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何让你的直觉越来越准?看这一篇就够了

01.你相信直觉吗?

你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汽车的呼啸声,你头皮一阵发麻,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赶紧往路边一闪。

还没等你站稳身子呢,一辆失控的面包车就从你身边冲了过去,然后撞停在前面的防护带上。

你惊魂未定,更不清楚你是如何知道要赶紧闪到一边的。

但凭着这个莫名其妙的直觉,你成功躲过了一劫。

事隔不久,你看到了一支股票,一种莫名其妙奇妙的感觉又上来了,你预感这支股票一定会大涨。

出于对自己直觉的自信,你将手上能投的钱都买了这支股票。

但不幸的是,这支股票不但没涨,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反而跌去了一大半。

同样都是直觉,为什么第一个直觉那么可靠,第二个直觉又这么不可靠呢?

02.两种直觉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的划分方法,我们的直觉从可靠性程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种:

① 由专业技能引发的专家直觉。
② 由启发法引发的偏见直觉。

▼ 1、专家直觉

专家直觉是一个人经过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最终在大脑里形成了心理表征,一旦碰到类似情境时,大脑就能立刻调出大脑里存储的表征,自动得出结论。

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仓储管理专家,在咨询客户仓库里走一趟,就能靠直觉得出客户仓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流程不合理,还是仓储人员的选用有问题。

专家之所以不需要经过缜密分析,就能靠直觉得出结论,核心就在于他已经在大脑中存储了关于仓储问题的大量心理表征。

一旦他走访的仓库与大脑中某几个表征的线索相似,他就能快速调出这些表征,并进一步验证对照,最终得出直觉性的结论。

▼ 2、偏见直觉

偏见直觉是比专家直觉更广泛存在的直觉类型,我们每人每天都在大量地运用这种直觉方法。

常见的偏见直觉主要由下面四种情况启发诱导的:暗示、锚定、替代性、可得性

① 暗示

暗示是指文字、语言或动作会影响你的想法和感觉

比如,你刚看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词汇:奋斗、拼搏、使命必达。

这时老板让你反馈某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你很大可能就会乐观估计,将实际要2个月完成的任务估计成1.5个月。
相反,如果你是看了一些负面情绪的词汇:艰难、畏缩、知难而退,那你很可能会将完成时间延长为3个月。

曝光效应(反复出现的名字会让你觉得更亲切、更可信)也是一种典型的暗示。

② 锚定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

咱们做两个小测试来验证下。

测试1:

你认为一个县的人口比500万人多还是比500万人少?
你觉得陕西延安市的甘泉县人口有多少?

测试2:

你认为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比20年长还是比20年短?
你觉得美国500强企业惠普公司已经成立多少年了?

请将你自己的答案跟留言区置顶的答案做比较,看看是猜多了还是猜少了,然后留言说明下为什么你会猜多或猜少了。

③ 替代性

替代性是指对于难度高的问题,你会找一个简单的相关问题来替代回答。

比如,你去家装市场买装饰品,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家的导购是长相甜美的美女(或长相阳光的帅哥),另一家的导购是一个身材臃肿的大妈,你会买哪一家的呢?

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人都会买前一家的。

为什么呢?

因为判断装饰品是否合适这个问题难度太高了,既要考虑质量、品位,又要考虑是否跟家里的风格是否搭配。

于是你的大脑会很快将这个棘手的问题,转化为更为简单的替代性问题:这家的导购形象不错,装饰品的质量和品位应该也不错。

可得性

可得性是指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比如,这段时间波音737Max-8的事故报导铺天盖地,是不是会让你觉得坐飞机不安全?

有些人都发朋友圈说,以后不坐飞机了。

但事实上,飞机是迄今最安全的旅行交通工具。据统计其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远低于汽车、火车、轮船等。

而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24万人死于汽车道路交通。

汽车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飞机的几十上百倍,那什么你会觉得坐飞机危险,而不觉得坐汽车危险呢?

这就是由于可得性偏见导致的。

因为飞机出事概率实在太低了,无论哪个国家发生空难事故,都会有全球报道。

而汽车出事都习空见惯了,很少有新闻报道

因为可得性的不同,飞机事故更容易在你大脑中呈现,你反而就觉得坐飞机危险了。

以上就是我们直觉的两种主要来源:专家直觉和偏见直觉。

从描述篇幅上是不是也发现,偏见直觉远远多于专家直觉呢。

因此,咱们的直觉很多时候都是会骗人的。

03.如何判断他人直觉是否可信?

▼ 1、偏见直觉不可信

绝大多数人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其实都是靠直觉给出的。

比如,你报考大学的时候,大姑就热心地建议你报考会计专业了。

为什么呢?

