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结局并不是大团圆:东方甄选启示录

文:格总

随着董宇辉和俞敏洪的合体直播,紧接着董宇辉成为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新东方董事长文化助理,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这个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不出意外的话这家公司后面暂时不会再有什么幺蛾子。

这几天因为这个事我跟周围朋友没少聊。

好几个是创业者,也有公司的高管或者部门总,还有自媒体人,大家纷纷说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把他们的看法汇总一下,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地方,今天就来聊下这个。

首先是事件的起因,就是那个东方甄选小编申明小作文不是董宇辉一个人写的。

这事儿我之前写过一篇,但是有些同学的重点显然搞错了,他们都说小编讲的是实话,言下之意是只要是讲实话那就没错。

这里不做争论,大家自己去想这话成不成立。

但是有一点大家应该都同意,小编这个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不管什么行业,任何一个面对最终用户岗位都非常非常重要,不管它的工作平时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对于传统的to B行业,客户一般由销售来对接,这要好解决一些,毕竟客户关系处理好了客户才会下订单,销售天生有顺从将就客户的本能。

当然,风险是销售也可以把客户带走。

而对于类似直播这种to C行业,其实也包括任何互联网公司,不管是前端,还是运营,还是客服还是什么别的岗位,任何一个岗位只要面对最终用户,那么它就有可能因为一次不职业沟通带来上不封顶的灾难。

从这个角度去讲,东方甄选人员管理尤其是职业化上的问题,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得一览无遗。

如果说小编是因为个人原因有情绪,那么后面CEO的“开会直播”,还有主播天权在事情白热化时,直播间里以一种自废武功的方式火上浇油,充分说明了东方甄选管理上的问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这个问题的出现,如今仔细追溯起来并不困难,我谈下一家之言。

东方甄选脱胎于新东方,在中国企业史上新东方是一家非常有个性公司

特点很多,今天我只说一个。

就是俞敏洪对下属的约束力很小,相比其他民营企业,老俞的人格魅力在管理上的加持显然要大很多,这跟他的北大出身,跟他一开始从事的是出国培训行业性质密不可分。

那个时候出国非常难,没有点“从绝望的大山上挖出希望的石头”的浪漫主义情怀,根本办不成。

看过《中国合伙人》这个片子的同学,应该对里面三个人的爱恨情仇印象深刻。虽然电影有艺术夸张成分,但是大差不差的体现了这家公司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俞敏洪本人的人格魅力一直在推波助澜。

有人格魅力是件好事,但是并不够。

如果对方对你人格魅力不感冒或者对你的价值观不那么认同,尤其是优秀而有个性的人,就还得有匹配的薪酬和足够的尊重。

这一点上,坊间说法是新东方管理层对牛人讲师的尊重并不充分。

这些年从新东方出走的牛人,这里我不说名字了,总之是两只手数不过来。

我之前读过俞敏洪写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完后感觉很复杂,从感性上讲非常欣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

但是从理性上讲,这家公司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内部那种闲散的,奔放的,甚至可以叫做放肆的风格。

而且看起来,他们还很自我欣赏这种风格。

所以采访里俞敏洪也说了,员工跟他拍桌子,他不敢拍回去,不但不敢拍回去还得给对方加钱。

这种风格,好处是当员工积极工作时发挥空间很大,但坏处是有了情绪,“发挥”的空间也很大。

刚刚说了,东方甄选脱胎于新东方这家教培机构,这让它跟像李佳琦的美腕,辛巴的家族式团队这些公司具备的基因完全不同。

后者是草根崛起式的,野性的,但是对用户极端小心翼翼的。

因为他们就是靠输出情绪价值发家。

而东方甄选显然更高大上,更“洁身自好”,对粉丝情绪的波动完全没有应有的敏锐。

不光没有敏锐,在本来应该亮起红灯,升级应对策略,以防止事态蔓延的关键时刻CEO孙东旭居然“直播开会”莫名其妙声明抵制饭圈文化

这彻底激怒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路人粉。

说到饭圈文化,大家想一想类似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有没有抵制过饭圈文化?

