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应届生招聘月薪10342元”引群嘲:努力也未必赚钱,我们该怎么做?

文/寒来鼠往

10月12日,一则“2023届学生岗位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的报告引发公众热议。

新浪微博截图

评论区里年轻人们掀起一群嘲狂欢。

灵魂拷问型,“剩下的7342块谁来补齐?”

人狠话不多型,反手@国家反诈中心。

5天后的17日,一则#爸妈被我三千块的工资震惊到了#的话题,把痛点重新拉回大众视野。

有人站在宇宙中心咏叹:“已经主动996、007了,还是凭实力过得像全红婵的207C一样,毫无水花!”

调侃折射出年轻人背后困境:工作难找,薪水难涨,在卷不起、躺不下的45度人生,越努力,越焦虑

得承认,当下的基本盘是即便很努力也仍然赚不到钱。

但另一方面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是,总有那么一小拨人,起点一样,却率先冲出了基本盘,在卷躺之间自由切换。

而仔细观察后就发现,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把努力重点投放在了人生的“核心”上。

因为卷和躺犹如天平两端,只要核心够稳,就能平衡。

而所谓核心,其实就只需做到3件事,便可助力我们像迈克尔杰克逊一样,反重力45度倾斜不倒。

1、弱水三千,只取20%饮

上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少数人手里。

这个发现就是赫赫有名的“二八定律”,即:

在任何事中,影响全局的因素只占约20%,甚至更少;

而其余80%也许有用,但无关紧要。

二八原理”启示人们,要获得80%的精准回报,必须掌控那关键的20%。对于剩下的80%,不必在上面浪费时间精力。

比如,大学期间热衷于各类社团活动,与热衷于考各种证书的人,本质上一样,都忽略了应专注本专业的关键。

社交和考证,固然对拓展社交和加持简历有益,但专业所学才是日后在职博杀的方天画戟。

再比如,你因“不善言辞被孤立,着装品位被吐槽,业绩差遭领导质疑…”而倍感职场压力。

根据“二八定律”,你提升业务技能,比“花钱报演讲口才班,学美妆博主穿搭”,更能获得领导同事的尊重。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沈南鹏,就是践行“二八定律”的个中典范。

今年5月4日,沈南鹏再登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首。

红杉中国创立18年里,投资了五百多家互联网巨头,京东阿里巴巴这样的上市公司也在其列,总市值超过6200亿美元

这“泼天的富贵”与沈南鹏对“二八定律”的运用无不关联,其投资决策就是依赖于对“创业者特点、合伙人文化行业趋势”这3个关键因素的敏锐判断。

难怪360创始人周鸿祎公开形容他像鲨鱼,一闻到血腥味,就会紧盯锁死。

……

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曾提出过著名的“时间管理4象限法则”,是对“二八定律”进一步细化的方法论,我们日常可以鉴这个工具。

不过,无论是意大利的定律,还是美国的法则,都与千年前的东方哲学隐喻不谋而合:弱水三千,取20%饮。

剥开繁琐,滤出核心,比事事兼顾、盲目勤奋更能见到结果。

2、找“甜蜜点”,在最佳位置发光

“甜蜜点”是高尔夫术语,意为“每根球杆的杆头都有一个最佳触点,击球时若正击触点,就能给人带来极为愉悦的感受”。

当人挥杆击中“甜蜜点”时,球会以直线路径快速飞出;而击球触点离“甜蜜点”越远,球飞出的轨道越偏差,挥杆付出的力量损耗越大。

类比到人身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甜蜜点”——兴趣与优势所在,所做的事情越接近兴趣和擅长方向,努力便能事半功倍。

如果说“二八原理”解决“当下最应该做什么”的问题(x轴),侧重于向外探索“术”;

那么找“甜蜜点”就是找到“最适合做什么”的答案(y轴),向内探查“道”。

xy轴道术相交,就会明晰趋近于标准答案的必选区域。

那么,如何定位你独一无二的“甜蜜点”呢?

