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信息大爆炸时代,职场人如何摆脱知识焦虑?

这几年有个词特别流行,叫“贩卖焦虑”。这词魔性之处在于,它特别好使。

有时翻翻公众号、微博经常看到这类评论:

“聊失业有意思吗?制造恐慌、贩卖焦虑很光荣吗?”
“你的意思是,我月入3千不配活着了对吧?”
人人都搞副业,心浮气躁,公司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种人才垮的!”

确实,有些文章只是单纯渲染或夸张大环境如何不景气,或是将个体情况放大为社会的普遍性。

但也必须说个现实:

大部分的焦虑,源于自己无法把握节奏。

它和外界的关系并不大。

01

我同事G在2017年买房,签约后不是欣喜,而是惶惶不可终日。

他担心自己万一失业无力支付房,担心照顾不好即将要出生的小孩,担心老婆公司效益不好影响收入。焦虑到上班时,他会站在窗口两眼放空,唉声叹气。

房贷带来的压力,当然可以理解。

没几个人买房是0压力的吧?

但G过度放大了不确定带来的负面效应,全然忽视了:人类原本就是在应对不确定性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升级。

我做IT工程师的同学,月薪1.3万时买了套房,月供近1万,你想想这压力有多大?靠工资肯定难以支撑啊。

同学也没办法,只好换了工资更高的工作。同时开始做副业,一开始什么都做,帮亲戚做微商、帮人写文档。辛苦在所难免,不过至少房贷没问题了,心态也逐渐踏实。

我们这代人,注定要与形形色色的焦虑共处。

对有的人来说,压力即动力。对有的人来说,压力是灭顶之灾。

就拿G先生看,你能说他的焦虑是买房导致的吗?

哪怕没买房,他也很可能因为其他事情而方寸大乱。

焦虑是主观感受中的一种,当你内心不够强大时它就会占据上风。如果你又始终没做些什么,这种情绪会慢慢发酵,将你困在无尽的焦灼中。

它将形成恶性循环。

02

我曾在连岳老师公众号的评论区,看到一条留言:

“连叔怎么看现在公众号每天满满充斥着25岁睡后收入3万;副业多么多么好赚;30岁中年被公司抛弃这类营销文?焦虑蔓延,心浮气躁。”

连岳回复了6个字:不看不就行了。

我无比认同。

很多人没明白,无论做任何事,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上。

你可以选择看什么样的信息,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没有谁能逼迫你做什么。

就像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同事的表弟,裸辞后找不到工作。父母费了好大的劲儿安排他去事业单位上班,他对此非常不满,整天抱怨。

一方面,你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你接受了父母提供的资源

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当你认为自己无法掌控生活时,潜意识就开始乞求外部力量,或是将问题都推给外部,认定眼前不顺、焦虑都是别人造成的。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组实验。他把狗放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会给以电击。狗在笼子无法逃避电击。

多次实验后,塞利格曼将笼子打开。蜂音器响的时候,狗不但不逃避,而是直接倒地开始呻吟。即便非常容易逃脱,它们也不会尝试离开。

简言之,当你经历一些挫败时,会自设樊篱,将原因归结在看似不可改变的因素上,从而放弃努力,改变的动机越来越弱。

买不起房时,吐槽“谁让房价太高”;
买房后各种焦虑,吐槽“谁让我买房了”;
看到别人创业发财,吐槽“媒体就喜欢贩卖焦虑”。

其实焦虑这玩意儿,压根贩卖不了。

有自己信念的人,懂得判断一样东西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并采取行动;没自己信念的人,哪怕抬头看天都觉得心慌意乱。

