会不到的痛和快乐,可能辞职了做了个自由职业者,可能想聊聊30岁之后找到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我希望我的性格更自信、果断、淡定。
可30岁的我又如何能设想到40岁自己的模样呢。
30岁的肯德基爷爷,和炸鸡一点关系也没有。
30岁的罗琳和第一任丈夫离婚,成为了单身母亲。失业,没有收入来源,她认为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那段时间,罗琳正在创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后写了5年,多次投稿均遭到拒绝。她患上了抑郁症,甚至想要自杀。
30岁的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一年后,他跳槽到施乐公司做推销员,每天打50个推销电话,在曼哈顿城从第42街跑到第48街,从东河跑到第50大道,登上每幢写字楼,敲开每间办公室的门。上街陌生拜访,并凭借这份工作还清了大学学费的贷款。
30岁的曾国藩,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很平庸的人。
30岁的王健林,还在军队里当兵。
30岁的马云,创办的海博翻译社还没开始盈利。
30岁的齐白石还没确定绘画是自己的事业。
40岁的谜底,只会在40岁时揭晓。
qwq
2017-11-29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