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真希望你在25岁之前,明白这个道理

01

最近我朋友很不开心:减肥大半个月,突然失控暴食。

她说自己属于易胖体质,偏偏这阵子经常加班,好不容易抗住了宵夜的诱惑,坚持了几天,大学同学出差到她所在城市,几个人相聚甚欢吃了3个多小时的火锅,接着又去了烧烤摊。

第二天朋友懊恼不已。

“怎么办?我是不是太不自律了?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啊?”她一脸沮丧地说。

我:后面两顿少吃就是了。

她:……

不是我事不关己隔岸观火啊,朋友减肥的态,其实和我码字状态挺像的。

这几年兼职码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自己是有量化要求的,比如每晚要写多少字、完成哪些任务、每周要写完几篇、要累积多少字的素材、每月要做哪些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方法好处在于,对成果控制得比较稳,但坏处是:

一旦没实现,我会陷入焦虑沮丧的境况中。

我原先以为,要把一件事坚持下去,就是要对自己狠一些,逼迫自己定时定量地将计划打钩。但实际上,这种看似完美的执行方式,极可能让你颓态渐显,多紧绷几次你都提不起干劲。

长期做一件事,重要的不是如机器般地运转,而是想办法降低这件事的难度,以及不时制作愉悦。

定了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它只是个参考值,要根据真实情况做出调整。

比如你按照计划减肥,与朋友聚餐美美地吃一顿又何妨?总不能朋友吃火锅你在旁边吃生菜沙拉吧?你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日常饮食,下顿饭少吃或不吃,将热量消耗掉,身体和心理都不再有负担。

比如出租车司机,天气好时多跑几单,天气差时就少跑几单,没必要下暴雨还非得要跑到预想的单数吧?

态or坏状态,都是常态。

过分完美主义地纠结某一次不如预期,被负面情绪带入恶性循环,容易让人苦不堪言最终躺平放弃。

02

我一个前同事在华为做解决方案工程师,入司初期经常在群里唉声叹气,说压力比想象中大,以前他每周都有打篮球的习惯,如今别说打球了,在家也经常都是工作

原本戒烟了又重新吸烟,发际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节节败退

后来越来越少听他抱怨了。

我们原以为他太忙,没空在群里唠嗑。他后来说的话很实在:

公司收入不错,福利不错,同事们都很厉害,我成长速度也很快,总体来看蛮好的。辛苦点好像也没什么,总不能什么好处都想要吧?”

这几年关于华为的负面消息几乎从未间断。

裁员、狼性、内部淘汰、对员工苛刻、对35岁以上的员工更苛刻……然而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华为逆流而上,发展势头始终稳中有进。

任何一家企业若想取得一定成绩,前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缺陷和不合理之处,但首先要正视它们,才能紧紧抓住更关键的那几件事。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说,每个系统都不完美,都会有缺陷。

“与其批评所有这些缺陷,倒不如努力打造一个框架(解决问题)来的更加实际。

指出缺陷并没有错,但不能因此否定系统,不仅仅是Facebook,对任何其他公司和系统都如此。你的特定行为和选择让你走到今天,但周遭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你需要去适应。“

没有完美的企业,也没有完美的工作

退一步说,抱怨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行,有用吗?

要么接受,要么离开,一边不愿意离开一边又使劲儿吐槽,就属于和自己较劲了嘛。

03

企业如此,个人同样如此。

处处追求完美的人,反而可能啥事都做不好。

任正非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在家经常被太太女儿骂,这个笨得要死那个笨得要死。我这一生就是短的,我只做长我这块板,我再拼别人一块长板,拼起来就是一个高桶了。

紧接着他又说: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一看这个人总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没有希望。

这话颠覆了许多人的三观。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变得优秀,有错就改,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抱着完美主义去做每件事,最后只会有一个结果——

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

我关注一位纸媒出身的专栏作家多年,他多年来只写公众号和微博。有人曾劝他,你看现在自媒体都在玩社群,都在做社交电商,都开始拍视频,你怎么还只懂得写文章啊?

他说,我实在不擅长做那些,就是文字还算有人看,就好好磨到这门是手艺吧。

这段对话发生在大概3年前,如今他依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生活领域作者。

这恐怕才是真相:追求面面俱到,不如专心打磨好最引以为傲的那块长板。

技术做得出色,不见得销售也做得风生水起;
经营网店很厉害,不见得能做好整条供应链
内容做得好,不见得能经营好一家传媒公司

何况没必要过度放大风口的功效,你压根不知道它是陷阱还是馅饼。最大限度地立足自己的长处,才是正经事。

04

事实上,你对自己要求过于完美,潜意识里,也会用同样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认识的一对夫妻,女方有时会埋怨老公几年了还没加工资,同部门的谁谁入司比老公晚都已经晋升两次了。

男方也觉得老婆不像恋爱时那么善解人意,不修边幅看起来有些邋遢,工资一般花钱又多。

两人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数落对方的缺点。

其实并不是说彼此变了,而是相处时间久了,自然展示出最真实的样貌。既然是真实的,必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奇葩说》辩手傅首尔在情感和婚姻中的态度,我一直很欣赏。

有两次辩论我印象深刻。

第1次,是讨论“伴侣一心当咸鱼,我该接受TA,还是鞭策TA。”

傅首尔表示能接受伴侣就是“咸鱼”,因为自己的老公老刘就是资深“咸鱼”,没啥奋斗目标。老刘是普通工作者,随着夫妻质条件变好,傅首尔曾努力鞭策过老刘,但收效甚微。

她后来意识到,这段“女强男弱”的婚姻之所以这么幸福,是老刘默默包容她过激的人生态度,也没有任何怨言。

第2次,是关于“伴侣在婚姻中开小差,要不要容忍”的辩题。

傅首尔的观点是,婚姻是一种选择,最可贵的不是我们曾经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彼此 ,而是无论过多久,我们在众多选择中仍然会选择彼此。

“结婚是因为相互需要,没离是因为不停的相互需要,他有多需要你就会有多自律,所以不要管,要容。 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一直被需要的人,提高背叛的门槛,抓大放小,才能幸福到老。”

坦白讲,这话与许多人传统理念不太符合。可无数人纷纷表示,听完后放下了曾经的执念。

没有一段关系是毫无瑕疵的,或多或少都有摩擦,只是彼此在碰撞和交流中知道了对方的底线和想法,开始尝试退让和理解,接纳不完美。

没有完美的伴侣,只有合拍的伴侣。

也只有这样的关系,方能长久。

05

必须承认,适当的完美主义是值得赞许的,对自己高要求,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别把领口系得太紧。

过于追求完美,即便拿到一枝玫瑰,你也只会觉得刺太扎手,而不会满心欢喜地感受到花香四溢。

聪明的人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工作、没有完美的伴侣。我们穿梭于形形色色的缺点与限制中,笑着与它们和解

不跟自己较劲,在不完美中前行,这大概就是另外一种务实的“完美主义”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5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复制成功
工作  工资  晋升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