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不给公司发朋友圈就扣工资”:一家企业能走多远,靠的永远是内功

  • 文/小欧姐

前两天,郑州的一个网友反映,自己工作商场,强制要求员工发朋友圈、换头像来宣传,否则,就要被扣工资

面对媒体采访,商场回应,认为“员工有责任和义务把信息发布出去”。

对此,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说自己也有类似的遭遇:

有个网友说,自从老板参加了一个外部培训,回来就像打了鸡血,要求每个员工每天至少发一条抖音和一条朋友圈,宣传公司产品,美其名曰“全员营销”。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品牌,但在很多企业眼里,却变成了:每个员工都是免费的广告牌

什么时候起,我们连朋友圈自由,都失去了。


1、好的公司滋养员工,差的公司消耗员工

有一次,我去一个客户公司拜访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个客户时,我心里还是有些嘀咕:他们做的业务,说不上高大上,加上行业内的流动率又大,很多这个行业的公司,都多少显得有些不靠谱。

没想到,我在这家公司待了不到一天后,彻底颠覆了对他们的认知

虽然很低调,但是,这家公司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更难得的是,在行业离职率普标超过30%的情况下,他们却有很多人,都是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

和他们聊天时,能明显感觉到,很多人对公司和老板充满了感激之情:

有人说,自己入职时,刚刚毕业,本想先找个工作干干,等找到更好的机会再换,没想到,却遇到了这么好的老板,教了自己很多,自己实在没理由走;

也有人说,在这边工作,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但每个人都特别有劲头,因为,公司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

一起吃饭时,公司助理悄悄地跟我说,别看这些高管们,看上去这么朴实,其实,个个都住别墅、开名车呢。

这让我想起马云的那句话:你花在员工身上的钱,员工都帮企业十倍、百倍地赚回来了。

真正好的老板和企业,懂得“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这样的公司员工,不但平时会加倍努力,甚至会不自觉地,自愿成为公司的活广告

就像这个企业的HR说的:“别的公司,都是一到过年基层员工流失一大半,我们公司正相反,每次过完年,老员工都带着很多自己的同乡回来。因为看到他们在公司做得好,同乡都想来入职呢。”

管理员工的本质,是管理人心。如果不能发自内心地善待员工,任凭学习再多的管理方式,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成为笑话。

之前,南昌一家美容机构的周年庆典上,多名年轻女子跪在地上,两两相对,互抽对方耳光。

而她们身旁的电子显示屏上,赫然写着“狼性团队”。

可有谁曾见过,狼是靠着互相扇对方耳光,来激励斗志的呢?

越无能的老板,越喜欢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还要装点上奋斗、敬业等冠冕堂皇的口号。

2、决定一家公司走多远的,永远是内功而非外力

上半年,当华为处于水深火热之时,我的朋友圈,几乎被华为刷屏:

在华为工作的朋友,都自发地为公司加油打气,为同事互相鼓励;

有家属在华为工作的朋友,也为自己家人能在这样一家公司工作,而骄傲自豪;

也有的人,只是单纯地,表达对华为的支持和认可。

虽然,那些华为的员工,平时会觉得真的很辛苦;虽然,那些华为员工的家属,会常常抱怨家人不能常陪伴。

关键时刻,华为的用户、华为的员工,都自发地,选择站在它的背后。

我相信,这不仅仅因为华为代表了民族品牌,也并非因为华为给了员工高薪,而真的是,被华为的坚强和信念,深深感动。

其实,华为做大做强,并不容易,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华为,本可以有更快、更捷径的路走。

2000年前后,房地产发展得很快,当时有人给任正非建议,不如投资搞搞房地产,市场这么火爆,随便盖点房子卖,就能轻松实现100亿利润

任正非想都没想就回绝了,他说:“房地产是挣钱快,可挣完大钱,就没人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

