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第一批“阳康”们,已经产生了这3类“后遗症”

文:格总

全面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还没完全过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77岁的曾光,12月29号接受采访时就说:

以北京为例,2200万常驻人口中,1760万已经感染。

全国14亿人,感染人数已超10亿。

2023年的今天,感染人数只会更多。

面对这史无前例的超级疫情,我们在过去三年,做的其实一直是“防疫”,现在才是真正的“抗疫”。

怎么抗?用每个人的身体,去扛。

你的症也许轻,也许重,也许已“阳康”。

哪怕有人没有感染,或者无症状,因为身边亲人朋友阳了,需要照顾,也被迫卷入抗疫之中。

于是,疫情除了造成对身体的伤害,也对我们原有观念带来深深冲击。

随着第一批人逐渐阳康,我发现,如下3类“后遗症”,已经显现。

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疫情改变。

1、关于健康,大家更“怂”了

微博,看到一位网友的话得到高赞。

她说:

封控期间忽然发现,健康其实是一个昂贵的玩意儿,是(我们的公共卫生系统)一层又一层,把人均寿命叠加上去的。

我深以为然。

疫情之前,我们说健康,更多是注意饮食,戒掉不良生活习惯,不要患上一些常见病,像中年人的脂肪肝,老年人的高血压,还有年轻人熬夜引发身体癌变和猝死。

我们根本不会想到,在火箭上天,芯片已到纳米级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居然还会有“瘟疫”这种东西。

但疫情是真切的发生了。

我们曾以为无懈可击的公共卫生,遭遇巨大挑战。

纵然现在封控已放开,大白,核酸,抗原,健康码,行程码……所有这一切,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抹去的全民记忆,在2022年岁末,我们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我”才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于是,买齐药品,已成每一个家庭的标配。

地铁上,电梯里,马路上,任何一个公共合,你或多或少还是能看到戴口罩的人。

如果你忍不住咳嗽两声,也会接受周围的异样目光。

还有,阳康之后恢复锻炼,却导致心肌炎而去世的新闻,在微信群里疯转。

不管信还是不信,每个人都在掂量:

我现在的健康状况,到底怎么样?之前的健身计划,要不要重新捡起来?现在的运动量,会不会太大?

就说我身边的例子吧。

我之前为粉丝提供职场咨询,咨询者们更在意的,是新公司薪水高不高,成长空间大不大,对简历的加分多不多。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纷纷跟我讲。

说有些公司薪水是高,就怕加班太多,压力太大,“有命挣没命花呀”。

你看,关于健康,大家变得更“怂”了。

这是阳康之后的,第一个“后遗症”。

2、关于赚钱,大家更“猛”了

疫情期间,曾有一个截屏在网上疯转。

住在上海顶级豪宅御翠园的今日资本创始人,京东美团背后的投资人,人称“风投女王”的徐新,竟然在小区团购群里求团购面包。

人人惊呼,有钱人也缺吃的了!

但事实上,并不是徐新买不到面包,徐新迅速在朋友圈澄清,主要是孩子带同学来家里,住了12个人,人的确太多。

风投女王需要团购,也仅是因为封控期间,购渠道有限。

现在防控打开购物自由,人家不再需要团购。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相比起没有买面包的渠道,更愁的,是没有拿来买面包的钱。

所以很多人冒着阳的危险,戴口罩出门。

有人阳了躺在床上,担心请假太久职位不保,只好发着高烧带病上班。

为了活下去,商贸重镇浙江义乌的小老板们说:“只要饭能送到房间里,只要网线不断,我们就还在做生意。”

防控后期,心思活络的包邮区地方政府,干脆直接组织企业去欧洲,去日本……抢生意,抢订单,“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

现在,防控已全面放开。

义乌的常驻外商立刻重回1万高位,义乌2022的贸易出口,首次突破4000亿元,这个数字还在高速上升。

这些,就是疫情带来的第二个“后遗症”,当防控不再,人人都阳康过一次,猛然间大家发现:

收入可能断,但开支不会停。

人可以呆家里封控,但房租还得还。

疫情之前,赚钱速度需要超过花钱速度;但疫情之后,赚钱速度必须远远超过花钱速度。

因为,今天去上班,明天公司可能就没了。

今天你还有老板,明天你的老板,也出来和你一起找工作了。

脆弱的财务状况,哪里再经得起风吹草动呢?

说到底,生活绝大部分问题,都是钱的问题。

想岁月静好,你的银行卡就别负债前行。

3、疫情过后,社会圈层更分裂了

我们再来说,阳康之后的第三个“后遗症”。

疫情这三年,国内互联网上的骂仗,连一分钟都没消停过,在微博,在豆瓣,在知乎,更别说微信群里了。

人群的分裂,从来没有这样凸显。

俄乌战争,有挺俄派和挺乌派。

防疫政策,有躺平派和清零派。

具体到药物,认可连花清瘟有效和嘲讽连花清瘟的,多少朋友,为这个反目成仇。

再具体到某个名人,比如某医生,更是夸他的人好评如潮,骂他的人排山倒海。

大家封控在家,更多时间上网交流,但互联网并没有带来思想沟通,更谈不上什么认知突围,在不同人群之间,互联网反而成为一张筛子:

顺我者夸,逆我者骂。

再加上抖音今日头条这类国民APP,基本采用“你喜欢什么,我就推送什么给你”的强算法逻辑信息茧房带来的圈层分裂,更加凸显,更加破碎。

而圈层的分裂加剧,不光存在于观念。

12月30号,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在2023年跨年演讲里,提到中国社会正在坠入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描述的,所谓“M型社会”。

什么叫M型社会?

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各居两端,并且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而位于中间的中产阶层向下塌陷,如同M型一般。

M型社会,是圈层分裂在经济收入上的体现。

哪些人群会向下塌陷?

吴晓波没提。

但是哪些圈层可以往上升起呢?

他专门提到“口红经济”,就是经济虽然很差,但消费欲望依然存在,所以人们会买一些相对廉价的消费品,来取悦自己。

即使疫情肆虐,“口红产品”依然可以保持百分之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增长。

这就是圈层在收入上的分裂现

也许此刻的你,已经因为公司长久没有订单,而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去和陌生的键盘侠对骂。

同一栋楼的另一层办公室里,别的公司却正为春节前的又一波销量高峰,加班加点。

4、我们终将穿过疫情风暴

三年疫情,像一巨大的风暴把每个人卷入其中,我们在风暴里经历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还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疫情之前的时代,已经回不去了。

但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依然在新的早晨如约而至,它透过层层密云,透过城市高楼的间隙,洒落在你肩上。

此时此刻,只要你还拥有健康,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身体需要阳康,我们的精神更需要阳康,今天之后的每一条路都不好走,但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一定是乐观,沉着和坚定。

最后,我想用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的话,来为这篇文章做一个结尾: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格总

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复制成功
工作  加班  职位  M型社会  消费欲望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