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对待创新的态度总是有些急躁,更多的是靠“打短线”来赚快钱。在他们的脑海里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赶上这一波消费高潮,趁着涨潮先把眼下能赚的钱赚到口袋里,至于其他的,才没有人会去在意。
有些好的创新项目着实惹人眼前一亮,但最终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企业经营者的“短线思维”在这当中就起了很重要的负面作用。“短线思维”表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最为显著的三大特征:
一、只吸引眼球,不考虑实用
在展会中,很多客商都会被展会上琳琅满目的展品搞得目不暇接,再加上厂商参展人员绘声绘色的介绍以及展会上热闹的氛围,客商们免不了会有些晕头转向。不少客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被新卖点、新概念、新造型,新功能,新色彩,新包装……所吸引,在展会上草草的签了经销合约,缴纳了定金。
可是他们回去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精心挑选的产品时,却发现有些“创新产品”根本就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企业从来没有站在用户的视角去考虑产品是否真的实用,是否能带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是否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的“创新产品”可能根本就没有市场,或者是市场推广的难度极大。结果自然就是“一单死”,再也没了下文,有些客商甚至刚交了定金就大呼上当。
“短线思维”造成了企业在产品创新上的短视,他们只关注眼前是否能够吸引到更多关注的目光,却很少考虑市场和消费者是否能真的接纳。所以当“创新产品”投放到市场后,经过些许时间的市场检验,“较好不叫座”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只追求速度,不深耕品质
有的企业产品上新的速度很快,新产品乍看上去也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但是等消费者买回家使用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新产品”也有不少“老毛病”:
“新功能和新卖点确实很吸引人,但是用起来却总是那么蹩脚”
“新包装和新外表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产品的工艺和品质却让人没法恭维”
光鲜亮丽的“创新产品”远观让人拍案叫绝,近看却似乎从未被用心雕琢,仿佛还是一款半成品
“上新速度快,但是品质粗糙”就是协调不好“速度”和“品质”之间的关系的典型表现。只关注产品上新的速度,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却忽略了如何让产品的工艺和品质更加完美无瑕。虽然换来了一时的“速度”和“高效率”,却忽略了对品质的追求,结果将会给企业造成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每一次将创新产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时候,就好比学生要交期末考试的答卷,答题最快早早交卷的同学往往未必能考得高分。
三、只卖货收款,不投入营销
试想在有些企业是否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新产品出来了,老板们追着营销总监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经销商开发得怎么样?”
“到现在回了多少款?”
……
很多老板自始至终却从没问过一句“我们应该如何做进一步的做好营销工作?”问及缘由,企业老板们说得也很实在:“不是我们不想去营销,而是不敢有太多的投入,做了营销也都是在给整个行业做贡献,砸进去的钱很容易打水漂,还不如买一个赚一个更实在!”
产品销售与市场营销的协调进行,两者兼顾,共荣共生,这在大企业、成熟企业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一些中小企业虽未必有那样大手笔的投入,但也是量入为出的根据销售回款情况和趋势来安排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这都合情合理。
然而还是有些企业依旧只关注卖货收款,不考虑市场营销,最多从产品销售赚到的利润里拿出一点点钱作为渠道返利而已,至于营销的投入,还是等等看吧。在这样“短线思维”的影响下,即使再好的创新产品,也难得到持续的发展。
尾声:很多企业到了创新项目的商业化阶段,想的都是如何能尽早的在市场中分一杯羹,于是他们一味追求博人眼球、速度第一、只销售不投入……抱着打短线、赚快钱的“短线思维”来面对更加成熟的市场环境和理性的用户,创新项目的昙花一现也就在所难免。
- 作者|王佳伟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