他想做的,就是一点点打磨自己,一点点积累。

其实,在1998年,华为就出台了《华为基本法》,其中的第一条就是——“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房地产再赚钱、互联网再火爆、金融再是风口,任正非都不曾动摇。

他说:“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而当别的企业,都在满世界找投资人、讲故事吸引资本时,任正非却在想办法挖掘科学家,说服行业专家,加入华为。

有人问任正非,华为成功的秘籍在哪,他说,华为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在于吸引了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类工程师……

你把时间花在哪,你的成果就会在哪。如今提起华为,已经成了高端、技术的代名词。而作为它的员工,也充满无限自豪。

就像我的朋友圈中,一位在华为工作的朋友,发的一条信息

(图片已授权

我想,公司能给员工的,除了工作的机会、高薪的报酬外,更重要的,是满满的荣誉感。

而这,不是靠模仿,不是靠灌输,不是靠强迫,甚至也不是靠KPI,而只能靠信念

3、与其将就不靠谱的企业,不如让自己变得抢手

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的大环境不好,即便知道企业不靠谱,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另一方面的事实却是,无论在什么经济形势下,企业都常在抱怨:好人,真的太难找。

一边,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好企业的员工,一边,却是极力渴求好人的企业。

这中间差的,就是使一个普通员工,蜕变为优秀员工的过程。

前两天,2019胡润百富榜公布,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跃升至第九名。

而在海底捞内部,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服务员,也在海底捞上市后,身家蹿升至30亿,被称为中国最牛服务员。

她就是杨丽娟。

杨丽娟出生在四川简阳的一个农村,为了替家里的哥哥还债,17岁来到城里打工,在一个小饭馆做服务员。

当时,张勇刚刚创办海底捞,平时经常到杨丽娟工作的这家餐馆吃饭。

聪明伶俐、做事格外勤快的杨丽娟,给张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海底捞也正在招聘服务员,张勇想把杨丽娟挖到自己店里。

一问薪资,果然印证了张勇的眼光:当时的服务员,工资都是80元一个月,而这个小小的餐馆,却给杨丽娟每月120元的工资,比别人高出50%。

但当张勇给杨丽娟开出了160元的工资后,却被朴实善良的杨丽娟拒绝了,她觉得,现在店里的老板对自己也不错。

没过多久,老板全家决定到外地发展,只能把店关了,没办法,杨丽娟找到了张勇。

这第二次相遇,改变了杨丽娟的一生。

身为服务员的杨丽娟,起点并不高,为了尽快成长,当别人下班逛街时,她却把全部时间用来学习,提高技能

休息时,她就到新华书店看书,觉得电脑很重要,练习打字,报名电脑班。

就这样,17岁的杨丽娟,从普通服务员、配菜、上菜到收店面管理的整个流程,很快就全部掌握,没过多久,她就被提升为大堂经理

有人说,杨丽娟运气实在太好,遇到快速发展的海底捞,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

可如果,没有她在第一家小店的勤勤恳恳工作,她也不会被张勇注意到,而如果没有她不断地学习精进,她也许,仍是众多服务员之一。

机会始终会有,只不过,它并非会随意降临到谁的头上。

当我们总在抱怨环境不好、形势不好时,却总有人,仍然拥有大量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

4

专注当下,提升技能,渐渐地让自己超过周围人、超过行业标准、成为专家,你会发现,机会,会主动来找到你。

遇到好的企业,是职业经理人的幸运,但如果暂时没有这份运气,与其埋怨沮丧,不如低下头来,打磨自己。

向上的路很艰难,但这,却是让我们能够拥有主动选择权的,最快的捷径。

  • 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小欧姐。MBA智库专栏作者,资深猎头顾问,曾任500强HR,累计沟通上万名职业经理人。和你一起吐槽职奇葩事,学习大咖成长史,公众号:小欧姐微职场(ID:xiaooujiewzc)。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2 +1
复制成功
企业  工作  认知  全员营销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说得很对。

2019-10-23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