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父母辈都期待着孩子长大后,可以过上安稳平淡的生活。于是,他们会再三强调着“铁饭碗”的重要性,生怕孩子们天性“爱折腾”,一不小心就脱离“正常”轨道,偏离了方向。
稳定自然是好的。可这是一个不断更迭的时代,要在这种动态环境下寻求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渴望稳定,却又不安于稳定,正是当下大多数人面临的现状。其实,不论哪种工作体制下,没有不适合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人。
重要的是,随时保持离开的能力,让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时刻面对新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由被动转为主动,那么,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稳定。
初入职场渴望脱单的95后——飞鱼
初入职场的我,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国企内工作。压力相对小,上班时间规律,也能解决我的户口。
我理解的稳定,是稳中求进,待遇相对也“稳定”,所以还需要自己先在本单位努力工作,并提升自己能力。
我认为,稳定是一种心态,稳定或不稳定完全取决于个人。如果家里有底子,有房有车啥也不愁,那确实很稳定,怎么选择都不会差,心态自然就稳。
反过来,家里没底子,拿着一份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房子是奢望,孩子都不敢生,看着昔日同学年薪几十万,时间一长心态都崩,天天琢磨着跳出去,又谈什么稳定?
所以说,知足常乐,不好高骛远,懂得人生得失皆有定数。心态一稳,生活自然稳定,跟是不是在体制内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心态下,自己也可以利用时间丰富业余生活,有更高追求。比如拥有更好的学历或是培养爱好、开展副业。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在体制内上班,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副业,有声有色地生活着,我们都叫这种人为“斜杠青年”。
毕竟,所谓的“铁饭碗”,大部分收入水平不高,仅靠体制内的收入养活自己,也就是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日后要结婚生子,肯定是不太够的。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和竞争更大。企业每年会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大家的竞争意识都很强。
没有关系的普通家庭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升职加薪。如果没有晋升,待遇也只能停留在平均工资水平。
我们单位整体氛围很好,党建和工会工作比较完善,会让人感觉是在组织内生活。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前辈对待晚辈们都很友善。
公司整体比较年轻,没有传统国企的迂腐气息。虽然才刚来,但我已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单位对我们新员工比较有人文关怀,即使是领导也很亲切。
去年过年回家,我一直没买到火车票。领导知道我的情况后,托他在铁路上工作的亲戚,帮我从内部买到了票,我很是感激。
如果不来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像我这种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能人。
工作前的我,很少会做长远打算,现在的我,在所谓的“体制内”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得到锻炼也成长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工作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我内心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想过多姿多彩的生活,想要未来财务自由,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受到限制。
那么,我必须为此更积极,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不懈地努力。只要内心有动力,抓住自己零散的时间,照样可以达到预期。
短期内,我希望能尽早脱单,在人生道路上能遇到心灵相通的另一半,两人可以朝着相同方向一起奋斗,并组建幸福的小家庭。
想做“包租婆”的90后——圈圈
我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现在刚进入体制内十个月左右。
曾经的同学都以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甚至还有人以为我可以在单位织毛衣,但实际情况是,我常常忙到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我是个不太合群的人,平日只喜欢小范围的密友社交,这也造就了我有些轻度强迫症,很容易焦虑。因此,我更倾向于过规律的生活,不喜欢生活当中充满变数。
这也是我选择公务员的原因之一,单位可以包容我这种一无所长的人。虽然,大多数人理解的我这种稳定,认为我“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被拖欠工资”,我却觉得未必。
