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行业在当下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整体工业界的形势看起来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其中的传统行业,不仅要在经济环境低迷的状况下找寻生存之道,同时还在饱受新兴行业的冲击。而在现下,新兴行业中对传统行业冲击最明显的当然要数数字化行业。从德国提出工业4.0,中国提出智能制造2025可以看到,这种趋势已经越发的明显:传统制造行业正在面临着一场不得不进行的变革。
数字化对传统制造行业的冲击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代表了整体产业结构的颠覆。传统制造行业在时代的变迁中,越发趋向于低端产业。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技术的模拟和迭代升级带来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甚至导致仅仅在数年前还被认为是高新技术的特种制造的技术门槛大为降低。而同时相应降低的自然是其市场的“垄断”地位,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更为致命的盈利能力。正因如此,尽管制造业是整个工业发展必须可少的基础行业,仍逐渐被大众认为是夕阳产业。
另外由此引起的更严重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严重。由于制造行业越发趋向低端产业,加之行业整体利润率的下降,导致该产业作为雇佣方在工作市场中的吸引力也在逐渐降低,不仅后继人才不足,甚至连行业内的人才也在纷纷向着风口行业转型。
与此同时,传统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并不仅仅表现在前述的技术门槛降低上。我们知道对于传统的制造行业来说,通常在技术关键点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而且往往这些经验来自于长久以来的积累,使得新入门的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和超越。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制造企业还能否保持核心竞争力也成了他们最为忧心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来说对传统汽车行业冲击最明显的是哪个行业?不就是互联网IT行业么。尤其是自从几年前苹果和谷歌有参与自动驾驶甚至整车新概念的苗头出现之后,传统汽车行业内的人都处于焦虑的状态,担心这些本身实力强劲的行业外的“混乱制造者”会导致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整体重新洗牌。
而现在人们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知则更加加重了这类威胁的打击能力。由于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大数据分析展现出的能力已经逐渐开始颠覆传统科学技术,更是被寄予厚望,期待基于数据的新一代技术可以克服“人”的经验总结中的盲点,推动科学向前前进一大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数据的一方将很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赢家。而传统制造行业很显然,在这样的科技发展中早已失去了主导权,甚至相当被动。真正掌握着这些重要数据并且有能力利用这些“资本”给传统制造行业带来致命一击的组织,目前看来很有可能是谷歌,微软,IBM一类的IT和信息处理专家。
但是事实上,传统制造行业的专家,至少其中的领军人物,早已看到了这些威胁和本身面临的困境。因此这些行业才会领导和推进前面提到的“变革”。他们在积极的寻找机会融入数字化发展的大潮中,并期待自身可以尽快的完成转型和突破,以保持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然而即使在战略层面确定了转型的必要性,到了具体的实施层面,他们也一定也会发现,自己仍然是处于两难的境地。这一困境一方面来自于业内转型的竞争,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数字化人才的竞争和定位。
首先,传统制造行业本身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在为适应数字化时代而进行的转型中必定面临巨大的阻碍。
其一,传统制造行业中企业的体量通常都很大,想要迅速做出哪怕细小的改变和转型本身都非常困难,这就如同一艘在海上全速航行中的巨轮,即使看到了冰山的来临,想要迅速的转舵也没有那么容易,更遑论数字化时代的迭代式创新在这样体量巨大的主体上本身就并不适用。
其二,通常的传统制造行业都是已经发展成熟并进入寡头竞争的行业,寡头之间信息相对透明且同质化严重,相互之间的弱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手段策略几乎全部大同小异,最终也必定导致行业内转型的方向高度集中,进而竞争激烈。大家甚至还没能真正将转型成果拿出去跟前面分析的所谓行业外的“混乱制造者”一较胜负,就已经被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折磨的疲惫不堪。试想在一场远距离“超跑”比赛进行到后半场时,领跑的小梯队已经渐渐稳固着前进很久,这时突然有一个人试图加速冲出这个小团体,其他人会作何反应?当然是纷纷争先恐后的加速,谁也不会让谁捡了便宜去。
然而,与此同时,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另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转型中的“泡沫”。毕竟,即使所有人都认同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制造行业的必经之路,具体怎样完成,未来的突破点究竟在何处,依然难以预知。因而目前同行之间做的所有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举措,其实都很难真正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更常见的现象是各个寡头仿佛追逐热点一般的在业内互相追捧,从而最终也许就是导致了新一轮的泡沫出现。
除此之外,继前述传统制造行业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中其面临的另一大困境也是与人才息息相关:数字化专业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从一定程度来说,数字化不过是工业发展中的新技术而已,那么面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通常来说不过就是两种解决方法:从外部引进或是内部学习培养。
然而数字化已不仅仅代表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而是一个时代的来临,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广泛存在的。于是如果传统制造行业期望从外部大量引进数字化人才,也就必然面临与各新兴行业竞争人才,尤其是该类专业人才在全球处于巨大缺口的当下。因此,对于吸引力相对较弱的传统制造行业来说,就很难找到顶级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来领导转型。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内部培训也就成为了传统制造业的相当重要的人才来源。
首先来说,内部培训有其非常有利的一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员工非常了解自身行业和所在企业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未来做转型时往往可以更准确的把握痛点并发挥优势。另外,与外部引进的人员相比,内部员工通常也对自身所在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在行业方向发展不明的情况下,会更加有耐心的参与改革。
但是,内部培训的问题也同样明显。长期在行业内的“专家”其实还是很缺乏自我转型的动力的:抛弃已经熟悉且深耕多年,游刃有余的领域,而去学习全新的方向,而这个方向是否真的对自身事业发展有利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面对如此高昂的沉没成本,他们的确很难主动承担领导行业转型的责任。同时,在成熟的传统制造行业中,每个“内部职员”的任务划分是很清晰并且需要产出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怕内部员工有心学习去做转型,也很难直接得到直属组织和领导的支持,以放弃绩效的可能性为代价,为行业的转型培养人才。
综上所述,尽管所有的传统制造行业都在数字化时代认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并且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而努力做出调整,它们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最终会胜出的究竟是行业内共同携手前进的大多数,还是某些寻求到颠覆性出路的小众群体?或者是目前根本不在制造行业内的新兴行业完成了对传统制造行业的彻底颠覆?目前的情形看来,大家都有机会,而且似乎也并没有哪一方占到了先机,也许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了。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微信ID:Mbalib)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谢谢合作】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