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你以为是恶人的人,最后居然发现他是好人

作者:张良计

01

今天聊聊职识人的话题。

5年前我曾入职过一家新公司,在正式上班之前,就听闻新公司和我打配合的那位同事,是一位有名的“暴君”。

这位“暴君”同学动不动就发脾气,喜欢在办公室里大声骂人,时不时还会给大老板小报告。

搞得我人还没去上班,就已经怕了三分。

可入职2个多月后我发现,这个所谓的“暴君”,其实没那么可怕。相反,他之所以会有这些暴躁的行为,全都是情有可原。

他动不动发脾气,是因为手下人确实不给力,做的PPT漏洞百出,教了五六遍还是不会。

他在办公室大声骂人,是因为客户项目的deadline快到了,可其他部门交过来的方案依然在原地踏步,没有回答客户想要的问题 。

爱打小报告就更有意思了。

他确实会暗地里“弹劾”他看不顺眼的同事,可如果你要是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以公司大局为重,摒弃小团体利益,反而会得到他的赞许。

这时他去给老板打的小报告全都是称赞,好几次大老板跑过来跟我说,王总监(那位“暴君”)很信任你,好几次跟我说想以后多跟你合作。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的性格应该被推崇。脾气太暴躁,很多时候在职上不是个好事情。

但从这件事我学到了一点,评判一个人的本质究竟如何,别人的话只能当做参考,最终是什么样,还得你自己去接触和判断。

当你和这个人实际相处过之后,再去对比曾听到过的传言,很有可能会大相径庭。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于一份新工作

几年前我跳槽去了一家新广告公司。在去之前就有无数人跟我说,这公司的客户很难做。

可直到我实际去做这个客户之后才发现,这个难做,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客户对广告公司的要求越来越多元。以前不同的市场营销任务,会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广告公司去做。

像海陆空媒体狂轰乱炸的品牌广告,会丢给4A广告公司去做。

微博微信抖音上的内容运营,交给专门的社交内容公司去做。

电商大促的站内外运营,会交给专业的第三方TP来完成。

可现在,客户内部开始整改架构,合并部门,所有对外的营销出口内容都交由一个大部门来完成,从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客户这边改变了组织架构,相应的服务它的广告公司也要进行调整,好适应未来的新工作方式。

但广告公司这边并没有反应过来,依然在沿用过去的工作模式,不管是组织架构还是人才配备,都没有跟上客户这边变革的步伐。

于是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变成该交的方案迟迟交不出来,该协调资源半天协调不好,该快速反应的地方总是比别人慢。

长此以往积累下去,自然就会有积怨和矛盾。

在别人口中,这个客户既难缠又爱搞事,但在我亲身体验下来之后,发现表面上的这些所谓“难搞”,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双方的需求能力之间产生了大脱节,从而造成了工作能效的大量浪费。

到最后,就是大家做的都不开心,心情都很糟糕。

02

以上这两件事,虽然一个是人,一个是公司,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道听途说。

哪怕这些道听途说的话,来自于你最信任的人,你也要保留最后一丝的理智,去亲自接触,感受,最终下判断。

我们大多数人在做评判的时候,会不自觉使用主观视角,以自己的立为出发点,把自己的感受放大成所有人的感受。

这就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如果不加以辨别区分,很容易变成以讹传讹。

以前我和朋友聊过一个“北京炸酱面”的例子。

有一次我去北京玩,朋友带我去当地最有名的面馆吃炸酱面。

因为我在武汉也经常吃炸酱面,所以想当然以为北京的炸酱面应该和武汉的味道差不多。

可当我真正吃到之后才发现,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

北京的炸酱面更咸,而且不会加许多小菜和配料,我吃第一口就感觉不对劲。

虽然最后还是吃完了,但和我想象中的“炸酱面”,还是有落差。

当然,我不是说北京的炸酱面不好吃,而是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主观视角,其实影响了我的客观判断。

因为我吃过武汉的炸酱面,所以想当然以为全中国的炸酱面都是一个味道,这就是以偏概全。

而当我吃了北京的炸酱面以后,如果不加思考和辨别,回武汉就跟朋友说北京的炸酱面很难吃,同样也有失公允。

因为我觉得不好吃,可北京人反而会觉得很好吃。让他们来吃武汉的炸酱面,同样也可能吃不惯。

另外还有一点,我的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觉得炸酱面就该是这个味道,因此也想当然以为身为武汉人的我,会对这种味道一样情有独钟。

殊不知我在武汉吃过的炸酱面,和北京的味道差别很大。他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带我来了面馆,本来一片好心,却没办成好事。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如果我们深入去思考,其实能发现很有意思的地方。

在这个故事里,存在两个主观视角(我和我朋友),以及两个客观评价(武汉炸酱面和北京炸酱面),如下图:

如果我们混为一谈,很容易造成误解。后面会花更多时间来理清和解释,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把问题说清楚。

03

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矛盾是不是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我们在听到一个评价时,首先关注的不应该是被评价者,而是得出这个评价的人。

去思考他的立是什么?他经历了什么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和被评价者是不是处于一个公平客观的环境中?他在做出评价前是不是已经有了成见?

总之,不要看论点,先去看论据。

如果论据站不住脚,那么得出来的论点就会有失偏颇。

先看论据的好处在于,自己能把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先判断过程合不合理,再看结论合不合理,这就叫独立思考。

不要被填鸭式地灌输观点,不去思考直接拿来就用。

只听别人给的结论,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反而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懒惰,掉进思维惯性的陷阱里,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比如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吃瓜新闻反转,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期大家很容易因为一张微博截图,几句道听途说的话,搭配几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就被吸引点进去,不知不觉被带了节奏。

这就是典型的只看结论,不看过程。

这些截图哪里来的?

有没有被后期PS的可能?

这些素材是否能构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素材和素材之间的时间线是不是都对的上?

素材中是否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多问几个为什么,你就算不吃这个瓜,但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思考能力

不然长此以往,我们的大脑只能被操纵,丧失了判断能力。听风就是雨,草木皆可兵。

同样的,当我们在听到一个人在评价另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把自己主观代入到评价者本身的视角,而是拉出来,站在一个第三方视角去看待整件事。

哪怕评价者是你的朋友,你的老板,你熟悉的同事,甚至你的亲人,哪怕被评价者过去犯过错,和你有过矛盾,都不要让这些条件影响你这一次的客观判断。

过去是好人,不代表现在不会做坏事。过去是坏人,不代表这次不会发善心。

即使周围有10个人说这个人不好,也只是把这个“不好”的概率提高了一定百分比而已。

但,这并不是绝对。

他身上依然有1%的可能让你意想不到,因此不要轻易下结论。

放下过往成见,抹除关系利益,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视角下就事论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简单。

这就是独立思考。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到你启发,共勉 =)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9 +1
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2020领英Linkedin年度行家/2018领英Linkedin年度最强音/专注于职场经验,逻辑思维,个人成长技巧分享。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