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工作20年,我发现有这个特质的打工人简直赢麻了!

文/Oxbro

你是不是常常在还没说话和做事之前,就会有很丰富的内心活动,猜测别人的评价,焦虑会不会丢面子,从而给自己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往往不是事情没做成,而是还没开始就胎死腹中。

曾经我也是个脸皮很薄的人,现在人到中年,回想起那些年因为脸皮薄丢掉的机会、错过的人,忍不住感慨:要是当初厚脸皮,人生可能不一样。

毕竟比起一时没那么有面子,那些“我本可以”的后悔才是更难以接受的。

厚脸皮不是无底线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敢于放下面子,在这个资源紧张、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中,为自己挺身而出。

做人有底线,做事厚脸皮,这个道理真是越早懂得越好。

01 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

现实中,很多人为了那一点抹不开、不好意思,没能走出那一步,可能就错失掉了人生最关键的机会。

一位博主是某大厂程序员,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公司要上个大项目需要组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他心里很想去争取这个组长,要是成了,不仅能拿到高绩效,还会获得更好的晋升空间。

他不停盘算,从经验和能力看,自己都是团队中都最好的,大概率这个组长是他,而如果主动找老板谈,可能会留下争强好胜的印象,所以他还是选择等结果。

万万没想到,这个项目最终交给一位资历不太够的同事。原来这位同事最近每天跑老板办公室,反复沟通这个项目。老板知道了他的想法和进取心,认为组长需要有这种拼劲,于是就把项目交给了这个同事。

博主肠子都悔青了,因为脸皮薄,他可能错过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发展机会。

俗话说得好,死要面子活受罪。

越是不把面子当回事的人,获得的机会越多,成长得也越快。成年人的世界,脸皮越厚,发展越好。

网友小李分享了她闺蜜的故事,简直震碎了她的认知

闺蜜是大四下学期在读,已经签了三方,毕业前实习工资2500块。前不久姐妹俩聚会,闺蜜说已经到公司上班一段时间了,而且还把实习工资谈到4500块。

小李惊呆了,“实习工资不都是两三千吗?你怎么敢的?”闺蜜回答,她开始谈时是咬定6000块的,她觉得自己值那么多,因为她做过两份实习,已经不是职小白了,并且她最近开始接手一些实际业务。

经过几轮谈判HR姐姐才跟她说:“亲爱的,不好意思,我只能帮你争取到4500了,你看还有什么问题?”

小李很疑惑,“你就不怕这件事情谈不下来吗?”闺蜜说:“这怕啥呀,最坏的结果就是不给涨,但是你如果不争取的话,就不可能会涨,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东西。”

更让小李震惊的是,闺蜜还说要申请1500块房补,因为实习期签的是灵活办公,现在变成现场工作,自己增加了租房成本

利益都是争取过来的,很多时候不是看人与人之间有多大差距,而是看谁更厚脸皮,敢为自己争取利益,即使没争取到,顶多丢了面子,而面子这个东西最不值钱。

很多时候,拼的就是看谁脸皮厚。

厚脸皮的人天然具有优势,他们更善于把握机会,发展也会更好,而且心里没那么多内耗,活得也更舒服,他们能更先、更好的享受这个世界。

02、脸皮厚一点,为什么做不到?

“他会不会对我有看法”

老板会不会不同意”

“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脸皮薄的人最擅长给自己加戏,以至于错过一次又一次的行动。甚至,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过去好久后,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很想去说、去做,我们真的想厚脸皮,但最后总被脸皮薄的自己说服了。

想变成厚脸皮怎么这么难?先了解这3条基本事实。

第一个基本事实,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聚光灯效应,讲到我们常常放大自己的重要性,过高估计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事实上我们没有那么多观众,别人连自己的生活都忙不过来,真的不会那么在意你。

第二个基本事实,透明度错觉,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态及心理活动的了解程度。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脑补,是不是看穿我在想什么了,是不是我的穿着有问题,大概率是想多了。

第三个基本事实,事实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与外在的看法,这两者在现实中常常错位,前者对我们更重要,但我们往往更关注后者而忽略前者。

《奇葩说》辩手的一次经历,可以用来理解上面的3条基本事实。

有一天,她从操楼梯上滚下来,她来不及看哪里摔坏了没有,而是先感觉到尴尬死了,脸蛋发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说,她当时极度窘迫和痛苦,这跟有没有摔疼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因为她觉得满操场的人都看到了她滚下楼梯这一幕,他们所有人都在嘲笑她。

尤其是她从操场走过去时,似乎所有的目光都在她身上,所有人一定都记住了她,以后也会不停的嘲笑她。

可真相是,根本没有人记得这个滚下楼梯的女孩,也没人再提起这件事。

通过这件事,詹青云想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总觉得很多人在关注自己,但真实情况是,除了你自己,别人根本没有那么在乎你。即使你认为尴尬不已的糗事,在别人看来笑过之后就忘了,又或者别人压根就没看见你。

结合上面三个基本事实来分析下这个故事:

詹青云觉得很多人都看到这尴尬的瞬间了,这是聚光灯效应; 她认为每个人看清楚是她詹青云了,这是透明度错觉; 她摔跤后没有先查看摔坏没有、疼不疼,而是先感觉到窘迫,这是事实感受与外在看法的错位。

