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何把 3 分钟热度,变成做透一件事?

文:古典

最近持续在后台收到问题,我决定把有趣的问题一一回答。比如下面这个:

我想问一下,我为什么常常把事情复杂化?
当我读一本书的时候,会非要多读几本。比如读《行为设计学》时,就想去看《OKR》。
但明明通过一本书学到了方法,那我就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践行就好,为什么会忍不住想多看一本?
“为什么我明知做一件事就够,还忍不住尝试更多?”

不知道多少人有这样的问题,但这真的是个好问题。

01、好奇心改变世界

首先要说,这不是件坏事,背后是好奇心。

在爱因斯坦的时代,世界的一切都似乎能被牛顿解释了,为什么还要思考“沿着光跑步”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他一直在想,一直想,也就建立起来整个相对论大楼。

也正是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世界才一点点地变成今天的样子。

不过不同的是,这些人一辈子,都在对一件事好奇。

他们为了解开这个谜题,走得越来越深,但奇怪的也是,走得越深,也就越广阔。慢慢天开地阔,他追随的这一件事,带他去见了世界上所有的事。

古今之大成者,似乎都是这样。

阳明为了成圣人,会在竹子面前坐7天,为了格。虽然没成,但是他要做圣人这件事,还是一直一直在做,一直到死。

所以,我想——对一个事情不断地深挖,是打开这个世界的动力,是最纯然的好奇心。

而世界也以足够的慷慨,回报这种好奇。

02、你的好奇心,只是3分钟热度

那么,为什么好奇心在你身上,会带来困扰?

先说说好奇心的本质。

我喜欢《故事》作者麦奇的说法:好奇心是人类对于“找到答案”和“认知闭合“的智力需求

这也是《行为设计学》这本书中“黏性”原则的体现——“知识缺口”带来持续的注意力 ;
也是互联网超链接逻辑——从A点会快速跳到B点;
还是抖音短视频刷时间的逻辑,只要轻轻一推,就会展现另一个知识缺口。

而另一个人的抖音常常比同一个主播的吸引力大——所以只有当你很喜欢这个主播,你才会关注。更多时候,你只是刷刷刷。

同样的道理——当你看到A书的时候,想起来B书,然后从B书,会想到C书。 其实和上述动作没有什么两样。

一圈下来,进度丢了,《OKR》的书估计也看不完(因为后面还得真实的练啊),自己也没什么收获。

你的好奇心,和牛人的好奇心都在不断打开新答案。

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在于,牛人是围绕一个问题,不断的向更深,向行动找知行合一的闭环。

一旦知行闭合,威力无穷,纸面上甚至能蹦出核电站和原子弹。

而大部分人是围绕无数问题(或者问题就是无聊),不断的横向学习,希望能够一次性学完所有相关知识

其实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无异用勺子装水,企图捞干长江。

学是学不完的,干出来一件再一件。

向深处走,在事上练,才是闭环。

03、大脑误区:完美主义和侥幸思维

回到这个困惑上,我们不是在“追寻答案”,而是在“发散思维”。

不是在挖一口井,而是挖几下,担心可能不是这里,换个地方挖。

这样一直都在焦虑里,大概是挖不出水来。然后又可以对自己说,其实我不适合这个方法,我换个方式吧。

我见过一个英语学习者,他学习了好多种方法,最后到了新东方的新概念的课,在兴致勃勃的背了4节课以后,觉得“这个教材太老,不适合”。

我多年后又见到他,他还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教材。其实也许新概念就不是最适合他的,但是死磕下去,也都一定能成。

更深来说,我觉得这是也许一种侥幸心理

不是我不行啊,是方法不行。 目前这个方法不好,有点难,可能世界上有更适合我的,再找找。

其实没有什么方法,是能绕过“向深处走,向事上练”。

没有。
没有。
没有。

我之所以这么肯定, 因为我试过好多次了……

你可能也会说,不对不对,我只是有点完美主义。 但是完美主义背后又是什么呢?

是:我一定要完全地收集完消息,当我完全收集和理解完所有信息, 我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

其实没有什么最好决定,人类的适应能力,远远高于他们的选择能力。

更适合的选项肯定存在世界,但是要找到的成本,常常远远高于死磕当前的成本。

所以,行动起来才是要点。

04、做透一件事,它会带你去见所有事

最后,请你真的相信。

当你做透了一件事,击穿了一个领域,死磕了一个点,这件事会带你去所有的世界。

凭着这个信念

就踏踏实实做完一件事,读完一本书,做好一件事。

一直到新的事情,主动来找你。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4 +1
古典

作者: 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个人发展共读会」主理人,500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得到APP12万+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

复制成功
工作  行为  发散思维  知识缺口  成本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工作

2022-04-29 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