因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竞争,不具竞争力的人会被慢慢淘汰。体制内工作也是同样,且更需要时间沉淀。
如果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职业规划一致,在哪都会体现自身价值。尤其是那些有政治抱负的人,更会觉得动力十足。
而现在的我,才刚刚进入这个大环境,职业规划还不太清晰,加班、竞争,却一样不少。目前的薪水只能让我这个“单身狗”尚可温饱,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来说,却有些捉襟见肘。
我现在的工作内容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天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自己没兴趣、也不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以至于很多想做的事情只能搁浅,我甚至可以预见一个未来仍旧一无所长的自己。
刚刚进入体制内时,我也曾踌躇满志地计划了很多。想着即使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我也能做出一番成绩,却没想到打击来的这么快。
我曾写过一篇稿子给领导,领导看完和我说:“说假话当然是不对,但真话也不能全说。”
那是我入职以来写的第一篇,当时天真地以为,经过自己认真且再三斟酌的稿子一定可以顺利通过。却不曾想,习惯了说真话的我,却也有不得不为的时候。
我不敢想象,在无价值也无归属感的地方,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当然,身边也有主动跳出这种“稳定”的人,我觉得他们很有勇气,最起码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想,我还需要更好的沉淀,直到自己内心不再焦虑,才能算上真正的稳定。
最近,我在看《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林老笔下表达的这种闲适、优雅的陶情遣兴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
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都有时间看闲书和晒太阳,能自己做一日三餐,还可以做个“包租婆”,然后周游世界。
勇敢与怯懦并存的90后——小城
我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就一直在现在的国企内工作。从当初的孑然一身,4年多过去,我已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平时的状态就是两地跑,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石家庄。
要说单位给我最大的福利,就是回石家庄可以报销路费。我们行业的国企待遇,相比起其他企业来说,要略差一点,大家天天都在盼望着加薪。
虽然会有少量的解决户口指标,无奈僧多粥少,因此近年来单位的离职率在不断上升。
在我看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内心。我更加偏向“稳定”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安贫乐道,佛系看待这个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经济收入是一种“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收入不足于果腹,每天生活在房贷、车贷环绕下,经不起一场病的话,必然很难谈得上稳定。
这种角度上来说,即使身处体制内,我认为自己也并不稳定,因为我的内心还达不到这种稳定平静。
我所处的工作环境,每天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IT行业,周边人员素质较高,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行业技术牛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比自己更能勇挑重担的同事,竞争无处不在。
市场决定政策导向,社会体制的原因,国企必然长久存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变革就在眼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认为不存在无动力的“体制”,只有无动力的个人。所以,对于无动力的个人来说,在哪都不稳定。而对于有动力的人来说,在哪都可以是稳定。
这几年,我的收获和成长,绝不能用“体制”来限定。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员工来说,“体制”影响真的不大。
我不需要去为了适应“体制”内生活而改变自己什么,只需要努力且稳步提高自己即可。4年多下来,我对这种生活也有了一定感情,为人处世、协调组织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身边也有朋友主动跳出“稳定”,我认为他们很有想法,且有勇气,但没必要盲目去学习。自己的路自己选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追求的也不同。
我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做一个安静、小资、温暖的人,可以和心爱之人一起周游世界。
虽然现在的我,勇敢与怯懦并存,浪漫与庸俗同在,却并不影响我为之努力。
想当艺术家的85后北京土著——亦新
我是北京土著,本科学的英语专业。刚毕业那会儿很不好找工作,家里面没有很好的关系,于是自己面试了很多私企,前两年在从事和英语专业一致的工作,但觉得都不够稳定。
