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一个人的眼界高低,决定了他的赚钱能力

作者:张良计

01

乍一看今天文章的标题很像一句鸡汤,但不是的。有些话写起来像鸡汤,读起来像鸡汤,可只有当你完整感受了一遍才会知道,这是经过真金火炼的人生课堂。

什么叫眼界?

这个词有点虚,我们通俗去理解,就是你看得有多高,看得有多远。

多高,是一个深度的概念,你对一个问题剖析的角度是不是够丰富,考虑的因素是不是够周全,都反映了你的思考是不是够深刻。

多远,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你不能光看眼前三个月,还要预计到未来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的变化。

这两个结合起来, 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眼界。

眼界开阔的人,注重的是长期投资,因为他能估摸出未来的发展趋势,知道在什么时间点下手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什么时间点收网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他的人生是计算过的,是有策略的,而不是随波逐流。

这样的人就算眼前吃一点亏,以后也能找机会成倍地补回来,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舍本逐末

大白话讲,他们赚的是大钱,且不会因为小钱而丢了大钱。

比如在面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HR说,不要太在乎眼前的薪资,要看得长远,要注重未来的发展。

这话本身其实没错,但现在什么野鸡公司的HR都开始用这套说法,然后去打压面试者的薪资,这就变成了职场PUA.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句话变味了,就否认了它一开始的意义。

比如现在有两个公司给你发offer,一个给你7000块,一个给你10000块,我相信99%的人都会毫不犹豫选10000块的那个公司。

但很少有人去想,给7000块的这个公司,他还能提供什么东西?

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说给7000块的那个公司就一定好,但是你可以去挖掘一下,为什么同样在一个行业里,这家公司会比同行低3000块钱,理由在哪里?

想不出来没关系,我给大家说一个普遍的规律。同一个岗位,越是没有名气的小公司,给的薪资越高,反之名气越大的公司,给的薪资越低。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有名气的大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光环加成,以后是能给你的简历加buff的。

未来你再跳槽,人家一看以前大公司出来的,能力肯定不会差,无形中增强了对你的认可度。

正是由于这个“品牌溢价”的存在,大公司就敢去压你的价格。这低下来的3000块,相当于你买了大公司的金字招牌

而名气小的公司,在招聘市场上本身就带有原罪。

没人听过的公司,刚刚起步不久的公司,你敢去么?这就是一个天问。

为了吸引人才到来,小公司不得不开高价来吸引求职者,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所以看似两家公司谁优谁劣对比明显,但实际上隐藏在冰山下的东西你并没有看到。

这个时候你要问我怎么选,我绝不会仅仅因为薪资去考虑,而是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来做选择。

既然大公司压你的价格,那么看看你在大公司里除了钱之外还能收获什么?

比如更知名的客户,更优秀的同事,更完善的专业培训

而小公司敢给你这么多钱,你在这里又能得到什么?

比如更大的自主空间,更多的业务职责,更复杂的工作环境

大家注意,我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谁好谁坏,而是告诉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短期长期计划

你的职业生涯处于什么阶段,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以后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未来往哪个方向走,哪些是眼前对你有帮助的,哪些是未来对你有帮助的,这都是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关键问题。

我有个很好的猎头朋友告诉过我这么一句话,刚工作的头5年里赚的都是小钱,未来你会发现自己一个月赚的比过去一年赚的都多。

现在我明白这是真理,因为确实如此。

再比如说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

个例子,有的生意乍一看,明明是亏的,但为什么还要去做?

比如最近我们和另一个竞争对手公司在竞标一个大客户。通过一些不能说的渠道,我们得知这家公司把最终报价压得特别低,低到我完全想不出来他们要是接了这单生意,该怎么赚钱。

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对吧,死命去拿一个不赚钱的客户,做一天就亏几万,到底图什么?

但实际上呢,人家根本不看单笔生意的盈利

比起利润,这种公司更看重业务流水。只要营业额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就会不断有投资人接盘,公司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滚进来。

说白了,人家赚的不是客户的钱,而是散户的钱。

你用专业技术去跟人家比,人家用资本市场的玩法碾压你,这就是降维打击

而这种以退为进,表面上吃亏,实际麻了的操作,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别人只看到了第一步,而你看到了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其他人都在第一层,而你在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大家都以为你是个猎,而你实际上才是最后的猎手。

这些,都叫做眼界。

眼界是一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分析和思考的角度,是掌握信息之后的谋略与策动。无论是爱情,事业,生活,社交,这都非常重要。

02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眼界?大家可以从2个关键词下手:

系统感,和信息源

什么叫系统?

观察和分析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框架,这就是系统。

然后,我们要从这个框架里面找机会,找突破点。

个人成长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

每一个时期你要完成的目标使命不一样,而由此延伸出来的策略和行动,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系统中,前一个阶段的结果会对后一个阶段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职业发展系统。

如果大家玩过RPG游戏,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像一个人的技能天赋树一样,只有把初级技能点满了,你才能点亮更高级的技能。

在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期,通常是工作3-7年的阶段,最大的目标,是培养对一个行业熟悉度,以及,对一两项专业技能的熟练度。

因此尽量沉浸在一个行业里,不要轻易转行,就是这个阶段的最高行动宗旨。

认准了一个职业路线,就在这个路线里去升级打怪,不要朝三暮四。

最起码,你得把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摸得七七八八,在几个核心岗位上有过足够夯实的工作经验,才能形成对该行业的初步了解,进而才能找到更好的位置和机会。

