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90%的人都被洗脑!“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这句毒鸡汤,你千万别信

文/少卿

最近刷到一个抖音热点视频,几秒钟的镜头,简单的四句话,却引起上百万人的共鸣。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但我是弱者,我不仅抱怨环境,我还抱怨强者。”

图源 / 抖音·徐艺轩

这句话乍一听,妥妥的歪理,哪有教人抱怨的。

但细品之下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早被“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这句话给洗脑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担心自己被贴上“弱者”的标签,所以不敢质疑这句逻辑经不起推敲的毒鸡汤。

然而抱怨是人性,是人的情感需要,而强者懂人性,更懂社会,反而是抱怨环境的高手。

1、“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前段时间,一张企业老总怒斥员工的聊天截图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聊天截图中,“9点上班,6点下班,我这是养老院啊?”,对于是否996工作制,引发了广泛争议。

为什么违反劳动法的996工作制,还会出现在大众视野?

因为“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这句毒鸡汤,已经成了蛊惑普通人卖力工作的最好迷药。

老板们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让普通人在有限的环境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将“抱怨”贬低为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以此来压制员工的反抗声音。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当大家都认为“强者”应该默默承受并努力工作,也就很少有人去质疑这种工作制度的权威性和逻辑性了。

这正是强者巧妙运用了《影响力》一书中提到的社会认同权威原理

社会认同原理,也就是从众心理,让人们在不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会根据大多数人的行为来采取行动。

而权威原理则是指,当自己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会根据有社会头衔、地位的人的意见来采取行动,无条件地相信权威人士。

因此,996工作制之所以能够在大众视野中持续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工作制度被某些权威人士和社会舆论所支持和推崇,同时普通人在社会认同和权威原理的影响下,也往往选择默默接受而不是质疑和反抗。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按照强者们的逻辑,一个公司似乎不996就要完了,但那些实行了非996的公司,都过得怎么样了?

就不说常规的公司了,知名志愿指导老师张雪峰的公司,不仅上四休三,还有寒暑假,年休假18天,如果按照那些专家的名言,这样的公司早就倒闭了。

但他三家公司,其中一家即将上市,每年的纳税金额都要6000万左右。

所以,一个公司的发展并非只靠压榨员工劳动时间,而是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积极、高效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一味靠拒绝员工抱怨,可谓是治标治本

2、抱怨环境,强者从来都是高手

强者与高手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深谙世间万的底层逻辑——规律,而掌握并尊重这些规律,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前提。

尤其是下面这3个规律:

1、懂人性规律

心理学家马斯诺说:“人总会抱怨,永远不要期望抱怨终止”。

抱怨是人性,只不过有的人在抱怨中越陷越深,陷入无尽的内耗中。

而强者只是把抱怨当成一种单纯的情绪发泄,其目的就是减少个人内耗,为自己打造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

2、懂竞争规律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职中,有限的资源不可能被每个人享受到,可关键是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享受资源最多的人。

有一个大学同学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从普通员工做到了西南区域副总。

去年和他吃饭时,他告诉我,“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晋升,其秘诀是会“抱怨”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工作资源”。

他说:“不要无脑抱怨,而是用心观察公司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然后做出工作目标方案,向领导抱怨自己的难处,并申请资源”。

其实,他从上班第一天就懂得竞争规律,之后只不过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了争取资源的方法:抱怨,不难看出,“抱怨”只是强者懂得竞争规律后,争取资源的方法而已。

3、懂社会运行规律

所谓社会规律就是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核心动力,从而改变环境。

无论小组织、还是大组织,若要使大众所在的环境发生改变,那么只有一条路,引起大众的满,这就是社会运行规律。

抖音有一个叫“狂飙兄弟”的账号,主要向大众揭穿不良商家的欺骗行为

图源 / 抖音·狂飙兄弟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全国各地都存在市场欺骗行为,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视频,谁不对这样的商家气愤。

而狂飙懂社会运行规律,恰恰利用我们被点燃的的愤怒情绪,一起在互联网抱怨市场的不公。

当抱怨的人越来越多时,社会组织不得不给与关注,为了安抚大众的情绪,只能改变市场不公现象。

所以,往小了说,抱怨可以减少内耗,替自己争取更多资源,但往大了说,抱怨甚至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3、抱怨是一门艺术,普通人也能成为抱怨环境高手

会抱怨不是强者的专属,只要学会以下2点,我们普通人也能成为抱怨环境的高手。

1、抱怨是把双刃剑,抱怨不是目的,是手段

作家贾平凹在小说《古炉》中写道,“怨气有毒,存在心里,等于自己服毒药。”

适当的发泄情绪,能够让我们精神稳定,总把怨气留在心里,精力会被消耗殆尽。

如果过度抱怨会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中,失神,失自己。

作家三毛曾说过:“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抱怨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说到底,抱怨不是目的,是手段。

2、把抱怨做成"三明治",学会抱怨

盖伊·温奇博士说,“抱怨是门艺术,减少抱怨的最好方法,并不是停止抱怨,而是有效地抱怨。”

他在《抱怨的艺术》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效的“三明治”抱怨方法。

三明治法由三层组成,顶层的面包片是中听的话,中间的“肉”是抱怨本身,最底层的面包片是“助消化剂”。

顶层的面包片是最中听的话,抱怨时,我们尽量让话变得中听一点,降低对方的防备心理,没人愿意拒绝中听的话。

中间一层是“肉”本身,即实质的抱怨部分,整体用中肯和理智的语气,使对方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请求,而不是严厉的要求,只客观陈述事实。

最底层面包片就是助消化,目的让抱怨受理者难以直接驳回我们的诉求,比如“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变得如此糟糕,所以我觉得我不得不...”,用这样的语句来陈述自己的无奈与无助,让对方慢慢消化。

放在职中,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假设你是一位项目经理,你的团队近期在项目进度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项目延期。

你希望向你的上级表达这个问题,并寻求支持和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三明治”抱怨法:

首先,先从顶层面包讲起,多说点好话,表达对上级的信任和尊重,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对方的防备心理,为接下来的抱怨和请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后,你可以进入中间层的抱怨部分,客观地陈述项目延期的事实,并解释造成延期的具体原因。

最后,用助消化剂来结束你的沟通。你可以表达对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你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通过这样的“三明治”抱怨方法,不仅有效地向上级传达了你的观点和需求,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所以看到这,大家有没有发现抱怨的本质就是沟通,学会了抱怨,就学会了有效沟通,世上没有沟通解决不了的事!

写到最后▽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是因为我们不是强者,不懂强者的“抱怨”逻辑

理解“抱怨”的背后意义,才是我们普通人去“抱怨”的意义。

不要为了情绪去抱怨,也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抱怨,说到底,抱怨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我们成长的起点。

通过有效的抱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核心!

作者:少卿。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立即了解→mini-MBA——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亲授,结业即获清华证书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