因为大姑的直觉告诉她,会计是坐办公室的,不辛苦而且钱也不少。

再比如,你在纠结于要不要出来创业时,朋友大力表示支持。

为什么呢?

因为朋友的直觉告诉他,好多人都创业成功了,他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会成功的。

但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偏见直觉是远远多于专家直觉的。

大姑的直觉来源于她所成长的年代,那时的会计是跟现在的AI工程师一样抢手的职业

朋友的直觉来源于各种创业成功故事的宣扬,他并不知道中国目前的创业成功率是低于1%的,中国创业公司平均寿命是小于2年的。

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咱们错把大姑和朋友的偏见直觉,当成了良言妙计(大姑和朋友的本意也确实是想给你一个良言妙计)。

偏见直觉是不能听了,这个识别起来也简单——看提建议的人是不是这个专业背景的就行了。

那是不是专家直觉就一定可以听呢?

▼ 2、专家直觉要有选择地信

专家直觉是专家自己根据大量实践后沉淀的心理表征自动得出的结论,这个相较于偏见直觉含金量还是高了不少的。

但这并不代表专家的直觉就一定能信。

如果你2018年根据各种投资专家的建议,买了股票或偏股型理财产品了的话,我相信你对上面这句话的感悟会非常深刻的。

判断一个专家直觉能不能信,至少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① 环境有规律可循

一个猎人的直觉就比股票专家的直觉更可信。

因为猎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有规律的,而股票专家所处的股市环境是不稳定、无确定规律的。

但如果一个东北长白山的猎人到了湖北神龙架,那他的直觉也就不太可信了,因为环境不同了。

② 给出直觉的专家确实熟练了

不同专业的熟练期是不同的,没有达到熟练期的专家直觉,不靠谱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比如一个只下了两年围棋的业余选手,他对大盘的直觉你听听就行,时准时不准。

但一个围棋国手对大盘的直觉判断,那可是相当准确的。

③ 给出直觉的专家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什么

如果给你直觉建议的专家告诉你他是无所不能的,那他的直觉最好就别听。

因为真正专家的标志之一,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知道自己直觉的前提条件和局限的。

用好上面三个筛选条件,那你就可以安心接受他人的直觉建议了。

虽然不敢保证一定全对,但靠谱的概率肯定是很高的。

04.如何让自身直觉更可信?

现在你知道如何判断别人的直觉是否可信了,那如何让自身的直觉更可信呢?

这就需要规避与提升双管齐下了:

① 避免自身的偏见直觉。
② 提高专家直觉质量

▼ 1、避免自身的偏见直觉

所谓直觉,都是在你不自知的情况下自动思考产生的。

因此,要避免自身的偏见直觉,唯一的办法就是唤起大脑的主动思考。

方法有两个:

① 通过提问清单自检

将一些重要情境下的判断和决策做成纸质或电子档的问题清单,必须回答完其中的所有问题后才做出判断和决策。

② 请他人提醒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他人提醒你,这相当于一个真人版提问清单。

但他人提醒有效的前提是,你要养成考虑外部意见的习惯

▼ 2、提高专家直觉质量

通过提问清单和他人提醒,只是规避了直觉中的偏见,你还需要提高自己专家直觉的质量。

专家直觉质量的核心在于两点:心理表征的完备度、调用心理表征的流畅度。

① 提高心理表征的完备度

要想心理表征更为完善,你就需要按照框架来组织、沉淀你的经验。

框架越完备,你所形成的心理表征也就越完毕。

② 提高调用心理表征的流畅度

心理表征沉淀在大脑里,能不能被各种蛛丝马迹的线索给“勾引”出来,就是提高专家直觉质量的第2个关键了。

要提高心理表征调用的流畅度,除了多练外,还必须留意在多情境下去练习,这样“勾引”心理表征的线索才会更多。

通过上面的规避与提升,你自己的直觉也就更可信了。

05.小结

我们90%以上的判断与决策都是靠直觉做出的,这是由我们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大脑在惰性思考的情况下已经消耗了人体热量的20%,全身耗氧量的25%,以及消耗掉肝脏储存血糖的75%。

你哪怕在发呆,你的大脑每分钟也需要0.1卡路里的热量,而当你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时候,你的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1.5卡路里(上升了15倍)。

因此,我们绝大部分的思考不得不依赖直觉思考。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直觉思考的质量,那么你整体思考质量的提升将是非常惊人的。

如何做到呢?

① 用提问清单避免常见的直觉偏见。

② 用框架和高效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家直觉质量。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5 +1
YouCore

公众号“YouCore”(ID:YouCore),YouCore主策划,个人核心力赋能平台,一个老板、副总裁、总监们偷偷关注的公众号

复制成功
锚定效应  曝光效应  启发性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