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普通人想赚钱千万别犯这个错误

文:格总

1

人这辈子赚钱的机会,就那么几个,有一种错误千万不能犯,这是前些天跟朋友聊天,我对他说的话。

今天把我之前犯的那个错,拿出来分享。

希望对你们多少有所启发。

这个错误发生在2013年,10年前了。

老读者都知道,那年我在深圳创业,遭遇失败,算是一个人生低谷吧,我之前谈到过我去华强北参观前同事创业,他们租个工位,吭哧吭哧做速卖通,做得很辛苦。

我没加入,后来人家都发达了。

当然这个不算啥,我今天要说的,是错过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

那一年我因为创业失败嘛,时间特别多,所以买了很多书来看,没事也在网上泡着。

微信公众号当时刚出现,我关注了很多。

其中一个就是罗振宇老师的“罗辑思维”。

那会儿对网络付费还不太习惯,没加“铁杆会员”,只加了“亲情会员”。

后来,罗辑思维到年底还送书啥的。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觉得挺开心。

那段时间看这么多公众号,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注册一个公众号,去写点啥。

要知道写作对我来说不算难事,因为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写东西,上了班还在写随笔。

问题,就在于观念:

我没想过,自己也可以成为“生产者”。

一直到2016年机缘巧合注册了这个公众号,纯粹写着玩,一周只更新一篇,佛系涨粉。

一直到2017,18,19……所谓公众号的红利彻底消失,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错过的2013年,意味着什么。

2013到2014,是个什么年代呢?

我后来听同行们聊天。

他们说,像我这样的职成长号,你注册一个新号,名字里只要有“职场”两个字,哪怕什么文章都不写,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通过搜索来关注你。

如果你稍微勤快点,那更不得了。

所谓勤快,不是苦哈哈写什么原创。

而是直接从别的什么地方,比如就《读者》吧,把文章从杂志上抄过来(那会儿也没什么原创要求),每篇文章阅读也大得惊人,一个月涨粉几万十几万,根本不是问题。

好些现在几百万,上千万的大号,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

我听得目瞪口呆。

2

后来我慢慢平静了,也认命了。

那句话咋说的,“人永远挣不了认知范围以外的钱”,这话说的就是我,2013年的那个我。

什么样的人,最不容易变富?

我的答案是,认知没跟上时代的人。

现在,我每年要花上万的钱,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培训,各个社群,都是因为之前那个错误带来的反思。

人就是这样。

得不到,我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但“我本来可以”,才最叫人揪心。

一辈子赚钱的机会就那么几个,这种错,尽量不要犯。

所以前两天我写了两篇文章关于ChatGPT,那个最火的人工智能,不是因为我对ChatGPT有多感兴趣,说实话,这玩意儿我真的兴趣不大,有时间我多看两本书就挺开心。

但我告诉自己,作为一个公号博主,了解和使用ChatGPT是必须的。

不是可选,是必须。

AI带来的变革,可比微信公众号大多了,公众号影响的只是信息传播的方式,而AI是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本身。

比如写作,绘画,设计,编程……

这些天各种AI绘图网上满天飞,大家应该都看到不少。

我看导演陆川接受采访也说,AI只用15秒生成的电影海报,比专业公司一个月做出来的还要好。

这些现在看来的“神迹”,慢慢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AI最终会改变一切。

所以,我警告自己,可不能成为被AI淘汰的人。

这个事儿就跟当年接触微信公众号一样,我已经有过一次“我本来可以”了,现在是第二次,我不允许自己再错过。

看到这里,你估计我要卖ChatGPT课程了。

不好意思,并不会。

这个领域我不擅长,课就不出了。

网上倒是有不少ChatGPT课程,大家可以挑选一两个你平时看得多的,值得信赖的博主,然后买来试试,几百也好上千也好,爱惜羽毛的博主,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会不会有不一定适合你的呢?

当然有,一定会有。

但我建议你不要觉得,一个课程的知识点全都对自己有用,花的钱才没有白费。

别这样,人家课程又没为你量身定制。

你在课程里学到某一点,或两点,对自己工作有帮助,就非常好。

成长带来的溢价会远远大于你花的钱,这才是面对知识付费理性态度

3

讲到这里,我再教大家一个技巧:

上ChatGPT课程,作为小白,你如何把高手的压箱底的货,都掏出来?

首先说一个方法。

就是你如果根本不会下棋,怎么去跟两个围棋高手对弈呢?

说起来也简单:

你跟A在一个房间,A走出第一步,你去另一个房间,完全照着A的棋,走出和B对弈的第一步;

等B走完,你返回A那边,下B那一步;

然后再把A的走法复制到B那边,就这样不断重复……最后,你要么一局输一局,要么两局都和。

好了,看到这里你应该懂了。

关于ChatGPT你可以报2个班,A班里有人提的问题,你拿去问B,对着两方的答案,是不是一样,有什么差异,或者把B的回答抛给A,问A的反应。

然后在一个问题之后,你接着提出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对比……

这样做,就没有人可以忽悠你。

不仅如此,因为你的问题和反馈来自高手,你会成为2个班上的王者,老师都会高看你一眼,方便你和对方产生进一步的链接,甚至合作机会。

这个方法适用范围很广。

我平时看书,喜欢就某一课题把不同作者的书,都买过来读,交叉对比的收获远远大于单独看一个人的,也防止被洗脑

再举个例子,国内有两个经济学家,一个叫张维迎一个叫林毅夫

他俩吵了20年了,谁对谁错不重要。

如果有可能,你问张维迎一个问题,然后拿他的回答去告诉林毅夫,你得到的反驳会极有深度,而且打在张最要命的地方;你再拿张的回答去问林……

一来二去,你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前提是他俩不打你。

开个玩笑。

好了,今天我本来想谈的是我曾经犯的那个错,告诉大家吸取我的教训,千万不要给自己“我本来可以”的机会。

结果写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有点跑题了,跑去教大家学习的小技巧。

也不准备改了,教些技巧也挺好的对吧。

希望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7 +1
格总

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复制成功
消费者  认知  信息传播  知识付费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