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金三银四跳槽季,好工作的神技能都在这里了

  • 文|七芊

人们在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迷茫感。不管是工作5年以上的精英阶层,还是工作0-3年的小白,都是如此。

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找工作,到底要做什么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人们最常见的错误思维是从自我出发,用一些功效比较低的心理测试去发现自己探索自己。

相信我,这些效用不大的探索只会让你在短时间获得类似于鸡汤的作用,看似了解了自我需求,可是长远来看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完美职业本身是社会需求和人自身思维性格的结合,人们就算用尽去发现自己,对于社会岗位却一无所知,是无法找到理想的职业的。

这个道理类似于,市场上有萝卜西红柿牛油果,你都不喜欢,而你通过自身的自我分析觉得自己一定是最喜欢一种叫“yizi”的水果。可是市场上没有这种称之“yizi”的水果,你也不知道和它味道相似的水果到底叫什么。

这就造成了自我认知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越是进行深度的自我分析这种脱节的情况越是严重。

所以可见,百分之百符合你理想的职业多半是创造出来的,而非寻找出来的。沉浸于自我分析多数得到的都是模糊的职业幻想,而非市场上真正的需求和实际的岗位。

如果你想寻求工作,而非创造工作,就要摒弃从内向外的逻辑思路,而是要从外向内进行。

先去了解外在社会到底有哪些岗位,你热衷的领域里到底有哪些岗位,再去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性格去选择,是比较节约时间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我率先提出找工作的逻辑是“行业-领域-类型公司-岗位”这样的信息逻辑圈定模式。

然而,在2017,2018年我做近千位咨询者的咨询工作,三分之二以上的咨询者都通过这套方法精准地锁定了自己的工作发展方向。

如何践行这套思维逻辑,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1、确定行业:行业=工具+领域

找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找公司,也不是找岗位,而是找到一个行业。 找公司会有很多弊病,比如找工作的时候只瞄准大厂,大公司,不管这些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否是向上发展的,这些业务线是否是适合你的,认准一个公司就想去,这样造成的折损是难以想象的。

我的咨询者很多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他们在过去读书时代都曾是人中龙凤,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思考过就业行为的目的,想都没想就进入到一家看似不错的公司,然后一干五六年,等到想要转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有的人选择了好的公司,却是没有什么发展的业务线上消磨,有的人发现自己在大公司工作几年,其实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根本没有积累起核心技能,出去也不知道干什么。

这些都是不区分行业,盲目选择公司的恶果。知名企业但却不适合你的工作和业务线,会让你身在光环的假象之中自我消磨。

同样,只认准岗位也有很大的弊端。

上,职业是有“贵贱”之分的,但是职业精神没有。也就是说有的岗位就是先天就是比其他工种工资要高的,因为市场稀缺做这些事情的人。

这条定律暗示我们,职业的岗位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行业变化不断地在更新迭代。

比如,之前互联网非常火的岗位新媒体运营,在2014年可以说 是同类型文职岗位里薪资的佼佼者,可是随着做的人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普及,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了。我所从事的品牌公关在2016-2017年非常火爆的岗位,一般只有知名大企业才会开设这样的岗位,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跌落,企业没有那么多预算去做品牌业务,目前这个岗位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岗位用户增长。

从你读到这里的时候,很多新的岗位又已经产生了,同样很多岗位都在日渐“过时”,按照大众熟知的岗位或者我们认知中的好工作去选择的话,我们获得的往往是那些“过时”的岗位。

这就是为什么就业艰难的问题所在,因为求职者和市场需求之间总是有信息差。

因此,我们要去寻找的是适合我们的行业里,向上发展的新兴岗位,这样的岗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有前景的工作。

所以找工作这个事情上,我们最先需要确定的是我们到底要去什么样的行业。

确定行业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 第一种方法是,浏览一些综合性的网站,比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都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行业的分类。
  • 第二种方法是,关注类似于拉勾网,脉脉,领英,在行,Boss直聘网站上的行业报告白皮书
  • 第三种方法是,关注行业媒体自媒体。比如如果你想从事文化娱乐行业,关注类似于三声,娱乐资本论,综艺报这些行业媒体和自媒体就会有很好的指导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工具+领域。

