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是那80%的普通人。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光芒四射的伟大事业。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些“高人”们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要穷尽一生的力量,也可能不抵他们的万分之一。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局。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认同,任由它来摆布你的人生,一种是寻找困局的突破口,做一个能破除困局的人。这两种选择实质就是两种思维看事情的体现。
我想,大多数的普通人不甘心一辈子在困局里出不来,他们都想通过转变思维,靠自己扭转困局,然后一点一点的拨开迷雾,也许你面临的困局,可能会变成你的机会。
光换一种思维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在你的思维层面上抽丝剥茧,一层一层的深度思考,才有可能做到质的转变。这就是深度思维,让你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找到本质,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诸多问题和任务,有些人工作速度快、质量高,一小时做完别人一天也做不好的事情;有些学生学习效率奇高,不仅考试总拿第一,还有空闲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是智商高的缘故吗?不,学术理论与生活实践结果告诉我们,智商不是决定因素,思维方法才是。缺乏深度思维方法的聪明人常常犯错误,而掌握了深度思维方法的普通人则能优质完成任务,显得很聪明。为了高效优质完成任务,你需要这些深度思维技术。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深度思维呢?
深度思维给人的初始联想,大约是更深刻、更接近本质的思维,更高级的、一般人想不到的思维,但这样的描述似乎太抽象了。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深度”的意义,我们不妨先来探讨,怎样的思维可以称为与之对应的“浅度”思维。
第一种浅度,是逻辑链条的短浅,无法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比如,走象棋的时候只能考虑1-2步,解数学题的时候只能往后推论1-2级,又或者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只能分析出最浅近的直接原因。
第二种浅度,是思维过程中只能从最熟悉的地方出发,缺乏切换视角的灵活性。比如我们在沟通、规划、写文案等事项中,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自己),而无法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去换位思考。
第三种浅度,是对于信息量较大、较复杂问题的束手无力。如果要求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很多人的思维能力是跟不上的,大脑常常处于超载状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信息过载的状态既会带来思考效率的低下,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手头同时进行七八件事情、遭受大量杂乱信息的轰炸正是现代人的工作常态。
第四种浅度,是只关注眼前的、近处的、近期的内容,而缺乏长远规划、全局掌控的宏观视角。比如我们容易在日常的工作中精打细算,却未能对长期趋势进行研究、把握并据此进行人生规划;或者我们常常只关注和研究个体,而对个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缺乏了解;又或者,我们紧盯手头一个个零散的事项,而对整个任务的宏观流程缺乏认知和掌控。
这四种浅度就是一般人思维过程中的局限和弱点。对应的,能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和改善的,则可以称为深度思维。
- 1、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 2、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 3、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 4、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我们应当从上述四个方面去突破以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在深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行具体可操作的训练。思维能力是相对抽象的东西,它不像知识点的学习那样明确——掌握几个公式,或者背诵一篇文章。在中国社会和教育界极力推崇思维能力培养20年后,中国学生的思维能力依然未见显著提高,缺乏具体的思维训练内容正是重要原因。
如果还对深度思维不是那么的理解,这张图可以加深你的认识。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换位思维、系统思维等很多种。其中逻辑思维是最基础的,它是一切其他思维方式的根基。而逻辑思维就像是一根链条那样,从一个节点延伸到另一个节点,绵延不断——就像数学证明题那样。简单的数学证明题会让你从条件A推导到结论B,而复杂的证明题则让你从A推导到B,再一路从B推导到C、D、E、F、G……,由此类推,你正在运用的就是深度思维了。
了解了深度思维,它对普通的我们会带来哪些改变呢?掌握了这项深度思维技术,它能够让你透过层层的现象,看透事情最本质的东西,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你变得有远见。因此无论你是在职场发展中,还是在社会关系上,你会更加自如的处理相关的事情,自然也会赢得更多的自由。比如你事业发展的顺了,财务就更容易实现自由,你的人际关系顺了,你会赢得更多资源的自由等等。以下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几年之前,一名工作了近十年的资深编辑老K,走进杂志社的办公室,开始了他平凡的一天。他所在的小部门叫作深度报道部,是大编辑部门的核心部门,是集中了整个编辑部的精英力量形成的部门。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凑巧听到了普通编辑部的两个小姑娘聊天:
“唉,他们深度报道部真好,福利也好,环境也好,都是资深编辑,要是我也能进去就好了。”“那还用说。最近几年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那么严重,我们普通编辑部的日子可不好过了,而他们深度报道部则是集中了整个杂志社的核心力量!你没听上次公司战略大会上说的吗,我们传统杂志要和新媒体形成差异化竞争,要抓住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缺陷,要在深度报道上持续发力,要让深度报道成为传统杂志的核心优势!
