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推特 :看完这4条底层逻辑,我终于悟出他为何这么牛

文/VV

近日,一则和世界首富马斯克相关消息引爆了网络

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将以约440亿美元价格收购推特,成为推特的新主人。

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推特16年的璀璨历史将被重新激活。

4月初,马斯克发出收购要约后,曾一度遭遇Twitter的抵抗。

令人意外的是,这备受瞩目的收购案,仅仅历经两周便尘埃落定。

这倒是符合马斯克擅长创造奇迹的人设,他一手打造的企业留下了诸多商业里程碑。

特斯拉,是全球第一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SpaceX,是全球第一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商业公司

Neuralink,是脑机接口技术公司,有望在十年内解决大脑和脊柱损伤问题。

讨厌马斯克的人,觉得他过于天马行空,不可一世。

欣赏他的人,认为他是个商业天才,值得钦佩。

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曾说,“如果我死了,宁愿将数十亿财产捐给像马斯克这样的资本家来改变世界,也不愿将钱捐给慈善组织。”

雷军也曾高度评价说:“马斯克做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

马斯克为什么这么牛?

从他的思维认知和商业实践,不难看出,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拥有这4个特质。

1、直击本质,是创新的终极密码

大多数人习惯于浅尝辄止,遇到问题,不愿意深入思考。

马斯克则不同,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更倾向于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理学教会我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去推理,而不是用类比的思维去推理。”

在他看来,类比就是去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样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他把自己取得的颠覆式创新成就,归功于对“第一性原理”的运用。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框架,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逐层拨开事物表象,回溯本源,再从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在创办SpaceX之前,马斯克基本不了解火箭发射。

拜访过许多知名的制造商后,他发现,购买运载火箭的成本竟然高达6500万美元

于是,他开始思考:火箭是由什么制成的?这些材料市场上值多少钱?为什么不能购买便宜的原材料,自己造一枚火箭?

这就是SpaceX公司诞生的背景。

在人们常规的认知里,火箭发射一去不复返是理所当然。

但马斯克会根据第一性原理勇敢提出质疑:汽车、轮船、飞机都可以重复使用,那为什么火箭不能重复升空呢?

2015年,SpaceX成功发射和回收猎鹰9号火箭,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将火箭发射到太空之后还能返回地球。

马斯克不仅让火箭可重复利用变为现实,还依靠成本优势,让SpaceX完全主导了全球商业发射市场。

依托“第一性原理”思考,需要首先挑战常见的假设来确定正确的问题,然后将其拆分出不同的构成要素。

再将所有要素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然后不断论证、优化、完善,最终颠覆传统,创建出全新的创新解决方案。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更愿意直接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这样似乎更省力。

思考方式的不同,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经验主义,或许会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但无法拓展洞察问题的深度,也极少有机会实现创新。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则能让你一步步逼近本质,领略全新的世界。

创造新的可能,首先要学会深度思考。

2、跨界学习能力决定一个人能看多

传统的观念认为,成功就必须扎根于一个领域。

马斯克则不太“专注”,除去SpaceX和特斯拉,他还管理着可持续能源公司SolarCity、神经科学公司Neuralink、超高速运输公司Hyperloop、人工智能领域的非盈利组织OpenAI等。

这些高科技领域,任何一个单独运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财力

更何况,马斯克是在深入研究和推动着相关技术的进步。

作为名副其实的“跨界之王”,似乎没有他不敢涉足的领域,破除不了的知识壁垒

他的能量是怎么覆盖到电动汽车、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

这恐怕要感谢他从儿时起建立的跨界知识体系,从哲学、科幻、编程,到企业家、科学家的传记,他都广泛涉猎。

随着事业版图的不断拓展,他的阅读范围也扩展至商业管理产品设计科学技术等更多领域。

他在与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的对话中,也曾建议大学生们广泛涉猎、融会贯通。

马斯克跨界学习的成果,还体现在他能够把在某一个行业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应用到毫不相关的全新领域之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重新构建基本原理。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精通一个领域,似乎已然不能构成稳定的护城河。

《成长的边界》作者大卫·爱泼斯坦,广泛研究了全球各领域精英人才的真实案例后,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通才”比“专才”拥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跨越能力范围的探索,将是未来决战多维环境的关键。

