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警惕,重复性劳动正在悄悄毁掉你!

  • 文 | 格总
  • 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重复性劳动占比越高的工作,越难以及时应对危机。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当行业有动荡,或者公司一变革,甚至跟直属领导关系恶化,分分钟就要面临职危机。这个世界属于有心人,本文提出了4点破解困境的思路,供参考。

如果你是一个有进取心的职场人,请一定要小心所谓的“重复性劳动”,这可是大多数职场危机的罪魁祸首。

什么叫“重复性劳动”?

你也许会以为,重复性劳动是指那些主要以体力完成的工作,送外卖、发传单,或者,掺杂少部分脑力的工作,比如说测绘,就是重复的测量和绘图;采购,就是天天供应商谈判,节约成本控制预算

其实不是,即使是某些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依然算是重复性劳动。

比如,被大家认为重复性较低的销售,其实时间长了,也会按固定套路,把销售流程当做例行公事走完。

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工作越来越熟练,但成长越来越缓慢。

而现在,轮到90后了。

我的侄女小姜,90年生人,毕业后在一家电力设计院做造价咨询。

前些年国家大力投入基建,活儿多加班奖金也多,可现在基建投资萎缩,没活儿干只能拿个基本工资。小姜说,时间倒是一大把了,可惜扣掉房租剩不了几个钱,平时看个电影吃个饭,还要犹豫半天。

小姜本想跳槽,偷偷面了几家后,发现每次到第一面就结束了:人家觉得她会的太少,薪水要的还挺高。

电话里,小姑娘对自己无比失望:“叔,其实我自己都知道,就像人家说的,我真的是把一年就学会的东西,用了整整五六年啊!”

小姜这样的职人,你也认识很多吧?

反正我认识的大多数90后,没网上讲的那么佛系,他们也像80后那样相信个人奋斗,对事业有追求,对生活有盼头。

可是,残酷现实让他们慢慢意识到,自己正在像当年的80后那样,在“重复性劳动”的温水里慢慢变成青蛙,行业有动荡,或者公司一变革,甚至跟直属领导关系恶化,分分钟面临降薪裁员,远大前程秒变职场危机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专门谈一下怎样破解职场“重复性劳动”,总结为4个问题:

劳动是否有外延性?
方案是否有系统性?
能力可否被工具化?
价值是否在资源化?

看完之后请你仔细观察周围,同样的活儿,有人完成得中规中矩,有人完成得出其不意。

同样是打工,有人的成长必然遭遇天花板,而还有些人的职业发展,是一条斜率陡得多的曲线。

请90后的你,能耐心看完这4点,不再重蹈前辈们的覆辙。

劳动是否有外延性?

我经常买书,慢慢的书柜放不下了,有一次从小区附近的地铁口,找回来一个看着挺憨厚的小伙子,帮我在墙上钻孔装隔板。

就听见屋里“轰轰轰”一顿电钻响,一会儿没动静了。又过了会儿我走进去,看见他在扫地。

抬头一看,哎哟,不光隔板装好了,他还带着毛巾把隔板擦干净,我本来在地上堆得乱七八糟的书,也被他放在隔板上,码得整整齐齐。

我开玩笑,说小伙子可以了,地不用扫了,不然我还得付你扫地的钱。

他又笑笑,说地刚扫干净了,大哥您不用付我扫地钱,下回还有钻孔的活儿,还有抹腻子、打墙砌墙啥的,直接找我就行,这是我电话

哟,还递过来一张名片。

虽然我后来没找过他,不过有次听小区里邻居说要重新把阳台的防水做一下,就推荐了他,听说做完邻居也很满意。

这个小伙子,做的是不是“重复性劳动”?

当然是了,而且技术含量并不高。

可是,在本职工作(钻孔)已经很难和其他人拉开差距的时候,他选择为自己的服务扩展了外延。

给“重复性劳动”添上体贴度和个性化。也给自己的手艺和品牌,带来附加价值

我在文章里经常说,这个世界属于有心人,人和人的区别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谁比谁有背景,谁比谁更聪明,而是,谁比谁更用心。

有小保姆从简单的家务,到帮主人买菜,记账,冲茶泡咖啡,再到学做饭菜,主人用市场价的两倍工资挽留。

有前台小妹除了日常的行政工作,还积极学习产品知识,争取实践机会,慢慢成为销售部门的明星员工

你看,如何在一点一滴的“重复性劳动”中,用心思考对方究竟要什么,关心什么,担心什么,尽可能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增加外延的价值,才是积极面对“重复性劳动”的正确态度

方案是否有系统性?

公司内部培训时,我曾经向员工推荐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经典商业教材《第五项修炼》,要求一定要精读里面关于系统性思维的一章。

什么是“系统性思维”?

