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企业管理常见的几大误区

什么是企业管理的精髓,这个话题很大也很实在,它确确实实代表了当今企业界的一种困惑。同样是企业,有的管理是得心应手,有的则是费心劳神很是辛苦,好多企业管理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总弄不明白管理的差异在哪里。同样是企业、同样是一样的实力、一样的高学历人才团队管理的效果却千差万别。按照因果因分析方法分析最终的结论还是人的因素较大,有的企业管理者在过去曾经横扫千军战功赫赫所向披靡创造了很多奇迹。但如今却是原地踏步静止不前有甚者企业萧条冷清,即便是过去辉煌的企业家如今再塑一个像过去一样牛的企业也是难上加难。成功不可复制,成功也可复制。如今从环境、认识、人员、信息等等都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

过去的成功模式放到今天早已经时过境迁是人非过时了,甚至是自断财路。好比管理类的教科书三年前适合于企业管理,三年后必然有的理论已经滞后许多。不管你是管理学博士还是管理学教授,不学习同样被时代所抛弃。没有一种知识永远适合于时代,也没有一种管理模式一成不变。我认为当今企业管理者存在以下几大点误区通病。

误区之一: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在网上流行着一个段子说的很有意思说:世上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爷的事”。烦恼来自: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

要开心很简单: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别想“老天爷的事”。细细品味小小段子蕴含着人生哲理,放眼四海用在任何地方都有指导意义。尤其,如今用在企业管理方面恰如其分。其实作为企业管理者其基本的素质要有情商,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管理者自持职位高而不做自我约束。对于一个真正在企业工作过的人他们最明白和懂得如何做人和做事,说的通俗一些这就是最基础的流程。尽管企业管理学提倡扁平化管理,倡导去中心化。可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企管理中得到的经验和智慧告诉我们,等级分明逐级管理还是有着深远的意义。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重要,什么也不重要的管理是害人的管理。

不管企业大小也不管企业做什么,最基础的一点要盈利要创造效益。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私营企业都是一个目的,目的既然是盈利和创造财富必然有一些列的保障措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这个道理,其中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尤为关键。有些管理者有智商无情商,或者说有学历无阅历。现实中类似越级管理越权管理越部门管理屡见不鲜,看似小事其实不是小事。

中国有句俗话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什么意思那。意思是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大家都上过学读过书,《列宁与卫兵》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读过:列宁进克里姆林宫时,卫兵洛班诺夫不认识他,一定要他按规定出示证件。与列宁一起来的那名随从想上前说出列宁身份,让卫兵立即予以放行,被列宁制止了。列宁掏出了证件,卫兵从证件上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列宁时,他脸红了,连声说“对不起”;列宁亲切地对他说:“你做得很对,任何人都要坚守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要有规矩更要讲规矩。不是因为谁的职位高谁的权利大就乱了章程,搞特权搞自我崇拜唯我独尊。对不是自己分管的部门和工作随意插手,总喜欢指指点点发号施令弄得上下都不协调更不和谐。专业人做专业事,每个部门都有各部门的职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

一个a县里的县长不会去管b县里的事情,一个分管农业领导去对税务部门的人员安排工作显然有悖常理。其实管理很简单,就是用好合适的人做好合适的事。

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是通才,对各环节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所以要各负其责专业人做专业事。定位准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会出乱子,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游戏规则。做好自己事管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就OK了,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只能说是不懂什么叫管理。企业管理无疑就是管人、管事、管自己,所有管理都要围绕一线服务营销一线)围绕营销开展工作重点抓和抓重点,研讨短板,制定改进措施,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比标准、查原因、定计划、干实事”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企业整体的发展质量。从每个岗位,到每个人各有不同。在大环境下总的宗旨目标是一致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如一颗颗珍珠,需要一条线把他串成项链。这条线必须是智慧的线、勤劳的线、凝心聚神的线,人人都是闪光点人人都是螺丝钉。

大海之所以能称之为大海,因为是他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高山之所以能成高山,因为有周围的事衬托。质量狭义上讲是产品的质量,广义上讲就是工作态度、作风、认识、等。提升工作质量没有局外人,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构成企业总体的业绩。好比一个人感冒发烧要及时诊治,要及时吃药。如不治疗病情就会蔓延就会加重病情,即便一时的侥幸治好了感冒。但坏的习惯不加以改正就会埋下隐患,等待的将是狂风暴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时刻警示每个管理者、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提升质量就是净化人心,每个人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基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要查摆问题、开门纳谏,找出“病根”开出“药方”。有一个典故说——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高手”,结果于事无补。提高质量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做起,自我反思,自我纠正,“心态变,观念变,观念变,行动变”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做到管好自己的人,做对自己的事,绝不是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而导致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误区之二:别总拿学历说事

