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先做个选择题,以下那种情况,与你雷同?
第一种,怎么睡都睡不够
表现:作为一个成年人,甚至中年人,一天睡七八个小时还是感觉昏昏沉沉,工作日的每一天都盼着周末补觉。
第二种,无缘无故自然醒
表现:本来可以七点起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六点就自然醒了,白白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既没休息好也没干什么正事。
第三种,翻来覆去睡不着
表现:明明下了无数次决心,希望可以在12点之前入睡(要是11点就更棒了,省下一个月几百上千快面膜钱),然而越到深夜越精神,10点之后感觉精神饱满,仿佛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第四种,换个环境没法睡
表现:雅称“择席”。这里的环境可以指内环境也可以指外环境,环境与往常不一致则会影响睡眠,比如室温冷了热了,有蚊子,下雨有声音,空气流通不好太闷了,隔壁有人吵架或不可描述,头疼鼻塞咳嗽胃不舒服,吃少了饿吃多了胀……总之,一点点“异常”,就导致睡眠质量刷刷下降。
不知道,以上四种情况,有没有一种让你中枪。
也许,不止一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睡个好觉那么难?
一个非常悲哀的现状是,我每次上课,都有学员问我养生的问题。
比如,布衣你为什么精神状态这么好?
----我睡的好。
布衣,你为什么可以生两个娃还这么瘦?
----我消耗大。
布衣,你平时都怎么保养,吃什么用什么护肤?
----我只有一种护肤方式,就是吃。
布衣,是不是你们金融行业才压力这么大,其他行业会不会好一点?
----不会。
当然,这么说肯定太假,显得好没诚意。虽然,这些都是真的。
很多道理其实都特别简单,比如减肥,说起来就五个字,少吃多运动。或者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其实,“睡个好觉”这四个字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被捕食者”。
危言耸听了?没有。且听我慢慢分解。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请自动脑补赵忠祥老师的声音),有两种动物你一定在动物世界中看到过。
第一种,可以称为“被捕食者”。比如啮齿类,小耗子小松鼠;比如食草类,比如斑马、羚羊、梅花鹿、野牛……这些被捕食者,仿佛一直处于警觉状态,随时可以开始奔跑;
第二种,可以成为“捕食者”。懒洋洋的雄狮,矫健的猎豹,安闲的猛虎,凶狠的豺狼鬣狗……这些捕食者,似乎生活状态好很多,至少不用一个不小心,就变成别家的下午茶或晚餐。
好,问题又来了。你愿意做哪种?先别回答,再来个问题。
你觉得,哪种动物可以“睡个好觉”? 哪种动物的睡眠质量更高?
根据过往课堂的调研,80%以上的学员,希望成为第二种,即使是玲珑娇弱的妹子们,也不想做什么小白兔梅花鹿,而更愿意成为捕食猛兽,一来吃荤比吃素真的口福好太多,二来猛兽也有可爱款的,比如猫就挺萌。
然而,80%以上的学员,也认为,捕食者的睡眠质量,会更高。
睡眠质量,重的是质,而不是数。是状态,而不是时长。而这个状态,不仅仅看的是睡眠时的状态,更是清醒时的状态。
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更新了答案。随时可以进入奔跑状态的被捕食者,睡眠虽然时断时续,却质量奇高。
试想,一只羚羊带着起床气昏昏沉沉有气无力心不甘情不愿的迈着步子,怎么可以跑得过猎豹?
也许你在想,这不科学。为什么断断续续睡眠的食草动物,却可以拥有这样清醒状态下活力满满的高质量睡眠?
