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多少人就此以为发怒可以惩罚激怒自己的人。
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
托尔斯泰只说对了一半。
只是后一半。
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就算他怒火冲天,也没有人畏惧,更没人在意。
发脾气,是要看资格的;发脾气,也是要看实力的。
2.
小时候,生活在偏远小镇上的我,有一种离奇的恶趣味,就是喜欢看泼妇骂街。
倒不是因为镇上特产泼妇,或者泼妇特别漂亮。
其实镇上的泼妇并不多。
可是,镇上的泼妇倒是特别活跃。每隔一阵,在街头就有一次轰轰烈烈的骂街表演,如同露天的戏剧演出一样精彩。
而且从不用担心缺少围观群众,虽然围观的大部分人都看不到演出的开头。
那年头,乡镇上娱乐活动少得可怜,毕竟乡下人没有现在的城里人会玩。
泼妇骂街,起因往往是各种清官难断的家庭琐事,不知道怎么就激发起来,从家庭内部辗转吵到街头,终于扩大成公众事件。
而所骂的对象,多半是长相老实、看起来怯懦少语的家庭成员,比如她老公。
骂街不棋逢对手是不是有点不光彩,她倒不考虑,因为老公老实,反而容易越骂越起劲,越骂越难听。
于是她胸中积攒了多年的怨气怒火,可以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同时嘴巴蹦出难听话,也是在向围观群众努力证明她发怒是合理的、正当的。
可惜,她错了。
兔子急了也咬人。
她老公终于忍无可忍,冲上去往她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
泼妇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天旋地转、撕心裂肺,甚至就地躺下,开始撒泼打滚。围观群众当然更是哄笑起来,乐得不可开支。
打人当然不对。
但这一巴掌,把泼妇的怒气,抽了回去。怒气攻心,让她丧失理智,徒增笑柄。
发怒,很没品。
更糟糕的是,没有实力的发怒,伤害不了别人,除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愚蠢,折磨的是自己,羞辱的也是自己。
她的错误在于,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把别人暂时的忍让,当成了永久的懦弱。
那一巴掌,是个狠狠地教训。虽然她不会吸取教训。
3.
刘邦被项羽的大军围困在荥阳。城外沙尘扬起,旌旗招展,喊声震天,也不知道有多少军队。
情势十分危急,西楚军队随时都有可能攻破荥阳城。
此时在北方,韩信的北路大军一路上高歌猛进。他消灭了赵国,胁迫燕国投降,并最终攻入临淄,平定了齐国。
如果韩信的部队,从齐地出发攻打楚国,势必能有效分散西楚军队对荥阳的压力。
刘邦在荥阳急得团团转。
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韩信的书信给盼来了。
但是韩信的信上,是这么说的:“齐国是个狡诈多变、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和楚国相邻,如果不设立个代理齐王来统治齐国,局势恐怕难以安定。我希望能够做代理齐王,这样有利于局势稳定下来。”
刘邦老奸巨猾,韩信这点小伎俩瞒不过他。
读完书信,他气得破口大骂:“老子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小子来救老子,你丫却想自立为王!”
还好刘邦身边有张良和陈平两大谋士,冷静又机敏,不容易因情绪而丧失理智。
他们赶紧暗中踩了踩刘邦的脚,凑近刘邦的耳朵,低声说:“目前我方处境不利,怎么可以禁止韩信称王?还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厚遇他,让他镇守齐国。否则容易生出变乱来。”
刘邦立即醒悟过来,却继续骂道:“大丈夫要当就当真齐王,当什么代理齐王啊!”
他马上派了张良去齐国册立韩信为王,并征集军队进攻楚国。
刘邦当然不是没有脾气的软蛋、怂货,传说他是赤帝之子,是注定了要成为天子的男人。
很多年前,秦昭王曾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一怒之威,可至于此!
但此时形势不同,若是他不分轻重,不掂量自己的实力,冲冠一怒,点起兵马,却反过头去攻打韩信,难保不会身死国灭。
一言不合,拔刀便砍,那是庸夫之怒。
英杰和庸夫,也许并无脾气大小之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前者懂得克制无实力时的怒意。
沛公很愤怒,但沛公不说。他不会自取其辱。
4.
然而现实中,越是没资格、没实力发脾气的人,脾气越是大得惊人。
杜月笙说过:“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说的就是此类人。
心理学家考伦维茨发现,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受到了挫折,就容易产生愤怒,愤怒又导致人充满了攻击性。
没有实力的人,当然更容易在现实中受挫。
所有没有实力却又无甚大智慧的凡夫俗子,他们过着满是伤痕的人生,只能坐看自己怒意炽盛。
他们再没有别的本事让人敬重,这样的怒火更像是在痛恨自己的无能。
可没人在意他们的脾气,反而让他们徒然收获了羞辱和嘲笑。
然后怒火反噬内心,那便是自怨自艾、自伤自怜。
当他们真正拥抱了实力,那时,却已无发怒的必要了。
当一个人受到的尊敬发自他人的真心,他修炼出包容的涵养来,还奇怪吗?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给了陌生人;却把最坏的阴暗面给予了最亲近的人。
2016-12-26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