也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行业,工具只有和领域放在一起才是行业,互联网娱乐是一个行业,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行业。

教育行业不是一个行业,教育是一个工具,教育—K12教育是一个行业,教育—知识付费,教育—留学教育,是一个行业。

金融行业也是如此,金融是一个工具,金融证券是一个行业,金融投资是一个行业。

先通过搜集信息了解行业的概念和具体的细分领域,才能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行业。

而行业确定下来,才能够为后续进什么类型的公司,做什么样的岗位奠定基础,缩小包围圈。

我当初就是通过信息搜集和面试的方式,大量了解行业,最终排除掉了一些不适合我的行业,比如教育中的日文教育,英文教育,互联网体育互联网汽车等等。最终确定了要做互联网读书这个行业

确定下行业领域之后,我的职业可选范围又缩小了,焦虑少了很多。

就此得出,找工作从行业的包围圈到领域的包围圈,可以有效减少人在选择面前的无助。

2、确定类型公司:类型公司=盈利模式

确定下行业领域之后,就要研究这个行业里的公司了。一个行业不是所有类型的公司都适合你。 。 可以通过检索“行业+领域”的方法,下拉出公司名单,自己根据公司的盈利研究总结他们属于哪一类的公司。

比如我搜索“互联网读书”,就会出现很多相关的公司。

我把互联网读书行业分为:出版公司,文化公司,版权公司,影视公司,平台公司等。

出版公司就是靠出版作品售卖进行营利,是国企,文化公司是靠出版+营销进行营利,私企居多。版权公司是通过贩卖作品相应的版权进行营利,影视公司是靠制作影视作品进行营利。平台公司是靠聚合作品,吸引流量,广告变现和用户付费进行营利。

一个分工下找到1-3家大公司。去研究每家公司的结构岗位分工,从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岗位。

然后通过面试去检验这些公司是否是适合我的,比如真实的业务内容,企业文化

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你屏蔽掉大量不适合你的公司和岗位。

比如一家出版公司你觉得不适合你,极有可能所有出版公司都不适合你。因为人的思维是所在业务和环境改变的,接受不了一种类型公司所树立起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往往代表同类的你也不行。

3、确定岗位:

针对公司进行岗位了解是在建立对行业的整体认知,大体步骤如下:

  • A 检索公司名称,查看在招岗位。
  • B 针对公司研究岗位。

每个公司的组织架构不同,岗位名称不同,即便叫着相同名称的岗位在不同公司也可能是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比如我想做的是一个业务中的核心岗位,所以选择了市场部门的岗位。市场部门包括媒介Pr活动策划品牌公关,商务等。

要了解的是这些人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做什么,在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点的公司他们在做什么。

最简单的媒介岗位,在科技领域和在娱乐领域,对接的媒体都有很大的差距,在业务线上的市场部和在公司层面的市场部也有很大内容方向的区别。

你可以通过岗位招聘信息Job Description)和咨询做过这份工作的人及猎头,确定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

  • C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与岗位相匹配,过滤掉差异过大的岗位。比如你要在视频领域发展,自身文案能力比较好,和后期制作等岗位可能就不太匹配。如果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岗位,尽可能先去学习。

我通过对不同岗位的信息搜集,与自己的能力、预期进行匹配,最终选定了互联网视频行业平台公司品牌公关的岗位。。

我在抖音第一次分享这套细化思维的时候。很多人在下面留言说,他们如果可以搜集的这样细致全面,那就不存在职业问题了。

而我恰恰想说,大部分人的问题都是宁可焦虑懒惰也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宁可在焦虑过程中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愿意通过信息的搜集去做一个好的选择。

一个能够搜集到如此细致信息的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好一个好的职业决策,不会在过程中反复摇摆。

在ta未来的职业选择之中也会因为这项举动而收获更多。

  • 图片:全景视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1 +1
七芊职场物语

作者:七芊。职场专栏作家Linkedin,智联,插座学院等多家职场平台邀约专栏作家,国内多家媒体访谈撰稿人,前搜狐视频市场公关经理,关注职场中的态度人与有趣事,分享实用的职场学习信息,微博@七芊,微信@七芊职场物语(qiqianwuyu)。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