当然,我们多数时候应该关注别人和他们的看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更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究竟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

网上有一则夫妻骑驴的漫画很有意思:

开始时妻子骑驴,丈夫牵驴,很快就有路人指指点点,怎么能让丈夫牵驴; 于是夫妻调换过来,但又有人议论,丈夫太大男子主义; 这回夫妻一起骑到驴身上,很快就有人骂,两个大人骑一头驴,简直是虐待动;这下两人崩溃了,干脆都下来牵着驴走,又有人嘲笑,有驴不骑真傻。

你看,无论你怎么做,都有人议论,都有人不满意。

长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一味取悦别人,后果注定会很累很惨。尝试放下外在的看法,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你会发现,他们真的给你带不来任何伤害。

就像程序员博主,内心想要的组长就应该去争取;就像小李的闺蜜,觉得自己值6000块就应该去主动沟通

遵从自己的感受,专注在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

格瓦拉说:

“当你知道了面子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时,你便真的长大了。”

一个成熟的人知道,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03、想要厚脸皮,光想可不行

既然是上面3个基本事实阻碍我们成为厚脸皮的人,那么如何解决呢?

网上很多人出招,有人讲要学会拒绝,有人讲要提升自信,也有人讲不要那么多内心戏其实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仔细研究对比,我发现下面这3个方法实战性强、容易落地。

1)拥抱恐惧,主动脱敏

化解脸皮薄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自己的恐惧。

心理学上有个被无数案例验证的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可以理解为,当我们恐惧和焦虑一件事时,大脑接受这件事的刺激越多,敏感度就会越弱。

按照它的原理,可以按如下步骤实践:

第一步,列清单。将自己恐惧的事全都找出来,然后按照焦虑程度从低到高打分排列。例如拒绝导购员推销4分,向陌生人问路5分,和朋友钱6分,找领导沟通8分,会议发言9分,公众演讲10分。这个列表越详细越好。

第二步,实操。按照上面清单内容,按焦虑值从低到高实践,可以设定每周实践一项。例如第1周主要训练拒绝导购员推销,这周你可以反复逛商场,面对导购员的热情推销,不断练习拒绝,直到你觉得很自然为止。然后开始更高分的等级训练。

Ted上有一位叫Jiang Jia的中国青年的演讲,主题是《what I learned from 100 days of rejection》。他为了克服被拒绝的恐惧,100天里不断去寻找被拒绝的机会,100天后他终于自信爆棚,无所畏惧。他发现,只要开口,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2) 敢于自嘲,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当董宇辉被嘲笑眼睛小时,他说,万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他被说脸方时,他说,那是陕西贵族的兵马俑血统;

当他被攻击长得丑时,他说,你说的对,说明你有正确的审美,你得坚持自己的认知

董宇辉都这样说自己了,观众还能怎么说他呢?

罗永浩因锤子手机创业失败,欠债6个亿,成为很多人和媒体嘲笑的对象。但他在脱口秀舞台上,轮番自嘲欠债后的生活变化,同时还打出婚丧嫁娶都可接单的招商广告,并在最后调侃要把自己的还债历程拍成电影《真还传》。

360创始人周鸿祎,同样在各种合自嘲自黑,讲自己有点二,数学不好,并爆料年轻时的各种糗事,以此来示弱和降低自己的身段。就像他说的,我都说自己有点二了,那我犯点错误,大家还有什么不能理解呢?

当我们不端不装,敢于自嘲,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原谅自己的错误,我们就会逐渐增强免疫力,脸皮越来越厚。

3) 算个经济账,放大事情的意义和价值

当因为脸皮薄不好意思做一件事情时,说明已经跨过了“该不该做”的思考,到了“要不要做”的阶段。说明自己是想做这件事的,这件事对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时可以反复对比思考,放大这件事的价值。

请狠狠算个经济账,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① 去做了且成功了,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
② 去做了没成功,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

拿小李闺蜜的故事来做算账示范:

成功了涨2000块工资,没成功面子上可能不好意思,但没有其他任何损失,面子值多少钱呢,这笔账很简单。

再进一步赋予成功带来的意义和价值。每月涨2000块,一年就可以多存下24000块,可以用来买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给父母买个心仪的礼,可以用来租更舒适的房子,等等。自己反复思考放大这件事的意义。

当你真正懂这个经济账,你就会愿意用100次的丢脸来换1次的成功。

写在最后

乔布斯说,他更喜欢同聪明人共事,因为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尊严和面子。

尤其是年轻人,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越早学会厚脸皮,越早得到实惠。

面对委屈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获得尊重和愉悦,值得;

和喜欢的人勇敢说出自己的爱,能得真挚的感情,值得;

会议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取得经验增长和自信提升,值得。

愿你我都做个厚脸皮的人,放下面子,敢于表达,敢于表现,敢于“要”,敢于挺身而出,抢先一步去享受这个世界。

本文作者:Oxbro,努力成为马拉松赛道上最能写的泰拳手。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6 +1

立即了解→mini-MBA——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亲授,结业即获清华证书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