答案显然是没有,而且也不会。

哪怕响应舆论说几句抵制,背地里欢迎还来不及,要不然就不会有猪猪女孩这种宠溺称呼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总之李佳琦们非常清楚饭圈化的粉丝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粉丝不够饭圈就不够冲动就不会买买买。

他们的直播商业逻辑一点不违和。

但是东方甄选不一样,这就得回到刚才提到的东方甄选的教培机构基因。

应对小作文风波的那次条件反射式的“开会直播”,表面上是对粉丝情绪的不敏感,背后的潜意识,正是这帮知识分子们内心里最看不起,也最不想碰以流量明星为代表的饭圈文化。

但是问题来了,粉丝进直播间一顿买买买,是因为你东方甄选卖的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商品吗,并不是。

人家是来直播间看董宇辉的,一边接受文化熏陶一边高高兴兴就为情绪价值花钱充值了。

我不敢说这就是饭圈文化,至少也不远了。

一面走高大上孤芳自赏路线,一面又不愿意接受饭圈化和粉丝打成一片,这就是东方甄选拧巴的地方。

自然,我一个外人都能看到东方甄选自己也能看到,所以东方甄选的发展目标,并不是成为董宇辉的个人工作室

就像CEO孙东旭之前接受采访时说的,东方甄选不是直播公司,不是造星的MCN机构,而是一家农产品科技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

为了淡化董宇辉的个人明星效应,让用户来直播间不是为了看人,而是因为货真的好,东方甄选已经在着手自营产品,尤其是农产品的培育和供应链建设。

我猜他们原来的计划,是利用好董宇辉带来的爆发式直播红利,然后一边完成产品自营,一边逐渐“去董化”,转型成为一家以产品质量和口碑著称的公司,不再把公司的经营效益拴在董宇辉一个人身上。

这个设想能不能实现,以董宇辉的性格来看,应该问题不大。

毕竟人家董老师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把世俗成功看得很淡。

至于粉丝们会不会接受,本该尝试着走下去。

结果没想到小作文事件爆发,打断了这个进程。

本来已有李佳琦的“花西子事件”前车之鉴,但东方甄选上上下下在事件发生时,并没有意识到来自市场的反噬到底有多可怕,等到彻底反应过来时,已酝酿出一狂欢式的全民围观。

不得不说,俞敏洪在接手整个局面后做出的举措,果断且有效。

董俞合体直播平息了绝大多数的粉丝怒火,董宇辉好几个头衔加身又让事情看似有了一种大团圆结局的意味。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只是权宜之计。

其一,俞敏洪追求的“去董化”,是任何一个大公司老板都会做的事。

小公司或者个体户,也许会允许将整个公司的经营超级IP强绑定,反正赚到钱就行。

但是大公司不会。

哪怕超级IP是老板或者合伙人,这种绑定都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态,毕竟“人”这个因素实在太不可控了。

像这两年在商业咨询领域迅速崛起的博商咨询,大家都知道它的头部IP张琦老师,全网5000万粉丝(也有说8000万),而博商同时还有全网3000万粉的顾均辉,还有像王岑,章义伍,叶建平这些上千万至少大几百万粉的优质IP。

博商在商业咨询的财税、人资、营销股权……每个板块都有对应的优质IP讲师,大IP后面还有小IP跟随。

最大限度摆脱单个人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其二,直播间带货和董宇辉气质格格不入。

虽然董老师可以继续带货,继续给大家讲文化讲故事,但他终究是个读书人。

他享受讲课,却并不享受带货。

大家不要看到这两天东方甄选股价和粉丝数触底反弹了,就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不会的。

未来有一天,当厚道的董老师配合东方甄选完成“去董化”,在道义上不对俞敏洪有任何亏欠(不要杠,董老师的道义标准比你我都高),他会履行自己曾经说过的,“在东方甄选不再需要我的时候离开”。

不是去别的直播间,也不是去做一个创业者,天底下成功的销售冠军成功的创业者多的是,但是董宇辉只有一个。

我想中国之大,总有一个让纯粹的读书人熠熠闪光的地方。

最后,无论小作文事件的结局大家怎么看,即使是事件当事人,也能感受到整个事件在俞敏洪接手之前,体现的那种草台班子气息。

这样的组织是不可能走太远的。

回到CEO位置上的俞敏洪,如何改造组织,如何带领所有人前行,将非常考验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2010年腾讯360用户“二选一”的著名商战,据说因为腾讯的强烈抵制,被迫卸载360软件的全国用户达到惊人的6000万。

那是全体网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虚拟网络的负面冲击。

那场战争后来由国家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和公安部联手出面平息,才让事件没有走向完全失控。

在那之后,腾讯调整战略,将结盟作为新的对外扩张方式。

枝连叶蔓到13年后的今天,这家互联网公司成功进化成为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伟大的企业总是在危机中重生,未来的东方甄选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7 +1
格总

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