固有化的思维总是拿学历说事,君不见从各类营销界、管理界论坛上演讲嘉宾都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有着海归博士学历。给人第一直觉就是牛,就是大咖。他们代表着学历就是开山之石、镇山之宝。不可否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看问题分析问题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称之为学者专家。学历和自身文化修养很难等同,学历和学习力更是两码事。事实证明在某些领域某种行业某些专家的观点是有所偏颇理论和实践相差甚远。我们有好多能人异士因为没有学历而被披上“伪专家”“伪学者”的标签,例如中国的传统中医总是被极个别一些有着博士教授头衔的学者质疑甚者不屑一顾。

正如“中医救命无功,西医杀人无过”因为什么造成的?是从认识态度上骨子里面孕育着这种元素。究竟这些我们有没有被误导的嫌疑,博士就能看好病就一定比没有上过高等学府的中医老大夫好吗?教授所有观点就一定都正确吗?总带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难免看走眼。放在企业管理也是同样道理,硕士、博士在管理方面不见得比别人胜出一筹,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每个人应尊重知识更尊重文化,但知识不等同于文化,但文化包含着知识。有人问泰戈尔三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容易?什么最难?什么最伟大?泰戈尔回答: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爱别人最伟大。

误区之三:别总拿经历说事

如今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很浮躁。很难平静一颗骚动的心,总有喜欢吹牛喜欢浮夸喜欢夸夸其谈,更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干什么都要论资排辈,什么我的资历老要优先。有的人总说我当年怎样怎样,什么我是名牌大学毕业,什么当年如何如之何等等。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的符号,过去的终归要过去。企业管理者要铭记过去,展望未来。好的经验要消化吸收,过时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及时在脑海里清除残余的记忆。环境造就人,人也能改变环境。有些管理者很郁闷觉得自己很厉害,为什么换了一家企业就不厉害了。

以前在大公司一呼百应身处高位管理的井井有条,可是换了一家同样的企业或者更小的企业怎么无用武之地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世界500强上市企业担任高管,后被一家民营企业年薪近千万挖走。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优化,但一年后企业千疮百孔业绩一落千丈。自己郁闷企业老板更郁闷觉得大公司来的高管也不过如此,以前只是传闻如今却成了传说。对于自己而言他就是搞不明白,有着高学历高能力大公司管理经验的他却败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里。问题的根源我觉得是他自己没有及时调整心态,民营企业是一岗多能,在大公司虽然他是企业高管但管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切都是制度化流程化,而小公司却总是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自己想到和做到必须亲力亲为。

成功不可复制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消极的抵触,中国有句俗话入乡随俗。而我说,企业管理者更要认识到位,心态到位、学习到位、执行到位。不要刻意的寻求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视角去观察去学习去领悟,管理没有定式管理只有传承后的创新,保持拥抱一颗乐观的心及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积极向上的,代表正能量的都要去接受去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管理的精髓就是无为而治。苏格拉底说:“种下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这是不灭的定律”。

误区之四:管理没有特权,清楚服务对象

企业要想在未来稳健的成长必须要从提高效率效益方面入手,制造业要不断的面对新的挑战,对于制造业来讲永恒的课题是如何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没有特权,一切一切都是为员工服务、为客户服务、为企业盈利服务。谁是谁的客户,谁就给谁有一定的话语权。本着谁是谁的服务对象谁就对方就有权利评价,例如业务人员考核是用数据说话,而完成业务需要后勤服务。后勤服务部门服务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业务的成交业务部门是后勤部门的服务对象也就是他的客户。客户不满意,自然影响自身的收益。以此类推,任何部门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所服务的对象。每个管理者要做到把镜子转向自己,眼睛向内不要归罪于外。真正明白制造问题不推诿,发现问题不抱怨,解决问题不居功,防御问题不声张核心是什么。多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我为谁服务?

误区之五: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一一对等

人们为什么惧怕权力因为权力既可以给予金钱和精神上的富有又可以对人形成威慑,从社会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得到,谁有求于人办事谁就会采取措施请客送礼。原因很简单,对方有权可以帮所求方办事。亲戚之间其实关系很微妙,古语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因为对方有钱的原因,即便亲戚是农村人也是自己的座上客,没有钱没权的亲戚即便是生活在城市里面对自己有什么用。例如:看病找关系、孩子上学找关系等等以此类推比比皆是。给人造成的影响就是谁有权谁就说的有道理,说的对。好比成功人士说的话错也是对,失败人士说的对也是错一个道理。

我们说管理是艺术绝非技术管理学是大学问,企业就是社会的缩影要想不断进步就要和谐就要一切合情合理合规合法。否则必然出大问题,好比有些所谓的专家没有去基层的农村做实地调研却为农民指手画脚。从来都是趾高气扬,没有换位思考没有去认真研究对方处于什么境界才提出自己的质疑,欲望是一剂灵药更是一剂苦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对了可以治病,用错了更会加重病情,只有实事求是学会换位思考才会一一对等服务好企业。(杨海军)

  • 图片:全景视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杨海军

杨海军系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原《包谷网》、《包谷时代》杂志总编辑、中国品牌联盟品牌战略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和劳动保障部认定的国家级高级策划师。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