一名员工课后的总结,我觉得很到位:

"意识到事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在系统之外的更大系统中,去寻找解决途径。"

刚才谈到的“外延性”,是立足自己的单一工作,同时增加外延服务的价值。

而“系统性”则是聚焦工作本身,却不按常规的“重复性”流程,加入更多系统外的变量,盘活系统内的资源

我刚买房那阵子,在同一个小区租房子,打算花一年时间装修和敞放新房。

房产中介是个黑黑瘦瘦的小女孩小孟,她帮我找了一个房子,房东在小区里有两套房,自住一套,出租一套。很快看完房,价格、车位、付款方式都谈妥了。

签约的前两天,小孟忽然给我电话,说房东儿子从外地开车回来,需要有地方停车,所以车位不能租给我,房子租金扣掉车位那部分就行。

我当然不同意,当初选择他家房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但带车位(我们小区车位紧张),而且车位就在房子下楼的电梯旁边,非常方便。

小孟只好去回复房东。

又过了两天,小孟电话通知我签约,我问她车位的事,她说,房东运气太好了,刚好碰到有人出租,已经解决了。

哦,那还真是运气好,我也没多问了。

住进去两个月后,有一次去管中心交物管费时,我才无意中听说了上回小孟搞定车位的玄机。

原来,她把租车位的价格主动抬高100,然后自掏腰包每个月贴这100,帮房东儿子租了一年,自己一共贴了1200块钱!

你可能会想,那不是亏了吗?

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后来才知道,那会儿小孟正在冲刺全年业绩第一,就差我这套房了,冲下来公司给发好几万奖金呢,1200块算什么呀?

精不精彩?厉不厉害?

我是销售出身,也算是久经沙,当时听到小孟这个操作,忍不住暗暗咋舌。

我想起她那个黑黑瘦瘦的样子,简直不可想象,在房产中介这种高“重复性劳动”的职位,小孟真的是系统性思维的高手。

她没有因为突发情况就放弃,而是考虑“租房交易系统”之外的资源,综合分析,作出适当牺牲,去得更大的利益

那么你呢?面对手头的工作,你是每次按照常规套路,行就行,不行就随它去,还是千方百计去寻找“系统之外”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呢?

换句话说,你的方案有“系统性”吗?

能力可否被工具化?

一片农田,要求最快时间把秧插完,还要保证质量,你是去请教一位老农民呢,还是买本插秧的书回家自己看呢?

正确答案是:一台插秧机。

面对“重复性劳动”,光提高自身效率有用吗?没有。因为无论你怎么提高,也只是从一个插秧的新手,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而且,还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

即便如此,你插秧的速度,也和插秧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你两天完成的工作,机器只需要三小时。

这就是“重复性劳动”常常让人忽略的一点:你的能力其实可以被“工具化”。

我记得小学时候,班上有同学的妈妈在银行上班,每年都要举行“点钞比赛”,点得又准又快的,还能拿名次赢福利

现在呢,点钞机大量应用,点钞快的职员不再具有优势,人和人之间也不需要比赛点钞了。

还是拿银行业举例。

ATM机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既方便又快捷,存取款等业务被ATM机“工具化”,大量人力被解放(淘汰)。

而今年3月,主业是为银行提供ATM机服务新三板公司维珍创意,去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0.74%,净利润同比下降90.68%。

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太用纸币了,当初的先进工具ATM机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淘汰掉它的,是更加先进的工具:互联网,带来的无现金支付方式

如果你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劳动”,请务必充分利用工具。

比如Excel,可以简化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

比如思维导图软件,省去了许多文档编辑和整理的时间。

比如各种项目管理软件、语音翻录软件、语法检查器、图片编译器……

会使用工具的人,正在将不会使用,甚至不知道还可以使用工具的人,远远甩在身后。

尽可能把你的能力“工具化”,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自己的时间。

那么,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呢?

再往下看。

价值是否在资源化?

前些天,国内创投圈传出一条重磅新闻陆奇加入YC。

陆奇是谁?

1996年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陆续加入IBM雅虎微软,直至升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成为迄今为止,美国科技职位最高的华人高管。

百度董事长的位置上离开3个月后,今年8月14日,陆奇加入YC,成为YC中国的创始人。

YC曾投资DropboxAirbnb独角兽公司,是硅谷最为成功的孵化器

那么问题来了,YC为什么会选择陆奇?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像陆奇这样的人,创造的价值已经不能仅仅用“能力”来描述,而要用到另外一个词:“资源”。

他的价值已经“资源化”了。

就像有评论所说,陆奇的光环效应,在团队组建上正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N多行业大咖都在打听陆奇的招聘渠道

“人物真正的影响力领导力,在于脱离平台标签后,依然有大批牛人追逐。”

不光如此,未来YC中国在国内的各项业务开展,也一定会因为陆奇这个名字,在人脉、资金项目政策……上面,得到极大的便利。

是不是很牛?

是很牛,不过,太难了。

消息是,你不需要成为陆奇,依然可以往这些方向努力:

足不出户,就有老客户电话来谈下订单

行业里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人愿意和你交换信息,成为你的信息源

成为团队的核心,有人愿意跳槽追随你。

成为技术发展某个方向上,有资格有份量的话事人。

别人见不到的人,你能见到。

别人没有的电话号码,你能随时打通。

……

这就是我真正想说的:

一个人在职上进阶的终极目标,就是依靠工具解放出自己的时间,学会调用系统外部的资源,同时拓展价值外延,并最终让自己的价值“资源化”。

那个时候,你出卖的不再是不可复制的时间,而是附加在你身上的各种资源。

任何时候想跳槽或单干,放出风去,就能接到四周抛来的橄榄枝。

不再有“重复劳动”,只有“稀缺价值”。

无论曾经的70后、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甚至未来的00后,只有不再沉迷于“重复性劳动”带来的轻松和安全感,你才能真正避开职场危机职业生涯竞争

而任何没有方向、没有策略的努力,都必然造就出温水青蛙,最终坐以待毙。(本文完)

【原标题《90后正在分批陷入职场危机:这4点做到,你才能成功逆转 》本文已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7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