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学会独处,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 文/崔诚靓

1、孤独是一种常态

如今的城市一片欣欣向荣,早高峰的地铁里挤满了年轻的上班族,却又如无人般寂静。只有出现了报站的声音和开关门的撞击声,才有蜂拥而入和鱼贯而出的人群,仿佛一下子复活了。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奔波忙碌,早上8 点不到就要出发,8 小时工作制,6 点才下班;再加上大城市平均40 分钟以上的通勤时间,普遍性的加班,周末甚至是单休,算下来,属于每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个星期可能都超不过30 个小时。

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还要留一些时间给家庭、个人学习成长、兴趣爱好。所以你看,毕业以后,每个人都自顾不暇,和老同学、朋友们的联络越来越少,维持一段关系变得越发吃力,几个月能见上一次已经难能可贵。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一个人或者和伴侣相依为命。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和亲人、朋友、同学,还是偶遇的新人。很多时候,我们充满期待却欲言又止,手机里的信息已经编辑好了,却又没了勇气发送出去。许久不见,都不知从何聊起。于是,今天有了一种新型关系,叫朋友圈的点赞之交。不必私信、不必留言,轻轻一赞,雁过留声,平淡如水却又相安无事。

即使是微信点赞这种轻社交,你也会发现当你经常给一个人点赞的时候,他就会倾向于回赞。如果没有,那你就会觉得他无视你,久而久之就不愿再点赞,关系从点赞之交进一步降低。说来也是机智,微信的朋友圈还有机器学习机制,当你们互动减少之后,朋友圈刷到对方信息动态的概率也会降低。

简单来说,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交往如果不能维持一方或双方的心理平衡,关系势必会出现裂痕。当心理出现不平衡态时,人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去调整,时间短尚可以,时间一长,就会因耗费太多精力而疲惫。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

2、独处的能力

我们一直有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我们希望呼朋唤友,把酒言欢;我们愿意和爱的人辗转缠绵,共度良宵;我们渴望得到重视,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但我们必须要认清现实:独自前行才是人生的常态。学业上你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工作上你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里你要有所担当,照顾爱人、孩子。

有很多人发现,自己静不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回顾与总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少了一种能力,那就是独处的能力。独处的能力其实就是享受孤独的能力。独处的能力建立在一定的安全感之上,有了安全感我们才能放松地独处,在放松的独处状态下,我们的大脑才能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当大脑处于安静的放松状态时,它会自己进行整理,把新旧经验进行比较、归档,将该联系起来的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你会一下子想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者灵感一闪有所发现。所以,要想让大脑发挥更大作用,激发自己的潜能,独处的能力至关重要。

开悟从来就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想法经过长期的“孵化”后才成型的。就像破壳而出的小鸟,在蛋壳破开的那一刹那之前,已经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的孤独。

3、社交的本质

当你理解了孤独是一种普遍态,而不是你独有的落寞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与人交往、合作。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社会兴趣”,是说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愿意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而不是活在自己那个狭窄的世界里。

社会兴趣和人生中的三件大事有很大的关系,这三件大事分别是工作、生活、爱情。

1. 在工作上,你遇到了难事多向前辈请教,而不是闷在那里不知所措。你可能觉得会打扰到别人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彼此协作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的前辈,同样可以把前辈对你的关照传递下去。

2. 在生活中,你在聚会上想要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最好方式,是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去问对方。想要知道别人的名字,要先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坦诚是相互的,当你走出第一步的时候,别人也才愿意向前迈一步。说实话,讲真事,可以让大家都能有效回应,这是在降低信息的不对称,自然减少了交流的成本

3. 在爱情里,我们要做真实的自己,认真地去爱,当你用心的时候,才能收获真心。如果没有,就尽快放手好了。

今天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社交空间的概念,不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打开社交媒体,就可以立刻从现实中逃离,进入虚拟世界之中。你的微信好友列表里可能有几百甚至上千的朋友,但其中与你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有极大的可能并不超过150 位,而与你关系密切的好友恐怕不会超过20 位。这不是个人经验之谈,而是基于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得到的结论。

一个人能力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难以维持超过150 位好友的社交关系。假如一个人在一天中不吃、不喝、不睡、不工作,按照每联系一个人消耗10 分钟来计算,他最多也只能联系到144 位朋友。维持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可能需要一起旅游、看电影、购、聚会,20 位朋友已经足够让你应接不暇了。

“对待每个人都要全心全意”、“我对每个人都好”,说这些漂亮话的人不是骗子就是无知。社交成本与认知局限已经决定了对于熟知者(强关系),我们会把他当作有血有肉的特殊个体,会关注他的喜好和秉性,揣摩他的动机和意图,并以此决定与其的交往策略;而对于半生不熟者或陌生人(弱关系),我们会做类型化处理:归类、贴标签,凭刻板印象迅速决定如何相待。如果你不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见陌生人,也不要怪别人看你太表面。这不是人性的功利而是客观规律。

“君子之交淡如水”,对待这个世界,学会独处、坚守自我、坦诚相待就好。

  • 作者:崔诚靓。本文来源于《硬功夫》,由天地出版社授权首发。大成功靠时代,小成功靠自己。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暗下硬功夫,像打磨艺术品一样塑造自我,用科学的系统方法论不断精进!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07 +1
复制成功
工作  个人学习  工作  认知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