你看,公司都把他们当成战略核心去发展了,肯定是投入了所有的力量啦!所以他们的福利和环境,肯定都比我们要好多了!”
“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业绩怎么样?能比我们好多少呢?反正我们是挺惨的,找谁去问问?”
“我都已经问过啦!答案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公司核心领导才知道具体的业务数据,深度报道部的普通员工都是不知道的。不过,领导大概给他们表示过了,反正自深度报道部成立的这大半年以来,业务发展得很好,听说明年就要加工资了!别问啦,人比人,气死人!”
老K微微一笑,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心想:“两个小姑娘想进核心部门,还是太嫩了!”
老K打开电脑,随意瞟了一眼公司平台上弹出的一则不痛不痒的通知:
“……对工作用笔记本电脑的更新更换,原办公条例规定为部分员工每四年一换,部分员工两年一换。为保持公平起见,现统一为四年更换一次,特此通知……”
这是后勤部的政策微调,与老K基本没关系,何况他手上的这台工作电脑是三个月前才更换的,用起来非常顺手。不过自己的几个同事可能就有点郁闷了,他们看了自己的新电脑配置这么高,最近才刚想申请把自己用了两年多的电脑换一下,现在估计换不了了。嘿嘿,这么一想自己还是占了个小便宜。好了,继续工作吧,先把这一期的深度报道做出来
吧——等等,老K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思绪开始漫延……
笔记本电脑更换从两年可换变成四年才能换!
So?这又影响到谁了呢?
影响到老员工了!因为原来的规定是,入职六年以内的员工电脑为四年一换,而入职六年以上的老员工才可以两年就更换。这是对老员工的一种福利。
So?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影响到深度报道部了!因为就在大半年前深度报道部成立,所有资深编辑都集中在这一个部门了,而这些资深编辑基本上都是公司里所有的老员工(除去几个大老板之外)。
So?这又怎么样呢?
可以推论,减少电脑的更换肯定能够让深度报道部节约一点成本,但是也省不了多少钱啊!毕竟和整体的运营收入比起来比重太小了。这点成本都要扣,真是让人无语了!
Why?为什么公司要突然开始节约这么一点成本呢?原来不是对深度报道部挺大方的吗?
可以估计,原因是深度报道部这大半年的业绩也不怎么样。也就是说,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巨大,传统媒体不仅在浅阅读上已经失败,甚至连新规划的战略重心——深度报
道和深度阅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公司对员工的会议中,只强调了所谓的差异化竞争,却没有提到这一点!
Why?为什么公司要隐瞒这一点呢?
深度报道受到影响,但是影响究竟有多恶劣呢?由于数据被领导层掌握无法得知,但是现在可以推断了:已经恶劣到需要靠向员工说谎来维持局面的程度了;已经恶劣到需要靠不换旧电脑来节约成本的程度了!
随着这样的深度分析不断推进,老K心里越来越明亮,一句话浮上心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花几天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以后,老K向杂志社提交了辞呈。
你猜老K去哪儿了?没错,他自己开设了一个公众号,自己运营。一年后,原来的杂志社同事向他透露,全杂志就大幅亏损,深度报道部也未能幸免。在同事感叹经济下滑、降薪导致日子难过的时候,老K长舒一口气,毕竟自己的公众号已经超过10万粉丝,一个月的广告收入都超过5万了。
这是叶修所著《深度思维》里的一个案例。是将5why和5so两种思考法综合使用来分析当下遇到的困局。是一个在复杂世界里,做一名进阶的思考者的案例。
这个故事的主角老K用的就是深度思维方法,提前预见了潜在的职场危机,由于他正确的判断,让自已成为了普通人中的优秀者。
深度思维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技术与格局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的能力。我也坚定的认为,在这个高压、高竞争的时间,处处充斥的阶层屏障的焦虑,而深度思维将成为这个时代个体崛起可靠武器。
真的,不要忙着赶路,停下来,整理下你的思维,无非是为了余生更多的自由。
【本文为出版社投稿,MBA智库(微信ID:Mbalib)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谢谢合作】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