后来,我选择从私企跳槽出来,撇开专业选择了现在的国企单位,做了6年行政人力工作。
我理解的稳定是单位不会说倒闭就倒闭,不会轻易被辞退,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一辈子耗下去没什么问题。
我所在的体制,教会了我严谨和程序化操作,每个环节要对接,凡事要做到滴水不漏。
整天的工作内容很简单重复,做做总结,写写汇报,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和强度都较低,时间长了可能会逐渐不太习惯和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强度。
压力小,工作强度不大,导致同事们总有大量空闲时间可以在单位里家长里短,到点按时下班。
当然也有不那么按时的。比如隔壁事业编的大姐一年也来不了几次单位,照样拿工资过得很滋润,男同事每天四点多就下班接孩子,媳妇刚生了二胎,也是事业编。
如果想要在单位晋升,可能更需要靠人脉和勾心斗角。这也让很多同事工作动力不足,只剩下在办公室浑浑噩噩。因为有的人一辈子都当不了科长,而有的人生完孩子回来就当上了科长。
不过,我认为这种表面上的“稳定”将被打破。随着两会后机关和国企改革,单位未来发展走向并不容乐观。
企业将面临政企脱钩,失去保护伞,必然要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出大的改善和调整。
我目前的薪水基本能凑合养活单身的自己。虽然本地人不用担心房租等生活开销,但长此以往,我内心一直隐约觉得不安,有种虚度青春的感觉,毕竟我还是一个有梦想且自以为是的年轻人。
我常常有种想辞职的冲动,但我妈会毫不留情地将这种冲动摁下,她希望我能像大多数单位的同事那样,赶紧在这个单位先把孩子生了……
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难免太无趣,和“稳定”比起来,我更期待个人能力的提高及被认可。
不过期待是一码事,行动又是另一码事。我始终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能力和年纪不成正比。
现在的我,在上班之余从事着笔译和写作工作,也算是自己的小副业。
小时候,我就有艺术家的梦。喜欢文学,后来发现自己当作家能力有限还不赚钱;喜欢摄影和美术,却并没有将爱好专业化,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目前的我很合适。我的愿望是: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工作),还能有闲有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全都用到正地儿上。
迷之自信的85后理想主义者——阳光
我大学学的计算数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的想法,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的国企单位,一干就是8年。8年内,我没有加过薪,身边的同事也大多纷纷离巢。
由于薪水不高,又有养家育儿的压力,爱人对我并不太满意。因此,我边工作边积极备考,希望未来继续深造或者换一个行业,比如我喜欢的金融行业。
我对稳定的理解,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而选择安于现状,从金融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人是“风险厌恶型人格”。而往往做好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不论是否在体制内。
我所在的单位,没有关系很难向上晋升,在基层死不了但也活不好,时间长了就变成温水煮青蛙,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大家开始思考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何。
虽然,在企业内会存在一定竞争,但这种竞争也是以如何让领导赏识为目的,而不是真正的工作能力。
所以,我觉得自己性格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不善溜须拍马,只喜欢更有创新的工作。人活着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原地不动。
随着国家在很多领域的影响力加强,使得更多人开始向往央企国企,好像进去了就可以不愁失业,但往往也限制自己个性和才能的发挥。
底层缺乏上升空间,能不能往上走要么看关系,要么看能不能让领导“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领导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我有个同事,曾因为迟到撞到了同样迟到的董事长,在说了句“董事长好”后,被开除了。开除的理由是,不穿工服还迟到。但其实是因为没给董事长面子。
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央企国企,都或多或少的行驶着某些公权力,即使是在体制内最底层。虽然我没有权力,但是我认识有权力的人或有机会接近有权力的人,这都会造成我身处权力之中的感觉。
我并不喜欢这种被权力围绕的感觉,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跳脱出国企牢笼,为自己而活。如果顺利,能进入喜欢的金融行业,成为一个知名的金融分析师。
渴望“小确幸”的80后辣妈——magi
我喜欢文学,研究生也是攻读的这个方向。幸运的是,在机关工作3、4年后,我进入了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创作单位。
