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刚过35岁的部门经理W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要创业。他的经历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经14年,其中12年在大型外资企业就职,前不久因为公司架构重组,不得不离开公司。后来,面试了一些单位,但是都不合适,考虑到自己已经到了35岁的敏感年纪,再想找到与之前职位和薪水相当的工作及其不易。于是,在考虑要不要和朋友一起创业,成立一家公司,但是对于创业的风险性很是担忧,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
离职再创业
离职再创业,是否靠谱?
“35岁离职创业”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一方面是因为35岁是一个后半生能不能再次起航的关键点;另一方面是离职再创业面临着太多的未知,让很多人对于创业有种敬畏的感觉。
对于W面对的这个实际问题,世界经理人的用户给出三种不同的建议:
1.自我定位。在决定继续找合适的工作还是与朋友创业之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35岁后的追求是什么?从W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在离职之前应该是有一份安稳且收入不错的工作,这也是大部分人的追求。但是现在不得不想清楚自己是需要一份好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是想实现自我价值和财务的自由?其次要分析自身的性格,罗列个人优势,或者思考一下工作这几年自己的不足,给自己一个定位。
2.另一种可能。如果觉得创业太折腾,又苦于找不到与之前差不多的工作,可以换一种思维去思考,比如去做职业经理人。12年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又做到了部门经理,是不是可以去找一些中小型企业做职业经理人,一方面能全面锻炼企业的经营能力,另一方面遇到的风险要比创业小很多。
3.抓住机遇。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就是创业的激情和执着,如果在创业之初就犹豫不决,那么很容易在创业遇到挫折时定会感到悔不当初。假如你做好了创业的准备,家人也比较支持的话,也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创业。首先,创业不分年龄,35岁更是黄金年龄,加上之前的工作经历,这些都是你的资本。只要你创业的欲望足够强烈,那么勇敢跨出第一步,不考虑太多的风险因素。麦当劳公司创始人克罗克先生曾这样总结企业维持长久成功的秘诀:你若青涩,便还能成长,你若熟透,便将腐烂。如果到了时机完全成熟的时候再去创业,那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大的企业家,所以在有几分机会时就应该先抓住。
从0到1,还是从1到多?
任志强曾强调创业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分清楚创业与创新的区别,区分做的事情是从0到1,还是从1到多。成功创业不仅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完美的合作伙伴、市场需求、创业资金的到位也都是必要条件。
你要创业的方向是否拥有优势?
首先,确定创业的方向是创业者最关键的决定。从当下来看,你想从事的领域,未来五年符不符合人的习惯,如果你可以肯定就坚持去做。选一个创业的方向,也就是产品的定位一般要遵循三个原则:有需求、有优势、有利益。
所谓有需求就是指产品有痛点,能解决当下或未来存在的问题,当然找到了这个点后,也不代表你非得去做,要看该产品在市场有没有爆发点。另外,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所在,这也是产品定位需要考虑的,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至少你对这件事要有激情和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会更愿意去学习了解,很快也会成为你的优势。第三点,要有利益。利益从何而来?你需要有用户,用户产生价值。BAT为何能脱颖而出,还是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
你的创业伙伴是否合适?
谁是最佳的创业伙伴?朋友、同行,还是同学?一位经理人分享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朋友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只是工作以外的个人生活。因为创业的路上相当容易出矛盾(金钱、工作态度、分工、利益分配、决意的分歧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你就极有可能会失去他/她; 但同行就会是你创业路上的好军师,因为大家合作之间不会太需要在乎意见的分歧或合作的矛盾所带来的问题。最起码对于中国人相处的种种关系上可以相对简单一点。当然,没有一顶帽子会适合所有人戴。
成功创业好搭档必须具备三个核心条件:1、与自己的价值观类似(志同道合);2、能力卓越并能互补;3、行为个性风格差异但能相互珍惜。互补指的是你想争取的伙伴,在能力上或是性格上必须要可以彼此补强。比方说你懂财务、另一个伙伴懂技术、再有一个懂行销(等),那就可以产生综效。另一种互补,则可以是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或是有人能看大局,有人能注重细节;有人善于规划,有人有耐心执行。可是,互补并不是要你去找性格上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这就是提出价值观相似的原因。创业团队彼此对于大战略的观点必须一致,而且这要素很多时候比互补还更重要!
内向与外向性格互补,在分工上也是主内主外这么简单。老板对外,专责是战略谋划、开疆拓土;“内当家”主内,专责部署落实、守土安邦。当然这样的划分也不是不可取,比如海尔的张瑞敏与杨绵绵、华为的任正非与孙亚芳、娃哈哈的宗庆后与杜建英、阿里巴巴的马云与何一兵等都是范例。
你的创业资金可以支撑多久?
你的公司在最好或最坏情况下可以赚多少钱?无论投资者是否关心,你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你需要知道你的创业企业是否是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公司。
资金是一家企业的血液,有钱不能使企业天然成功,但是没有钱对企业来说却只有死路一条。在创业初期,准备至少一年没有收入也能存活的资金,这样你才能做到专心的拓展业务。许多创业中途失败都是缺少营运资金,不得不遗憾退场。
创业者虽然满腔创业热忱,但如果缺乏理性思考和周全的计划,认为赚钱非常容易,在计划上低估了会计成本,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危险,那会给创业者带来营运上的周转不灵,资金不够用。
所以,一定要恰如其分地计算出会计成本,之后就不能随意改动。也不能把成本弄得过大,因为创业初期赚钱较难,成本太大,使得收回本金的机会减少,打击创业信心。
当企业初创规模后,可以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合伙入股、寻求风险投资、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等方式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顺利解决创业后后续资金问题,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导致自己辛苦创业的事业前功尽弃。
- 文 / Summer
- 来源 / 世界经理人网站
你懂35岁即将面临的本命年的魔咒嘛?
2018-04-02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