我们所处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固化在已知的一个专业领域,很难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只有不断破圈,才能汲取到更大的能量。

如果你能跨界学习,并整合各个交叉领域的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或许有机会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术业有专攻”诚然可贵,“不设限”才有机会解锁更多可能性。

拥有跨界思维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游刃有余。

3、敬畏磨难,是活下来的唯一选择

多年前的一段采访视频中,回忆起创办特斯拉和SpaceX 后所遭遇的磨难和质疑,马斯克罕见地落泪了。

当时,主持人问马斯克,SpaceX三次连续发射失败时,为什么不考虑打包走人。

马斯克毫不犹豫地回答:

“Never(决不)。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要知道,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和最后一位登月者塞尔南,都曾公开表示,完全不看好马斯克的火箭计划

这些人,恰恰都是激发马斯克开启航空梦的偶像。

被自己敬仰的人质疑,只是痛苦的一小部分。

2008年8月2日,“猎鹰1号”第三次发射失败。SpaceX公司的所有人都倍感绝望。

在马斯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财务危机、婚姻剧变、员工离职等各种风暴蜂拥而至。

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困境,普通人面对其中任何一个,恐怕都会被压垮。

但马斯克没有认输,反倒是越挫越勇。

背水一战,终于等来了“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成功,SpaceX也顺利成为NASA国际空间站的供应商

有句话说“磨难,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每个人的一生,或许都会经历至暗时刻。

有人意志力薄弱,选择缴械投降。有人却能抵挡凛冽,熬过黑夜。

决定命运不同走向的,是你如何看待痛苦。

美国社会心理学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我们无法左右的仅仅占10%,剩下的90%都可以由自己掌控。

所以,痛苦降临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停止抱怨和沮丧。

因为,真正驱动一个人变强的是痛苦,积极面对它,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正如马斯克经常引用丘吉尔的那句名言,“既然必须穿越地狱,那就走下去吧。”

4、极致利他,才能成为顶尖高手

今年4月14日,TED大会的一重磅访谈,邀请了马斯克。

在采访中,TED主席克里斯·安德森问及收购推特动机

马斯克坦言,“这不是为了赚钱。我认为,拥有一个获得最大信任度和广泛包容性的公共平台,对于人类文明的未来及其重要。我根本不关心经济问题。”

事实上,他已经陆续卖光了自己的豪宅,租住在SpaceX公司附近的“折叠房”。

他曾坦言,“你拥有的东西只会压垮你。财富让人觉得压抑。”

他赚钱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将财富投入到新的行业创业,并且选择的都是成本高、开发时间长、进入门槛高的行业。

看上去,这并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90%的人,都致力于探索“如何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立足个人需求,积累财富,获取名利,是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为自己而战,很可能让一个人停留在某种态中,难以突破更高的高度。

马斯克一直坚持的理念则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他的终极理想是,“在有生之年把100万人送到火星上居住。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种。”

从利己升维到利他,让他获得了更具价值的成功,也驱动着他从未停止酝酿更大的梦想。

火星协会的创始人祖布林曾评价马斯克:“他想通过做伟大的事获得永恒的荣耀,他是人类的财富,因为他把伟大的事定义为对人类有好处的事。”

始终心系人类的命运,是最极致的利他。

稻盛和夫先生说:

“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回报会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真心成就他人,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越是想着利他,不以赚钱为目的,越能让你赚更多的钱。

写在最后

马斯克的成功并非偶然,所有的优秀都是有迹可循。

平庸与卓越的分野,都藏在一个人的思维认知里。

每一次洞察本质,每一次跨界融合,每一次穿越危机,每一次给予利他,都是在颠覆自我、跃迁成长。

查理·芒格说过,“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参考资料:
1.创业邦《常人不懂马斯克,“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死去”》
2.华商韬略《马斯克的至暗时刻》
3.笔记侠《马斯克,不疯怎么能成为狂人?》
4.瓦砾村夫《2022年TED大会压轴访谈:马斯克聊收购推特特斯拉私有化,及阿斯伯格综合症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VV安,驰骋职的治愈系成长教练,愿用文字温暖精进人生。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7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