正如尼采所言:聪明的人只要掌握自己,便什么都不会失去。

03

还有一种极其常见的焦虑,是来自与身边人做对比。

我一个亲戚,得知同部门加薪500块后,在聚餐时愤愤不平地说了半天,说工资太低,说领导眼瞎,说同事有手段。

实际上,她月薪4000多块已经很久了。只是在同事加薪后,导致心态失衡。

很多人可以接受贫穷,但无法接受比周围的人穷。

这明显有个Bug: 数字的比较,永无尽头。

你月薪3千时,就会和周围拿3千左右的人比;你月薪1万时,就会和差不多月薪1万的人比;等你月薪10万了,你眼里已经看不到那些月薪1万人了,又会与10万量级的人去对比。

永远有人比你收入高,你说怎么不焦虑

同样的,一看到有人靠某种方法挣了多少钱,甭管是真是假、甭管是否适合自己,先冲上去再说。

这么做的结果,大概率是迷失在群体喧嚣和自我怀疑中。

大概两年前,我在一个写作群里。有人加我微信后问的第一句是:“你觉得写作、画画、拍抖音,哪个挣钱多?”

我:。。。

紧接着他又说,我认识一个人学画画也就半年吧,兼职也有几千块。你现在每个月写作能挣多少钱?可以带带我吗?

我:。。。

他的逻辑很简单,谁做什么能挣钱,他去做也能挣钱。今天看到A码字挣钱想学,明天看到B画画挣钱想学,后天看到C拍抖音挣钱也想学。

注意力始终放在别人的“致富之路”上,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自己。

《狂热分子》一书中有句话: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事时,你就转而去管别人的事情。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缺乏一以贯之的价值体系、盲目地追随五花八门的信息,不仅很可能失去了生活的掌控权,而且容易被焦虑频繁侵袭。

04

那么,如何从焦虑中解套出来?

方法其实并不复杂。

第一,做个给自己带节奏的人。

这几年我白天上班+晚上码字,持续每天工作12-14小时。很多人听我说很习惯这个节奏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是真的。

本职和兼职我都很喜欢,也都非常认真对待,因此我愿意挖掘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尽管有时身体感到疲惫,但当我开始保持生活的节奏感,比如固定某个时间、开始做某事,久而久之,它倒逼着身体开始有规律地适应和运作。

身体如此,心态同样如此。

需要给予一定的自我引导。

别一看到别人年薪几百万了,就躁动得不要不要的。人家背后吃的苦你未必吃的了,那份能力你未必会达到。

真相和主观,往往存在信息差。

你羡慕的生活,只是万千人生中的一种,可能适合别人,不见得适合你。

第二,学会主动采取行动。

我发现,不少人一边喊着焦虑,一边却什么事也没做。要不就放任情绪,放任事情发展,看似顺其自然,实则就是破罐破摔。

刚工作时,我经常面对许多临时性的任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得乱七八糟。

我上司得知后说,这是你的问题,你不会拒绝吗?

于是我换了种方式:准备了几个口。譬如“我手里在赶其他项目”“我5分钟后要开个会”“老板让我帮他马上做份材料”,还演练了几遍。

下次再遇到有人让我临时做些义务帮忙的活,我就拿出这些理由挡回去。

慢慢地,回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节奏。

所以你看,必须做些什么才有可能改变局面,一味靠归咎外因是没啥用的。

第三,转移注意力。

少搭理些不可控的事,多做些自己可控的事情。

比如你今年打算拿下某个专业认证,那就制定好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直至拿下认证。这是可控的部分。

至于拿下后老板会不会给你加钱、隔壁老王是不是拿了个更牛X的认证……这是不可控的部分。

所以,请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这样就算真有人贩卖焦虑地念叨“你要被同龄人抛弃啦”,你稍微反问几个问题就能看清真相:

你知道同龄人平均年薪多少吗?
人家挣了几个亿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它有让你生活变得更糟糕吗?
你眼下的目标是什么呢?

轻松地隔离掉不必要的干扰。

你越明白自己的定位规划所在,受到的外部负面影响就越小。

我弱彼强,我强彼弱。就这么简单。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6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复制成功
习得性无助  工作  规划  目标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