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听到同事诉苦,还再尴尬怎么回应? 三个简单因应法帮你解决

  Shelly,能陪我聊一下吗?我男友…昨天突然提分手了…”

  “Vincent,我觉得新来的主管真的很扯,要求也太不合理了吧?”

  虽说许多人秉持”上班当同事,下班不认识”的处事原则,尽量避免与同事有过多互动,更不想听对方抱怨、吐苦水。但若对方跟你有交情,或曾经帮助过你,实在很难断然脱身,关上耳朵。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平日一起聊天吃饭、人又满nice的同事忍不住找你诉苦时,该怎么办才好?

  工作的压力与经验让我们在面对别人诉苦时,要嘛急着讲道理,要嘛不知所措、刻意扯开话题或讲笑话想逗人开心。

  然而对倾诉烦恼的一方来说,听到”别想太多”、”妳应该这样做”这类安慰句时,心里反而觉得”这不是我要的”、”为什么你都不懂我”却又担心气氛变僵,只好默默退开。

  “唉,最近心情好糟!”场景在一家木质装潢咖啡厅,满脸愁容的女孩说道,”我们部门新主管根本高压统治,一直钉我们!真羡慕你们那边。”

  『我跟妳说,这种事很常有,没什么大不了,新官上任总要下个马威』熟识的同事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想展现自己的社会资历。

  女孩对他的反应微微皱眉,”可是她要求真的太夸张,根本是吹毛求疵啊,搞得大家每天上班提心吊胆,下班也还……”

  不等女孩讲完,这位早进公司一年的同事抢着”鼓励”:『妳就把份内事做好别想太多,顺着新主管绝对利大于弊。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想当初……』

  他显然没留意到女方的皱眉,持续高谈阔论大道理,外加自提当年勇。女孩懒得再多说,心里忍不住抱怨,早知道就不说了!

  这种场景,也许对你/妳来说不陌生。

  随着关系拉近、信任感建立,人们开始会向对方分享更深的话题: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上的不顺,甚至过去的情殇(看妳们的交情到哪)。

  当抱怨、诉苦、谈心事时,往往让我们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应对,对纵横职的大男人、女强人来说更容易如此。为什么呢?不少人从小被教导情绪是可怕的怪兽,难过、悲伤、挫折这类的心情万万不可出现在自己身上。

  面对严厉的管教,孩子若被发现掉泪,绝非得到”不哭不哭眼泪是珍珠”这种温和拍拍,而是”哭什么哭!要勇敢!”、”自己要坚强站起来啊!”,长大后则替换成”来啦酒先干了”、”别讲那些了,开心最重要!”。

  这些都让我们学习编织出坚硬的外壳来保护自己、远离负面心情;但同时也失去了培养”安慰别人”能力的机会,往往想帮忙却用错方法,实在无辜。更何况工作后往往需要理性优先、讲求效率、重视成果,让我们虽然想赶快帮助对方,却容易说出反效果的话语。

  哪些”安慰”在对方接收时会变成另一句刺耳的话呢?


  1.“别想太多”=妳的感受不重要

  从身旁友人以及咨商经验来看,这句话荣登刺耳宝座首位。身边的朋友、要好同事找你诉苦,必然是很在意她所发生的事,期待有人能懂她的心情;当你说别想太多或急着转移话题、说笑话,都像是赏了对方一巴掌,让她觉得你在说的是“妳的感受不重要”。心理学依恋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除了将另一半视为生活与心灵避风港,也常期待从关系密切的朋友、家人身上得到支持与关心;若你总是泼对方冷水,很可能影响到彼此关系,难以持续维系同样热度,让对方默默退后一步。

  2. “我当初也是…”=“妳遇到的没什么”

  也许你想透过分享自己悲惨经验,让对方觉得舒坦些;也或许你想展现自己克服难关、披荆斩棘的英勇样子,做为对方的楷模。但急着讲自己的long story只会让对方傻眼”我才讲两句,现在是换你诉苦吗?”。更糟的是“我当初如何”到了听者的耳朵容易变成”其实妳遇到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我也有过啊”。无形中给对方软钉子,让她不想再互动下去、无法进一步有效安慰。

  3. “妳应该这么做…”=“妳就是不够好”

  我们常被训练成别碰情绪,并习惯用理性来处理人们的苦水:迅速用过来人的样子讲道理、评是非、装成熟、给意见,想尽快帮对方解决问题。但这么做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你真的了解我的情况吗?”、“所以都是我没做好啰”;不但无法收下你努力想出来的建议,心情可能更差!找解决方法并非不重要,但当人们受到挫折、委屈,处于负面情绪时,会希望先得到的是关心、包容、鼓励;“情绪宣泄”永远比“事件解决”或“检讨对错”更优先!

  听到诉苦时能怎么回应?三个简单因应法,解决你不知如何安慰对方的窘境!

  1. 专心聆听

  别满脑想抢话、发表意见,先好好听对方说话吧!若是当面互动,可运用“嗯嗯”或点头来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让她的情绪可以透过叙说得到宣泄效果。更何况,了解事件全貌也能帮助你给出更精准的建议。

  2. 简单提问(发生什么事、后来呢、那妳怎么回)

  别安静过头完全都不说话,透过简短问句可让对方描述更多故事,让你更了解情况,也能让她感受到你愿意靠近、了解,进而愈说愈多,继续抒发情绪。

  3. 附和(怎么这样?、真的吗?、好扯!)

  所谓情绪优先,说穿了就是当对方想要你拍拍时,别急着讲道理!请先以同理的角度响应她,这会让对方觉得“你跟我是一国的”、“你站在我这边”,而更愿意与你分享、让你更亲近。

  当对方情绪逐渐和缓,你也了解来龙去脉、事情经过后,这时才开始分析局势并共同发想解决之法。

  但记得别一副“听我的才是对的”、“你怎么都不会”的模样,这会让对方心里翻白眼,将你加入黑名单!

  • 来源|台湾30杂志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4 +1
复制成功
工作  情绪  互动  挫折  意见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4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原来是要这样回应啊,了解了~

2016-10-19 17:32

聆听更为重要

2016-10-19 17:39

敷衍的一看就看出来了

2016-10-19 18:08

聆听判断后做引导

2016-10-23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