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改变认知,就能改变命运?90%的人都被骗了:比盲点更致命的,是“盲维”

文/MBA智库·五月海子

最近一两年,关于“改变认知”“思维迭代”的话题,特别火。

那一句“改变认知,就能改变命运”,让很多人看到了摆脱当下瓶颈的救命稻草,他们买各种认知类书籍,报价格不菲的思维提升课,目的只有一个,想通过重置自己的认知习惯,来扭转现

这里不得不泼点凉水,改变认知并不容易,它不是通过学一门认知提升的课,看几本迭代思维的书,就能彻底告别自身固有的思维习惯。

有一句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固有认知就像框架,身在其中的人,看不到自身的阻碍和限制,而作为旁观者的他人,反而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迷局,提出有效的脱局建议。

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慢慢打开眼界,去看到单一维度之外的世界, 而不是沉溺自我,故步自封。

1、比盲点更致命的是“盲维”

人的认知有一个特点:一旦你建立了一个维度,就会想方设法用各种证据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忽视了其他维度下的可能性。这就是所称的“盲维”。

“盲维”可能来自于人自身,也可能来自于环境。

最近,我听闻前公司正在进行各种改革:内部副职以上需要重新竞聘上岗,各个部门精简人员,定员定薪,甚至还把以前的部分底薪作为弹性薪酬,按每月业绩量来差异化发放。

如此的举措,招来了很多同事的反感和抗拒,有的人有了蠢蠢欲动想逃离出来的想法,有的已经开始着手寻觅新的工作机会,但有这样一个同事,却依然木讷地保持按兵不动。

不是他早已找好了后路,而是他在焦虑中还没想清楚想走的路,他偶然间的一席话,正揭露了他焦虑的根源:

“以前我觉得国企稳定,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起码维持个人生活没问题,现在说改就改,让我毫无准备,我也想离开,但外面的世界不确定性太多了,怕自己没办法适者生存,也可能是多年追求稳定的心态,把自己给限制住了。”

如他所说所想,在国企待久了,无形的环境带来的影响,让他思维逐渐固化,形成了单一的认知:在做任何冒险事情之前,得找一个托底的支柱。

如此向外追求兜底的想法,一方面让他攒到了安全感,但另外一方面又让他对风险背后的收益,选择了无视。

吴伯凡老师说过: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或者一种关系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单一的认知维度里,你选择了什么维度,你就获得了什么样的认知。

而这位同事选择了保守和等待,就在上一周,他所在部门定员名单发布,他并不在其中,身为十年老员工的他,不得不在这种情况下,被迫辞职

美国有句著名的谚语:“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而盲维,就像一个屏蔽器,把视线之外的事都过滤掉了,只显示人们想看到的,当人被自己的思维限制,没有其他维度的考量,就只能被固有认知收割,而失去其他视野之下的机会。

2、打破“盲维”,才是人生跃迁的捷径

针对“盲维”,有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

驴在拉磨的时候,会被人用布把眼睛给蒙上,因为看不见眼前的况,所以会误认为走了很远的路,实际上只是在绕着磨盘打转,一旦把布给拆下,它就会停止拉磨。

在这个例子中,驴的确是不停地在走,但不管走多久,依然还是被困在原地,限制它的不是路途的长远,而是遮住它眼睛的那块布。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不觉就陷入到了“驴拉磨”式的努力中,他们在某一维度上主动给自己蒙上了眼,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压根不去管脚下的路是否正确,前进的方向是否背离

时间一长,他们投入的时间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偏离航道。相反只有转换思维和角度,多去增长其他视角下的见识,才可能逐步拓展自己认知的维度,实现真正的人生递进。

香港著名建筑师罗庆鸿曾有过一段经历:

他曾3次申请入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但都以失败告终,他想不通原因,依然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第四次申请。

在最终面试环节,面试官很好奇他为什么如此坚持,他眼光中透着坚毅说道:我对建筑很感兴趣,很想当个建筑师。

面试官接着又问他:

你念过心理学吗?
社会学有所认识吗?
人类学了解过吗?