虽然是事业编制,但我可以在体制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薪水也足够养活自己和小家庭,很知足。
因为所学专业的知识积累,工作起来我得心应手。在体制内接触的平台更大,更加规范化,解决问题也知道走什么途径会更便捷。
虽然人在江湖,岂能尽如人意。但我还挺适应这种氛围,内心足够强大,学会自我调节就能很好地应对各种变化。
所以,我反而并不期待晋升,也觉得没必要。我理解的稳定,就是朝九晚五,收入稳定、生活状态稳定。
这样我也有更多相对自由的时间来自我要求,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做撰稿人、比如写作。
每个人追求不同,我们单位有一辈子不挪动岗位的,我觉得,只要她内心安定,这就是她所追求的稳定,就会由内而发的知足幸福。
我也曾动过离开“体制”的想法,但后来觉得还是有一份保底收入为好。尤其,在文学领域想要做到极致,我也需要目前的平台所给予的机会。
我有个同学,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小学教师工作。原以为她是因为当老师太辛苦,从此过上富太太的好日子。
没想到,她却选择去了私企,遇到老朋友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有我知道现在的她,过得还不如待在学校里当老师。
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选择了就只能往前走,没有后路可退。
我的目标是,可以走走、停停、看看、思考,再多写一些文学作品,争取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照顾好我的双胞胎宝宝们,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我认为是:识大体,讲道理,渴望“小确幸”。
说着“NOCOMMENT,NOREASON”的75后——二胎奶爸
我是东北人,对稳定的渴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一种传统。过去的几十年里,体制几乎就是稳定的代名词,国考逐年火爆,引人侧目。
考研三年,读研三年,我啥也没准备就跟着大伙考公务员,居然稀里糊涂地进来了。
结果这一进来就是十多年。之前也是衡量再三,第一觉得体制里应该不会差,第二想着就算差难道还不能跳槽走么?
那时候年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直到进来后签了几年的“卖身契”就老实了。
这些年里,我感觉一直没有适应好这个环境,但还一直在努力适应中,也觉得自己有些小进步。
我属于比较宅的人,有了二胎后,带娃社交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只能选择宅在家里和娃社交。
于是,家庭和工作成为了我人生两大最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我几乎没有别的生活可言。
我理解大多数人说的稳定,是压力不大、薪酬中上、晋升不快,但公务员除了“晋升不快”,其他基本都不符合。
因为上升空间小,必然就会有竞争。竞争来自多方面,个人能力、资源,有时候甚至是运气。
近年来各项改革措施力度加大后,虽然体制本身不会提供多少外部动力,因为建立了太长时间,很坚固。
但体制内的人会因自我工作目标不同,动力也相应不同。尤其是刚进来的新人更加动力十足,因为年轻闯劲够、想法多、空间相对大。
看着这些后生可畏,我的心情却是——“当初的我也曾这样?”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忙没太多意义,离升职还远,谁也不会记得你最初的辛苦。
除非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抛家舍业,身体也能顶得住,这样一旦机会来了才抓得住。但总体说,概率很小。
现在的体制,竞争、加班,已成了家常便饭。我能感到自己体重增加了,想法变少了,冲劲没有了,人也变老了。除了在小孩上学方面有一定优越感外,物质上是没有优越可言的。
因为待遇是可见的愈发落后于整个社会,按照“养活”的本义,自己是没问题,其他就不要想了。
这也是我宅的原因,社交从来都需要物质基础作为铺垫,可以说,自从有了娃,我也有了不社交的最好理由。
我曾有过离开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之前是随波逐流,现在却是有心无力。我也想明白了,稳定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因为人的天性是追求变化的。
稳定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持所在阶层的稳定,甚至是稳定的上升。
见到太多优秀的人,在体制内有超过一般水准的上升空间,但突然跳出去了。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她辞职回办公室告别的时候,领导非常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她觉得其中有犹豫、有不甘、有重燃希望的火花。而她的那个领导一个月后也选择辞职了。
体制中很多人,大家觉得他们不会离开,不应该离开,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这样想。
但突然某个时点,也许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念头,他们就义无反顾地走了。所以说,稳定只能是过去时、进行时,但没人敢说是将来时。
所以,现在的我最期待的将来时是退休,想过退休后儿女膝下,老干部的生活方式。不要问我在体制内是否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我的答案是:NOCOMMENT,NOREASON。
【原文标题为《70、80、90众生相:活在体制内的人》,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