这些积累,会直接影响到你职业发展中期的规划

等到了30-35岁的时候,眼前就会出现两条岔路,继续往上爬到管理层,或者出来创业

此刻做出哪种选择,完全取决于你在职业发展初期的时候手上积累了哪些牌,以及,你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是的,现在我们才开始谈人生目标,因为这个时候你有实力,也有资格。

人生目标想太早,就像早恋一样,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匆忙做决定,不全面,不成熟,也容易走弯路。

只有在初期积累了足够的见识和经验,你才会越发明确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以及有能力做什么。

大家注意,这三个问题特别重要。

很多人活到30多岁都没搞明白答案,看到什么火就去做什么,看到哪个行业风口就去追风。

他们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没能力做好的事情,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护城河。

反而日复一日做着重复度高、门槛低且替代性强的工作,最后只能被更年轻的人淘汰。

正确的做法,是基于自己职业生涯初期的积累,去做扬长避短的事情,而不是自曝其短。哪怕是再大的风口,你不适合,就不要硬追。

擅长做数据分析,就基于数据分析去延伸找更多的应用景和机会;

擅长做内容创作,就基于内容创作的经验去挖掘流量方法论

擅长做销售,就把自己的口才运用到更多的场合,不仅把自己卖给客户,也把自己卖给用户,卖给投资人,卖给社会大众

记住,所有的行动,都要有来路,而不是在半路横插一脚。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眼光也在不断升级。

以前看到的只是一个岗位,几个部门的事情。慢慢的,你会跳出来,开始研究一个公司的运作模式,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你会开始关心国家政策,关心经济数据,关心关联企业,关心手边的各种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丰富的行业资源

而这些,都将在你40岁往上走,开始进入职业发展后期的时候,成为你的主要变现筹码。

无论是在一个企业里做管理,还是联合身边的资源创业,你都更有底气,也更加游刃有余。

所以我们回顾一下,职业生涯初期的积累影响中期的决策,中期的决策影响后期的收获,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至此,一个完整的个人职业发展系统才算搭建完毕。

很多人的职业生涯走了弯路岔路,就是因为缺乏这种系统化思维。只看到了眼前的得失,做决策的时候只考虑了未来一两年,甚至只看到了工作薪资的高低而并未对自己做深入的拆解分析,最后栽了大跟头。

系统感,给到你的是全景,而不是一个小角落。

许多事情在角落里看,和放在全景里看,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这就是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差距。

任何问题我们都要系统地去看,全面地去看,去尝试搭建它的框架,去摸索它背后的规律,这样你才能利用系统的规则去获利。

03

既然系统感这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去构建它呢?

这就讲到接下来的第二个关键词,信息源

如果说系统是框架,是骨干,那么信息就是填充框架的“肉”。

没有一个系统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是基于足够多的信息淬炼总结后的产

如同做菜一样,系统是今天这桌菜的菜单,而菜单一定是基于现有的食材拟定的。

食材足够多足够丰富,那么菜单就会有前菜,主食和甜点。如果食材很少,你就只能做一两道菜,那么这个菜单就会显得十分简陋。

信息,就是系统的“食材”。只有你掌握了足够多数量的信息,才有可能搭建出一个完整的框架。

我之前做咨询工作的时候,遇到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两周之内快速摸清楚一个行业

其实考验的就是信息搜集的能力

只有当你的信息源足够多足够广时,才能搜集到足够量的信息,最终进行删减合并,规整到你的框架认知中去,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

比如我要了解美妆护肤品行业,首先就要去看各种行业报告,去调研这个行业里的公司

我要知道这个市场里有哪些大的玩家,整体行业处于一个什么发展水平,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司或品牌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对于美妆护肤的使用诉求和习惯有没有一个变迁的过程。

以上这些维度,就是从行业,公司,市场这几个方向去分别搜集信息,最后规整成你对这个行业的系统认识

只要缺了一个维度,你的认知就不完整,得出的结论就会出现偏颇。

再比如相亲的时候,你想全面了解坐在你对面的人,那么明面上的身高,体重,颜值,谈吐,暗面下的工作,收入资产,兴趣爱好,人品三观,这些维度都要去搜集信息。

信息源,是所有和你的研究对象相关信息渠道,你都要去涉及,不能有遗漏。

另外,除了信息的渠道要广,信息的质量也要高。

很多信息看似洋洋洒洒,但实际上对构建你的系统,所提供的帮助很有限。因为很多都是无效的信息,这个时候就要做筛选。

那如何提高搜集信息的质量?

有个捷径,叫找标杆。

即,你要找到那个做得最好的,表现最突出的去研究,而不要去管那些平庸的,一般的。

想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况,重点去研究这个行业的老牌寡头公司,或新崛起的初创公司;

想了解某一类案例的操作手法,重点去看那些人尽皆知的大Case,然后把它掘地三尺;

想了解一个公司的全貌,就去看这个公司最擅长的领域在哪里,最牛逼的产品是什么。

这些,都叫做标杆。

标杆的意义在于,拔高你的品味,让你知道最优秀的做法是什么,从而打开你的思路,提升你的标准

你旁听大佬开一天会能学到的东西,顶得上你跟一帮平庸的同事呆一个月,这就是差别。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一个人的眼界,来自于他的系统感和信息源,能把这两点都做好,他的眼界才会不断提升。

这个时候,赚钱,只不过是顺带的事情。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共勉 =)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7 +1
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2020领英Linkedin年度行家/2018领英Linkedin年度最强音/专注于职场经验,逻辑思维,个人成长技巧分享。

复制成功
工作  竞争对手  盈利  职业生涯  行业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