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为什么我劝你专注当下,不要过度思考?

你一定听过一句话: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句话被很多人引用,当他们发现对方可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时,就会用上这句话。

曾经我也认为这种人冥顽不灵、不可救药,但现在我发现,还有一种现象比装睡更可怕。那就是:一个人明明在睡,却觉得自己很清醒。

装睡的人,对外保持着觉察,起码知道自己没有睡,但后者的自我觉察是彻底关闭的,内心早已沉沉睡去。

这种沉睡有三种态:无意识状态、陷入情绪、过度思考。

1、无意识状态

第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很多人抱着手机,一刷就是半天,刷的过程中无比兴奋,刷完之后,顿感无比空虚。

这种状态的本质是及时行乐,我们追求的是多巴胺的快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

我们五官是醒着的,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却在深度沉睡。

要化解这种状态,有两种路径。

其一,意义整合

醒悟的背后,是对一件事情意义做出了确认,意义层面的东西,只能靠自己体悟,别人无法直接给。

比如:

一个从不烧饭的人,突然每天非常欢喜地给家里人做饭,一定是因为他悟到了家庭的意义。

一个从不锻炼的人,突然每天都起早跑步,一定是因为他悟到了健康的意义。

其二,给自己定一个闹钟,每天比前一天清醒的时间多一点点。

分享几个简单的做法:

①卸载不需要APP

②关闭各种APP推送提示

③限制手机使用时间

④对刷到的一些无趣的短视频标注“不喜欢”

这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悟,第二种是求,二者可以结合使用。

2、陷入情绪

第二种,陷入情绪。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情绪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原始社会,如果一个人看到一头猛兽都不感到害怕,那也就活不成了。

很显然,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经没有那么危险了,但情绪保护机制还照样在兢兢业业地发挥作用。

我们被领导批评了,我们觉得没面子、觉得委屈、觉得很伤心;

我们开车,被别人恶意别车,我们会觉得愤怒、要还回去;

我们和对方争执,非要分一个我你输、我高你低,讨论最后变成了辩论。

一旦陷入情绪,理智便下线了,我们便处于无人驾驶的态,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便又开始沉睡了。

记住:情绪只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是为我们服务的,不要让它打着“保护”的幌子,挟天子以令诸侯。

3、过度思考

第三种,过度思考。

这种沉睡状态非常隐蔽。

笛卡尔都说了,“我思故我在”,我都在思考了,说明我我肯定存在、肯定在线的嘛。

难道你想挑战先贤吗?

没错,一个在思考的人,肯定是存在的、也肯定是在线的。

但问题是,他是在哪根线上?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从我们个体能经验到的角度来说,这个世界实际是由两部分构成:主观世界、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发生在我们的体内,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完成任何我们能想到的事情。

比如,YY自己中了5000万、10分钟环游地球、向我们喜欢的人传递爱意……

客观世界,就没那么随意了,它必须得受一系列规律的支配,大到天体运行、生进化,小到经济波动行业周期等等。遗憾的是,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但无法完全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思考也不可能有100%正确的时候,只能无限向100%靠近。

但现实是,我们很多人的思考,是封闭的,是进不去新东西的,换言之,他会因为自己那个主观世界的原因,而去选择性地去思考。

比如,他相信结果A,他就会去刻意地寻找A,即使他看到了B,也会视而不见。

这就是思维认同效应,我们会不断强化我们所认同的东西。思维认同,会让我们与客观世界分离,一旦分离,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便又开始沉睡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终日思考的人,是很可怕的。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你肯定有一个疑问,这些如果都是沉睡态,那到底什么是清醒的状态?

人之于动物,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思考,我们还能对这个思考进行再思考,还能够对这个“再思考”进行再再思考……

按照上面这种逻辑,保持清醒是不是对我们的思考保持思考,对我们的思考的思考保持思考,对我们的思考的思考的思考保持思考……?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在这个系统内我们永远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我们需要切换到另一个视角:

保持清醒,时刻活在当下。

当我们能够专注于当下,不想未来(尚未发生),不念过去(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去判断眼前的事情是“让人舒服”还是“让人不舒服”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就能够与客观世界更加拟合。

用冥想大师迈克尔·辛格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其生命将是一件赏心乐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4 +1
陈后圣

作者介绍:陈后圣,前世界500强职业经理人 、MBA智库&商业新知等知名平台签约作者、大愚咨询创始人&CEO、个人成长教练、目标管理专家。,微信公众号:陈辞令(ID:ccl2019-00)。

复制成功
自我  情绪  无意识  自我保护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