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13:30,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1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咖,举办了一场以“奇点更近”为主题的大会。
大会发布了4大主题书单,特邀10位大咖嘉宾进行了精彩主题演讲,嘉宾包括资深出版人、“新科”文津图书奖得主、科技商业趋势专家、知名投资人、生物化学家、神话学者……
他们一起探索,奇点更近,如何与世界一同前行?
1、“奇点更近”,如何与世界一同前行?
何为“奇点更近”?湛庐创始人、董事长韩焱女士进行了精彩的开场演讲。围绕技术奇点、经济奇点、商业奇点、造物奇点,她对奇点的定义进行了多元的解构与阐释。“召唤”出了迄今为止人类关于奇点的种种思考,启发着在场以及在线的所有读者观众对于奇点临近的未来世界的展望。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的执行主席段永朝带来他的主题演讲《奇点之后——上升还是下降?》。他提醒我们,如果要重新评估生命的意义或价值,首先要问的是,智能时代的技术是中性的吗?在他看来,这是奇点临近最大的挑战。他继续提醒我们,要警惕未来人类的生存处境,审视我们对于“算力”的崇拜。
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王文博在题为《从消费者行为到AI行为学》的分享中,探讨了关于营销、数据挖掘与AI交叉领域研究,提出了“微时刻思维”“AI行为学”等关键概念,展示了对“00后”“女性”“银发族”这些消费群体拥有独特洞见。
资深芯片专家汪波刚刚凭借《芯片简史》获得了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距离奇点越来越近,而为人工智能提供巨大算力的就是芯片。汪波老师为“奇点时刻"选取的关键词是“AI芯片”,奇点到来的时间取决于芯片规模扩大的速度,换句话说取决于摩尔定律的节奏。如果未来芯片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无法继续取得突破时,奇点将变得难以企及。
以“脑机革命,谁是真正的万物创造者”为主题,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脑机接口技术的先驱米格尔·尼科莱利斯进行了视频演讲分享。尼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被评为“十大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之一,而且在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奇点的临近,也能大大改善人类健康的福祉。
2、人人都将迎接属于自己的“奇点”
人们借用“奇点”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那些人类文明加速变革的时刻。在科幻世界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能与“奇点”产生交融吗?嘉宾们用关键词,串联起“奇点”与“跨界”的脉络。
作为一位和“恐龙化石”打交道的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选择用“羽毛”和“飞翔”两个关键词来代表人类对恐龙认知的重大转变,它们同样象征着科学理解的“奇点”。
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特约研究员舒泰峰进行了精彩分享:“奇点的来临是瞬间的,但是背后却是一代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默默坚持,所以奇点是长期寂寞积累后的突破与绽放。”
舒泰峰同时还是《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财富善战者说》的作者,他为我们厘清了投资的逻辑:财富不仅是数字游戏,它更是认知的体现。“科技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爆发式增长的最核心动力,只要科技进步的步伐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湛庐的科技序列新书极大的增强了这方面的信心。”
段永朝重申了“技术中立”这一关键词的重要性。今天的技术是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意味着它可以编程,可以代码化,可以写入价值观,写入伦理算法,然后变成算法伦理。技术正在丧失中立性。
“奇点更近”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未来到底是谁的未来?是少数人的未来,还是绝大多数人的福音,它到底是怎么决定的?人类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准备好。面对“大模型”,人们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榜单,忽略了行业本身存在的浮躁、喧嚣,忽略了其对人文精神的漠视。
神话学学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黄悦回应了这一问题。黄悦用“虚拟”和“化身”来描述自己对奇点将近的感受——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无限分身的可能性,在这种虚实结合的世界中,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释放。人文学科对人性和社会的研究,作为建立未来想象的基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宏大命题转向个人叙事,我们需要用健康的身体去迎接自己的“奇点”。法国生物化学家杰西·安佐斯佩通过视频,分享了题为《控糖革命,让认知改变健康》的精彩内容——用科学的方法改变生活习惯,你会迎接“焕然一新”的自己。
奇点是不是很快就要来临?汪波用《芯片简史》里的一句话作为回答——“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发明出来。”
同时MBA智库联合湛庐文化等伙伴平台共同发布的《2024职场人阅读报告》已经新鲜出炉了~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