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普通人与高手的距离,不在于努力程度,在于这3点!

文/五月海子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人和人差距大得无法跨越?

在这个问题下排名第一的高赞回答晒了一个视频,视频如下:

有两个人,这两人是30年前曾在一起玩过球的同学,现在一个是法官,另一个却是囚犯。

这位囚犯一开始面无表情,对一切无动于衷,直到法官问他问题时,他才突然想起对面坐着的是自己的中学同学,那一刻他面露欣喜的微笑,但瞬间又消失了,随即便低下头,掩面痛哭起来。

他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成分,有一种悔恨,更多的是对人生如此巨大差异的无奈和深深的落差。

人与人之间造成巨大差异的原因,有的说是能力,有的说是家庭背景,有的说是对机会的把握和选择,在所有这些答案中,最根本的还属思维差异。

一个人思维被固化了,被限制了,人生的选择余地便大大被缩减了,而以下这三种思维差异,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

1、沉迷平均数思维,不敢适度冒险

阿何是我的大学室友,原本计划毕业后遵循专业路径,到企业中当个小会计,过着平凡得泛不起一点波澜的日子。

后来误打误撞考上了公务员,进入了体制内,真正过上了让人羡煞不已的规律生活。

每天朝九晚五不说,还能随时利用上班之余的空闲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对比进入私企的我们,每天五六点就得起床赶早班车,在公司还得随时小心说话,谨慎做事,生怕自己一小点逾矩就招来领导的怒气。

下班后还得和别人竞争回程车上的那一小点空间,更可恨的好不容易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还要经受阿何在群里“招恨”似的晒自己新开发的美食。

这种忙碌得没有人生的日子,让我们对体制内的生活充满了神往,可是进入体制内多年的阿何,却在去年毫不顾忌地选择跳了出来。

周围的人疑惑,我们也同样对他的选择充满了不解,他没有多做任何一丁点的解释,就和几个朋友全心投入到了开公司的创业节奏里。

极其忙碌的他,早已无暇顾及我们每月一聚的定期饭局,朋友圈也不晒照片了,全然一个超级忙碌的狂徒态。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个饭,还是为了他方便,就近选在了他家楼下,他才开口告诉我们:

“逃出体制内,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相信你们也是,但是这个选择我是想了很久,大多数人觉得进入体制,过上了标准化的人生,会让人有安全感踏实感,但于我而言,这种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却不适合我,我想跳出来,去试一试我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阿何的这席话,让我想起了吴伯凡提出的一个“平均思维”,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或者说是习惯了,用大多数人的想法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却从未去思考这份平均化的价值标准,是否真适合自己。

长期处于这种标准化的决策依据里,你就没办法跳出舒适区,当真正的机会来临,你会处处介意,该不该做,能不能做,最后白白让机会溜掉。

大多数时间里,市场是风平浪静的,不陷入群体平均的狂欢,才是对个体追求和风险应对的尊敬。

2、忽视负向信息,不懂反向思考

冯仑在《扛住就是本事》这本书中说到:

20世纪90年代,他在海南做房地产,那时的海南刚刚建设,很多企业家投资者都充满了激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最初几年,当地的房价可谓是一天一个价,“芝麻开花节节攀升”,包括冯仑在内的企业家们,每天都很忙,睡不着觉,是乐得睡不着觉。

见面也常常围绕房价展开:“今天咋样,赚钱了吗?”回答也差不多:“不好意思,没留神我就赚钱了。”

那几年,海南算得上是房地产公司最密集的一个市场,后续又不断地有公司涌进来想来分一杯地产红利

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会持续很久的巨大泡沫,让大部分人处于一个丧失知觉,全然兴奋之中,唯有冯仑意识到这个不断膨胀的泡沫,正处于一个岌岌可危、即将被刺破的阶段。

冯仑也清楚,此刻如果收手意味着利润会降低、要亏本,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及时转换了方向,当别人不断加码进,他却按耐住了内心的冲动,反向选择了退出。

商场是如此变化莫测,你认为还未到达增长高点,不断地进行加仓时,市场却给你来一段陡峭而残酷的跌停,人生不也是如此。

时局变化,很多时候我们所遇到的瓶颈和卡点,稍加思考,反向延伸,也许就会碰撞出不同的可能。

反向思考,并不是要你忽略基本的成事规律,而是让你用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到新的机会点,负向信息也并不全然就是糟粕毫无价值信息茧房,而是需要你提炼出容易被忽略的价值真相,找寻新的渠道和发展路径。

有时候学会停下来,逆向回溯的时光,可能就成为你人生路上一个小的改变现的契机。

3、及时行乐,摒弃延迟满足

庞大的信息流,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各种眼花缭乱的质陈列,让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总有千万种理由去放肆和尽兴,经受不住诱惑,及时行乐便成了“活在当下”最贴切的解释

很多时候我们在当下选择的即时满足,却是要以未来的机会作为代价去清偿。

2000年之后,深圳的房地产发展迅猛,华为的一个部下便趁机给任正非建议:“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就能轻松实现一百亿利润。”

任正非想都没想,一口就回绝了:“挣完了大钱,就不愿意回来挣小钱了。”

又是十年之后,华为的周边都开始陆陆续续建起了新城,又有部下给任正非建议:“随便拿点地,盖盖房子,肯定能轻松实现一百亿。”

任正非一听,立马拍桌子,对周围的部下吼起来:“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

正是这样一份对即时满足感的舍弃,才换来华为聚焦通信技术的专注力,不断地死磕,不断地破釜沉舟,才换来了今天的华为。

就像张一鸣说的那样:

“我是比较保守,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花了再融,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我们都在崇尚自由,可我们忽视了自由的前提,是不放纵,是懂得限制住自己当下的欲望,去积累自由的底气和实力。

满足于半响偷欢,却从未感知无声的时间早已一点点消磨着我们对抗世界的意志

延迟满足早已成为我们取得进步和突破的共识,可是有些人依旧怀抱着那一点命运匆匆而过的侥幸过活,丢弃掉自我的偏执,才能真正享受到延迟满足之后的全然满意。

△ 写在最后

人生是长线,从来不是某一阶段的定数,而是一个不断波动的变数

思维偏差决定了人们行为的偏差,而行为的偏差又导致了结果的偏差!

努力打破固有的认知局限,用思维的更新迭代去兑换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9 +1
五月海子

作者:五月海子(MBA智库专栏作者)。体制内财经从业者,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一半湖水,一半热土。本文来源于MBA智库(ID:Mbalib)。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复制成功
风险应对  延迟满足  舒适区  思维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