秘诀在此,来划重点。
睡眠有三大特征:
1. 周期性
2. 自发性
3. 可逆性
睡眠有两个衡量指标:
1. 睡眠主体静止状态的持续
2. 睡眠主题敏感性的下降
睡眠有五个阶段:
1. 初睡期----从清醒到睡眠的过渡,临界状态;
2. 浅睡期----已经不清醒了,但是也没真正睡好,比如上课睡着了那种可以似乎还能听见老师在讲什么,一下课就醒了的状态;
3. 从浅睡到熟睡----加油,离高质量睡眠不远了;
4. 熟睡期----这才是真正有质量的深度睡眠,是睡个好觉的关键;
5. REM 快速眼动睡眠/异相睡眠----俗称“做梦”;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内森·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的科学家发现,当人类处于REM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眼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各方向运动,脑电波会迅速增加,大脑和清醒时一样活跃。梦境中的世界,真实而生动,以至于在人们醒来之前都不会意识到,梦只是梦。
完成这五个周期,大约需要90分钟。而一个成年人,只需要4-5个周期,就足够了。无论是6个小时,还是7.5个小时,都足以维持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的精力充沛,应对一天的高脑力劳动,高负荷冲击。无论是写代码还是开项目会,无论是做PPT还是处理投诉,无论是文字工作还是沟通协调……都,足,够,了。
无论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温柔,每天总有一堆破事等你处理,处理不好就一地鸡毛各种蒜皮。
关键是,你的睡眠,以何种方式,被剥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很残忍的睡眠剥夺时间,故事太残忍不想描述,我直接说结论。剥夺熟睡期的睡眠,对人们伤害非常大,智力受损精力下降体力不止健康遭殃……但是,剥夺REM睡眠,就没什么损伤,这段“做梦”的睡眠似乎可有可无。
再来看看两种动物,被捕猎者和捕猎者,他们的REM睡眠,各占多少呢?
被捕猎者:0-5%
捕猎者:20%以上
人呢:10%-25%
以上只是个平均数值,可以发现人类的跨度,还是蛮大。
有的人,这个数值接近被捕猎者。
他们很容易入睡,即使是短暂睡眠,清醒之后立马神气活现,精力满满,像满格电一样准备好启用各种功能,界面清晰友好而流畅。
而还有些人,永远是一副电量不足的状态,懒洋洋的渗透出无奈和疲惫,对外是被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神情,对内又是时不我待虎落平阳的惆怅。
把自己当成虎来养,养久了也会返祖,毕竟,虎也是猫科动物,而猫,更多的呈现,都是家里那只比自己更像主人的物种。
也许,那些随时保持精力充沛,睡一点点就很知足,随时可以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的人类,内心里都有一种不安,不安于现状,担心自己被淘汰;不满于庸常,警惕自己丧失了奔跑的可能性。即使现世安稳,也会居安思危,不会停留在那个温柔的舒适区里,等待有一天AI袭来,猛虎不再是传说,分分钟吞噬掉坐等收钱的岗位、职责,和用一点点力就可以养家糊口的技能点。
很简单的道理,当螺丝钉最简单,但是机器都被淘汰了,世界还要你这个零件干嘛?
每一个不安份的背后,都是不安。
草原上的羚羊兔子是本能的逃避“猛兽”,职场中的一小撮人也在本能的逃避“猛兽”。
大家都在做一样的努力。
跑不过最快的捕食者,会被吃掉;跑不赢职场“新常态”,就会分分钟“被取代”。
这个和行业无关,金融行业也没有更特殊。只是因为离钱太近,所以金融从业者自然会更敏感。
所以,没时间睡那么多。
所以,睡眠质量必须要高。
最后,给你想要的解决方案。
睡商,也是职场人士的必备技能点。
为了高质量睡眠:
一个关键----把自己当成“被捕食者”
清醒的时刻不停“奔跑”+“消耗”,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集中精力高效做事,会帮助所有人实现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无损切换,即,快速进入深度睡眠。
再送三个小Tips:
1. 体温下降有助于快速入睡,睡前半小时洗个热水澡或者吃点“治愈系”的温热食物很容易产生倦意……注意份量;
2. 空间环境布置得当有助于高质量睡眠,努力赚钱买些好的床上用品。实在不知道什么好,就买贵的;
3. 睡前,关机。最大的辐射,就是别人的朋友圈。看完朋友圈还心情愉快平静安闲淡定满足舒适的……一定屏蔽了很多人。
- 作者:布衣。金融大厂HRM;资深管理咨询顾问;培训师;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硕士;高考理化满分的文科非学霸;年读书300+,年产字20w+;从不护肤的奔四少女;有马甲线的二娃妈妈。 微信公众号|职场进化社(ID:girlinoffice)
【本文为作者投稿,原文标题为《金融职场新常态,6小时睡眠活力满满 — 业内人士称:被捕食者没资格睡那么多 》,本文已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