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金融互助还是精心陷阱?教你认清庞氏骗局

  11月30日,央行联合工信部、工商总局和银监会发布预警称,近期国内多地出现以“金融互助”为名,承诺高额收益,引诱公众投入资金行为。早在今年9月,新闻报道:国内有22万投资者陷“庞氏骗局”,民众损失高达430亿;11月中旬,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文学也曾指出,中国人的金融意识亟需提高,警惕例如刚刚进入中国的MMM平台骗局等庞氏骗局。那么,这个“庞氏骗局”究竟是什么,竟能让民众接二连三地受到蒙骗?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幕后人依靠骗民众向虚设的企业投资,再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庞氏骗局”的由来与一个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的人有关:

  1917年,查尔斯·庞齐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的经济带来的混乱,开始一个阴谋:移居波士顿开设了一家所谓的“证券交易公司”,向外界宣称该公司将从西班牙购入法、德两国的国际回邮优待券,加上一定的利润转手以美元卖给美国邮政局,以此赚取美元与战后货币严重贬值的法、德两国货币的“价差”。少部分民众冲着一个半月内能获得50%的回报率尝试投资,让那些初期投资者感到狂喜的是,他们如期获得了红利。由于初期投资者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赢利,这一消息迅速大范围地扩散开,使庞齐成功在几个月内吸引了数万名投资者,累积获得的投资超过了1500万美元。事实上这个计划根本赚不到钱,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便轻而易举地诱使更多的人上当。当波士顿媒体的报道造成新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和观望,使公司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去支付先期投资者的利息时,他关掉店门,带着约4万名投资人的毕生积蓄逃之夭夭。

  其实庞氏骗局”并不高明,它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不外乎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以及拆了东墙补西墙。公众可以根据以下几点特征,初步判断是否遭遇了“庞氏骗局”:

  1、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2、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况;

  3、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质基础;

  4、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历史上多起案例都证明,高收益背后往往暗藏庞氏骗局。例如1998年7月NASDAQ股票股指为2028点,到了2000年4月一跃上升到5022点,而到了2002年6月又下跌到1300多点,其整个过程就是“IT概念”下的一个庞氏骗局。还有2001年到2004年德隆依靠从事“保底委托理财”业务非法吸存460亿元资金,而所谓的“保底委托理财”,即承诺保底和支付固定收益获取客户资金的方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庞氏骗局的实质,就是将后一轮投资者投资作为投资收益支付给前一轮的投资者,依此类推使卷入的人和资金越来越多。但毕竟投资者和资金都是有限的,当投资者和资金难以为继时,骗局必然骤然崩溃。华尔街有句格言:贪婪和恐惧,这两种力量推动着市场庞氏骗局既不是起源于庞齐、也不可能止于庞齐,小编希望国人能够提高金融意识,尽可能杜绝投机心理,当民众不再去盲目相信那些低投入高收益的陷阱,拒绝跟风的时候,“庞氏骗局”便能彻底消失在大家视野之中。

 【本文为MBA智库综合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MBA智库资讯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3 +1
复制成功
庞氏骗局  金融互助  高收益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