这一连串问题让他心里越来越纳闷,自己申请入读的是建筑专业,怎么老是问一些与专业不相关学科

当他向面试官解释道,自己虽然不知道心理学,对社会学和人类学也没什么研究,但自己有多年从事建筑工程的经验。

这时面试官才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屡战屡败的原因: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求申请人先要具备一个与建筑学不相关的学位吗?本学院希望学生们能利用他们已有的常识,多方向多角度去探索属于他们自己的建筑道路。

总结下来,陈庆鸿之所以3次申请倒戈,在于他对于建筑专业的看待,仅仅局限在了建筑本身,而非拓展延伸甚至多维度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把目光只局限在专业之内,实际上就是关闭了其他领域与专业相互勾连的可能性,甚至会在某些时候忽略掉更多可行性的方法和建议。

一个人一旦在某件事上有了盲维,就会出现认知偏差,判断和决策就会受限,最终不得不承受糟糕的结局。

打破盲维,能够让我们在工作和成长的道路上,保有包容的视野,并且降低固执狭窄思维带来的高风险,真正做到以认知的迭代,带动人生的进阶。

3、如何实现认知提升,打破思维限制?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认知水平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认知不齐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也往往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看法。

唯有提升认知,才能最终打破在某一个维度的盲视,窥见其他角度丛生的机遇。

1.承认不足,学会接受他人建议

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曾在公司内部对员工强调:要学会“看见人”,做到“目中有人”。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了“目中无人”,在某些方面遇到挫折,遭遇问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最终把自己困在单一的解决思路里,绕成了死结。

只有先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把目中无人的固执己见,变成目中有人的包容大度,才能从别人的建议里吸纳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自己当下的难题。

承认不足,不是完全摒弃自己的原则,而是把在某一维度上自己绝对化的认知松松绑,让认知更新一下,迭代一波,最终拓展自己的发展道路。

2.培养增量思维,不盲目定性

《三体》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升维思考,降维打击,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单一维度的破局,破的只是在这个维度上你能解决的局,那些你解决不了的局,唯有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培养增量思维,才能进行穿入。

如何培养增量思维,在工作中可以如此练习:

比如面对常做的工作,虽然早已驾轻就熟,但可以换到老板的角度去思考,换成老板,他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他会如何规划工作进度,如何把这项工作的成果最终展现出来。

当你如此换位思考,不盲目把这项工作定义为简单或者复杂,或者早已熟悉的工作之类,你才能看到这项工作的增量价值

3.从0到100,践行小步子原理

打开多维度的视角并不简单,很多人想直接从0到100来个大跨步,但却发现很难一下子达到,越是这样不容易改变的事,越应该注重小步子的重要性。

一开始不要把重心放到从0到100上,我们可以把改变的单位锁定在更小的着眼点,比如1,从0到1,比从0到100更容易,也更容易感受得到自身认知的改变。

比如同样是面对棘手的事,有多维度认知的人,往往能看到这背后藏着的机会,而单维度认知的人,却只看到眼前的威胁。

要想从单一维度过渡到多维度,可以从这件事一个小切面入手,先思考:

这件事的难点在哪里,解决好了这个难点,能给我带来什么收获,再一点点去解剖这件事能对我未来发展的启发,对能力的养成是否有帮助等等。

最后的话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冰山错觉。就是人们往往只会看到事最显而易见的部分,以为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它达成这一高度的原因。其实,冰山真正的高度是由看不见的那部分决定的。

藏于水下的部分,就像助推人不断高速成长的认知维度一样,你只有不断地开拓,才能不断地成长。

要想实现人生跃迁,就要学会不断地延展自己认知边界,打通向上生长的通道。

与其在单一维度的世界里傲视群雄,不如通过多维度的拓展和包容,在快速迭代的世界里,成为不断打怪升级的高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1 +1
五月海子

作者:五月海子(MBA智库专栏作者)。体制内财经从业者,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一半湖水,一半热土。本文来源于MBA智库(ID:Mbalib)。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立即了解→mini-MBA——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亲授,结业即获清华证书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