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有多少人的人生,败在了不知分寸

文/巫巫欣

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把何炅推上了热搜。

在节目中,何炅为欧阳娜娜抱不平,认为她的演技被黑,更多是因为导师不负责任的指导,和节目组给欧阳娜娜不合适的人设定所致。

当天晚上何炅发了微博道歉,这可能是何炅第一次为自己说话失误致歉。

即便是被公认为高情商的何炅,都难免会出现说了不该说的话,言语不够有分寸感的情况。

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说得多,不代表说得对。拿捏好分寸,才能准确无误。

不只是说话,人生其他方面也是这个道理。

1、家庭关系分寸感:收放得体

在家庭关系里,很多人越是亲密,越少了界限,说话太过直接,觉得理所当然。

我见过很多亲戚说话毫无遮拦。像舅舅和舅妈,婚姻里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麻烦,一些小事和误会往往就会导致战争一触即发,一个只顾着吵,不听解释,一个据理力争,竭力维护自己。

明明家里还有俩才上小学的孩子,却也不顾孩子怎么想。吵到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舅妈甚至破口而出“我不过了,大不了离呗。”

有些时候,我们会对陌生人好言好语,回家却对家人冷言冷语,或者情绪化处理,以为家人是最亲近的人,他们打不走、骂不走,所以讲话不注意分寸,甚至说了过分的话,也觉得没关系。

但却不知,即便亲密如家人,若是没有边界,感情也会被我们一次次的不知分寸而消耗殆尽。

很多时候,亲子关系也是被这种不知分寸给破坏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曾翻看过我的日记,虽然只有一次,但我至今都还记得。

像这种只是轻度的“越界”,另外的还有不考虑孩子的感情,在人多的时候,把孩子的糗事或隐私当玩笑话讲出来等等。

严重“越界”,则是把没有分寸演变成控制: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考什么学校、选啥工作,找什么样的对象都得听我的……

很多家长不懂,如果没有边界地参与孩子的生活,评论孩子的言行和表现,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尊重。

家长如果把亲子关系变成了“控制与顺从”的模式,认为孩子是我的,我可以随意安排,那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更有可能是伤害孩子,导致他长大后没有主见、无法积极面对压力。

因此,家庭关系要有边界感、分寸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收放得体、进退有度,才是真正智慧、体贴的家人,才能让家真正成为每个人温暖的港湾。

2、人际关系分寸感:说话有度

每个人都是人际网上的一点,少不了要和其他人产生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

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个故事:

朋友有口吃,说话慢,偏偏有天一个口吃路人上前问路,结果朋友就一语不发。

过后贾平凹问起缘由,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

实在佩服这位朋友,心思细密,说话有分寸,懂得看对象,即便原本指路也出于善意,但更大的善意是维护了别人的自尊。若是朋友说话不知遮拦,就如同往自家墙子上乱钉钉子,即便拔掉了,也还是留有伤痕,伤人伤己。

周国平先生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即便是亲如朋友,分寸也不可差失。

我有个朋友,前阵子在群里抱怨,说自己和闺蜜见面,聊到找工作,闺蜜听到她说要去大城市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说:

理想这东西能当饭吃吗?女人啊,在外打拼那么累干嘛,吃苦头不说,你即便再厉害,最后不也一样要嫁人生子,还不如毕业后找个安稳的工作,舒服过日子。

结果还补上一句:都是闺蜜,我说话也直,但都是关心你,你也别太逞强了。

朋友说,自己当时气到不行,脸都黑了,但碍于关系,没敢直说,所以才在群里找我们倾诉。

这种朋友,估计我们很多人也遇到过,说是“关心你”“为你好”,但总感觉言语里带有看不起、蔑视感,让人听着不舒服。

再怎么熟悉,朋友间也要讲分寸,否则很容易产生隔离。

尤其是开玩笑的时候,很多人在嘻嘻哈哈的时候会得意忘形,结果说得过了头,容易戳到朋友痛心之处。

真正有分寸感的友谊,应该是有度、有距离,让人觉得舒服。适度调侃,但不干预别人,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

3、社交活动分寸感:学会做减法

陈道明在《简慢人生》中写:世间万由简至繁走到今天,该由繁至简了。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闲看花开花落,坦荡自在。

在这个快节奏、忙碌的时代,学会控制社交分寸感,不过分投入,适当减少,才是人生愉悦、精神富足的灵丹妙药。

相比于张韶涵说自己10余年没有出国旅游,歌手李健截然相反。虽然名气大了,但他仍旧每年给自己安排了很多无社交活动,在家里喝茶写歌,一个人把北极、美国、澳洲……城市冰川高原都走了个遍。

他甚至都对社交媒体网络保持距离。在《我是歌手》里,沈梦辰发现李健的手机竟然还是古老的诺基亚按键手机。

当胡彦斌想要和李健加微信好友时,李健却告诉他自己没有微信,只有微博,而且微博也不是经常使用。

这点还蛮值得揣摩的。我们现在都离不开网络,每天一堆信息轮番轰炸,我们花时间刷文章刷视频。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在抱怨自己没有时间看书,没时间经营自己的兴趣爱好。

过快的生活节奏,和过于亲近的社交活动,让我们把生活的中心偏移,把生活的主角从自己变成了其他。

因此,对社交活动保持分寸感、距离感,其实对我们个体、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来说,就是一种保护。

若是我们学会清扫我们的社交圈,有分寸,不过分投入:

没有意义的群,退出;

好几年没有再联系甚至都不知道名字的朋友,删掉;

可以不去的、不重要的社交活动,不去……

那么我们是不是会过得更舒服?更能给自己留出空白,深入思考生活工作,减缓焦虑?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留住最珍贵的东西,过诗意的慢生活?

4、自我管理分寸感:立标准控制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换了好几波室友,人虽不同,但共同的是,她们都很爱熬夜。

之间网络上有句调侃话: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去最好的医院。

这就是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

然而,古人在《黄帝内经》里早已告诉人们熬夜的危害:23点到凌晨1点若休息不好,会产生“阴虚阳亢”现象;凌晨1点到3点若还没休息,就会容易乱发脾气。

睡眠不足,不仅影响面貌,让你看起来无精打采,加速衰老,还会影响身体系统,严重的可能会引发疾病,近些年熬夜猝死的新闻也不少。

掌控自己的作息规律,其实就是对自我管理的分寸感。

给自己在睡觉、运动等小事上设定规则、界限,有了分寸,才能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身材管理、衣品管理也是如此,即便像疫情期间不出门,保持干净整洁是基本要求。

如果丈夫在家蓬头垢面,吃饭吧唧嘴,妻子也不打扮自己,不修边幅……每天看到的都是对方邋遢的样子,自己没有分寸,夫妻间也没了分寸感,那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吸引力和神秘感,矛盾也会随之而来。

说到这儿,到底什么是分寸?

分寸感,不是疏远,不是冷落,是保有距离、是对人尊重,不论关系亲密或疏离。

分寸感,是为人处世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是对自己的控制和管理。

分寸感,就如同不倒翁,左右摇摆最后都能稳在中央。没有分寸感,就好像有一边失衡了,歪歪斜斜的,最后只能被丢弃。

愿你我这一生,懂分寸,对自己严格一点,对他人友善一些。

作者:巫巫欣。集宅和闹于一身的95后女生,在阅读和写作里寻找自己的第三空间豆瓣号同名,欢迎交流。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3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