希腊神庙的柱子上刻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意识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兴趣是什么,优势在哪方面,是找到“甜蜜点”,弄清自己适合做什么的第一步。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考上北大考古专业,网友用张雪峰的秘笈开导她,退退退,考古专业没钱途。

但她没有理会舆论,执意要以“敦煌守护者”樊锦诗为榜样,为考古事业献出一份光与热。

这样的执拗,只源于她喜欢历史,她觉得只有在对历史的发掘中,才能获得心灵归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闻讯,北大专门发声明表示欢迎。

偶像樊锦诗也寄来鼓励信。

2021年,“中国考古大会”向她发出邀请,在其独特解读下,贾湖遗址的文明和故事得以魅力展现。

故事刚刚开始,钟芳蓉的考古梦或许迢迢无期。

但不难展望,自我认知准确,热爱可抵岁月长,她以后的每一步都是朝着“甜蜜点”进发的。

人生无涯,找到最佳匹配位置,一路以兴趣和擅长助力航行,可最大限度展现个人价值

最近,作家余华因“懂年轻人,有同理心”的清醒语录而被00后冠以“知心小狗”昵称。

网友深扒出他的经历:

早年从事牙医拔牙,还是无照行医。

后来意识到对写作的热情,开始奋力创作。

曾遭5年退稿,后被《北京文学》慧眼识珠,终凭过硬作品享誉海内外。

余华接受采访

试想,如果余华没有向内找到“甜蜜点”—写作,可能今天就少了一位“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62岁仍受年轻人追捧的“喜剧人”作家。

歌德曾说,你最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站在哪里。

不要辜负你的天赋。

3、唤醒松弛感,允许打翻牛奶

何谓松弛感?

我看到的最好的解释是,在内卷的紧绷与放弃努力的摆烂之间,寻找自洽的中间态。

但聊松弛感之前,先说一下对应的紧绷感。

网上有个段子:Japanese不吃饭,Korean不睡觉,Chinese不放假。

虽是说笑,也算get到了精髓:东亚社会里的紧绷文化由来已久。

美剧《怒呛人生》就曾将这一点地域“属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紧绷文化下的家庭、职关系,往往间杂着贬低、苛责。

热词“松弛感”,正是在这种生态下走红出圈。

它源于@黑猫白袜子去年的一篇博文:

一家人出门旅游,因疏漏两人未能登机,行李退回,其他家庭成员被迫“裸游”,但无人抱怨指责,氛围和谐。

评论区一片羡慕:原来真有这么松弛的家庭关系!

今年5月,育儿观察真人秀《爸爸当家2》播出,况三喜一家也因满满的松弛感得大家青睐。

三喜用口红把自己涂成花猫脸,妈妈只是温柔地牵她去洗脸;一时兴起把泡沫粒弄得到房间一团糟,爸爸索性跟她玩起了下雪游戏.....

网友感叹:三喜除了缺门牙,啥也不缺!就算打翻了牛奶也没关系!

……

哪怕隔屏,人们也喜闻乐见:虽然“我没有松弛感”,但它真实存在。

不过,若因为“缺爱”,就把原因一味归咎于原生家庭,注定无解。

我们可以尝试跨越这些伤害,做漫长余生的主人,重写剧本。

如何重建自洽的心灵秩序呢?

很简单,3个字:慢慢来。

你可能会反“鸡汤”:没有底气支撑,怎么慢慢来?

的确,松弛感常常需要资源作底,比如很多很多的爱,或钱,或人脉。

这三样的确很具分量,却从来不是松弛感的标配。

一个人即便缺爱缺钱缺人脉,只要找准赛道,Ta大概率不会太焦虑

因为抓住那关键的20%,找准“甜蜜点”,就是他的底气。

当下,他只需要践行长期主义

而长期主义的内核,就是唤醒松弛感,慢慢来。

随着《十三邀》口碑逆袭,许知远不再是“被嫌弃的远子”,而是喜提“虾系主持”新马甲。

他因在《向往的生活6》中“找村民闲聊,树下吃烤肠”的松弛表现,风评逆转。

烤肠是真香,哦不,松弛是真香,但其实他也有紧绷溢出屏幕的时候。

《十三邀》里的许知远,对每一个采访都异常认真,有时甚至因为过于投入而呈现出真实的“不合时宜的拧巴”。

访谈节目《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

有趣的是,紧绷后的松弛,和松弛后的紧绷,在许知远的身上相得益彰。

其实,当我们也用长期主义来盘桓人生时,会发现“松弛感”已然在侧。

“松弛感”祖师爷庄子曰,虚己以游世。

译文就是,慢慢来。

最后

年初,俄罗斯少女品牌Pervert,凭一组“冷面保镖护送叛逆千金”的海报全球走红,刻画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可以松弛做自己,反正有人兜底。

有人兜底的人生固然幸运,但自己为自己兜底的人生才最酷。

祝我们都能抓住人生关键的20%和甜蜜点,在45°人生躺卷自如,越努力,越幸运。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寒来鼠往,体制内猫奴,爱黄昏与星空,天赋一病,喜欢走小路,绕远路。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6 +1
复制成功
工作  二八定律  岗位  时间管理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